APP下载

概念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

2017-11-24贾文娇

唐山文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语言学英语词汇隐喻

◎贾文娇

概念隐喻与英语词汇教学

◎贾文娇

概念隐喻作为认知和语言的纽带,为认识人类的思维过程、行为经验以及英语词汇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有利于加深学习者对英语词汇含义及文化内涵的理解。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注意概念隐喻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概念隐喻意识和英语学习能力。

一、引言

1980年George Lakoff和Mark Johnson在他们共同出版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提出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这一全新概念。他们认为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但在语言中,而且在思维和行为中。隐喻的本质是通过另一个事物来理解和经历一类事物,因此,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也是一种思维方式,亦是人类感知世界、形成概念的重要手段,由此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隐喻观。

关于隐喻的研究慢慢延伸到应用语言学领域,并且涉及到对语言教学的启示。Caneron和Low合编的论文集Researching and Applying Metaphor就展示了隐喻在应用语言学领域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也开始对隐喻进行多视角研究,但据蔡龙权的统计,自1990年来,国内刊物发表的百余篇文章中很少有探讨隐喻理论对语言教学的启示和指导。束定芳和汤本庆认为隐喻理论对语言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语言教师可以运用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意义的变化发展过程,解释词汇意义之间的互相关系。同时,还可以利用概念隐喻理论来解释语言中各种不同形式的隐喻之间的系统性和相互关系。由此可见,隐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指导作用值得语言教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具体探讨概念隐喻理论,概念隐喻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以及培养学生概念隐喻意识和能力。

二、概念隐喻理论

概念隐喻理论首先出现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而后在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一文中得到系统阐述。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主要是以隐喻为特征,所以人类的认知系统是隐喻构造的。概念隐喻是从日常表达式中归纳出来具有典型性的认知机制,可反映客观事物,尤其是反映一些抽象事物的关键特征及本质属性。概念隐喻是基于主客观相结合的经验主义的语言观,涉及跨域映射,即从源域到目标域的投射,通过将基本经验映射到抽象认知域上达到理解抽象事物的目的。Lakoff 和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将概念隐喻分成三种基本类型,即:方位隐喻、实体隐喻以及结构隐喻。

方位隐喻以空间为始源域,通过将空间结构投射到非空间概念上,赋予该空间概念一个空间位置,即指运用具体表示方位的词表达的空间概念来生动地描述另一种抽象的概念。方位隐喻中大部分隐喻都与上下、进出、前后、深浅等空间方位概念有关。例如,MORE IS UP, LESS IS DOWN,HAPPY IS UP,SAD IS DOWN,HEALTH IS UP,SICKNESS IS DOWN这些方位隐喻赋予数量、情绪、健康等抽象概念一个纵向方位。实体隐喻指将抽象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状态和事件等无形的概念视为具体、有形的实体。实体隐喻中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是容器隐喻。结构隐喻指用一种概念的结构去构建其他不同类型事物的概念,将描述一种概念的词语用于描述另一种概念。Lakoff和Johnson认为结构隐喻是三者中最复杂的一种,要求我们把一个基本经验域转移到另一个基本领域。如概念隐喻LOVE IS A JOURNEY或LIFE IS A JOURNEY是将旅行的范畴结构映射到抽象范畴爱或生活上。

概念隐喻的形成主要依赖人类经验基础。由于人类的认识能力有限,或受文化传统影响,人类认识世界的时候主要是选择熟悉的、已知的、具体的事物来认识、体验及表达其他陌生的、未知的、抽象的事物或概念,从而形成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隐喻认知方式和隐喻语言。概念隐喻不同于普通隐喻,它是从日常语言表达中归纳出来的,是对一般隐喻表达式的概括和总结,其主要特点是系统性和连贯性。一个高级概念隐喻形成后,基于一定的发展逻辑会衍生出各级次级的概念隐喻,这些概念隐喻投射到语言中,生发出大量和谐的语言表达,从不同层面,以不同方式影响制约着语言的理解和表达。

三、概念隐喻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修辞格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可以把抽象枯燥、难以理解的事物具体化、生动化、简单化,有利于加深学习者对新词或文化内涵的理解。

首先,注意词汇隐喻的文化内涵。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语言可知,了解语言的文化内涵有助于了解该民族的思维方式,有助于正确理解语言的内涵,学好一门语言。概念隐喻作为各民族共有的语言认知方式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语言交流提供了心理基础。在共同的语言认知结构基础上,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内涵中的概念隐喻也有重合之处,形成文化共核现象。如 pig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有懒惰、愚笨之义,crocodile在这两种语言中都有危险之义。因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可以理解一些谚语中的概念隐喻,如A stone hits two birds. as power as horse.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运用概念隐喻中文化的相似性引导学生利用母语文化的正迁移深入理解词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因为人们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环境不同,不同民族在概念隐喻使用上也会有显著差异,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表现的情感意义存在差异。如绿色在西方文化中具有缺乏经验的意思,如She is a green hand in business,意思是她在经商方面是新手;汉语中,绿色代表希望和新生,但也有贬义,如戴绿帽子。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掌握英语背景文化,避免引起文化误解,通过中西文化差异对比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语言的内涵。

其次,利用概念隐喻灵活掌握新词。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借助于概念隐喻许多词汇产生了新内涵。例如,随着人们对太空的研究,black hole具有了描述太阳黑子的新内涵。随着电脑的出现,mouse具有了电脑、鼠标的新词义,出现了hard ware,software等新词。以上词汇都体现了概念隐喻的思维和认知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意培养学生的概念隐喻思维,在词汇原意的基础上灵活理解、掌握词汇的新内涵,扩大词汇量,同时提高学生的认知意识,积极主动地进行词汇学习。

四、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必须先培养他们的隐喻意识。因此,词汇教学时,教师可有意地把隐喻概念融入到词汇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认知语言学概念隐喻理论,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概念隐喻意识。同时,让学生明白概念隐喻性是所有语言的共同特点,概念隐喻现象普遍存在于英语词汇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概念隐喻促进了英语词汇的发展。英语词汇的前缀、后缀、转换、 派生及合成的构词法,都具有一定的概念隐喻性,促进了新词的产生。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英语词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通过剖析多义词的形成过程,揭示词义之间的概念隐喻联系,培养学生的概念隐喻意识,在词汇教学中应注意概念隐喻理论的渗透,培养学生的概念隐喻意识和能力,提高他们的英语学习能力。

五、结语

本文通过概述国内外学者对概念隐喻理论以及概念隐喻的应用研究,从概念隐喻的类型和特点对概念隐喻进行理解,最后探讨概念隐喻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并提出培养学生概念隐喻的意识和能力。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 外国语学院 710127

贾文娇(1992-),女,陕西西安人,西北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猜你喜欢

语言学英语词汇隐喻
移动学习视角下初中英语词汇习得分析
我国当代法律语言学研究综述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红楼梦》饮食中的隐喻
美国现代语言学会版《〈红楼梦〉教学法》:要览与反思
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游戏的应用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The Influence of Memetics for Language Spread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日版《午夜凶铃》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