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诗意的长江流域民俗志
——读张少林《长江流域民俗竹枝词》

2017-11-24刘宝森

心潮诗词评论 2017年5期
关键词:竹枝词长江流域风俗

刘宝森

一部诗意的长江流域民俗志
——读张少林《长江流域民俗竹枝词》

刘宝森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它与黄河同样,哺育出古老的新石器时代文明和后来的巴蜀、荆楚和吴越文明。与黄河同是中华民族诞生和成长的摇篮。在长江流域生活的人们,饱蕴着民间智慧和顽强斗志,追求人与自然的融合,由此而产生很多的民风民俗。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这些民风民俗或继续传扬,或改变形式,或消失殆尽,需要以方志的形式将之整理记录,起到“存史、资政、教化”的作用。

由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武汉市竹枝词学会副会长张少林先生创作的《长江流域民俗竹枝词》,便是一部具有诗意诗韵的长江流域民俗志。

竹枝词是古代巴楚一带的民歌,经唐代诗人刘禹锡等人的传扬,逐渐固定为三平韵的七绝格式和采用平水韵、以记人记事为主要内容的文人诗体,具有独特的文学史价值、社会学史价值和民俗史学价值。张少林先生长期生活在长江中游的武汉,受“中华长江文化大系”项目的启发,立足于武汉,放眼整个长江流域,以劳动生产、经济商贾、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节时节令、信仰习俗等七大板块,创作出202首竹枝词,基本囊括了长江流域的民风民俗。

风俗,长期以来被认为与国家治乱兴衰关系重大。宋人苏轼说:“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明人南大吉纂修《嘉靖渭南县志》云:“风俗者,天下之大本,政教者,治世之先务。天下之治乱,系乎风俗者。”清人黄中坚也说:“天下之事,有视之无关于轻重,而实为安危存亡所寄者,风俗是也。”为了国家兴盛,需要作者在创作长江流域民俗竹枝词时有明确的立场,对社会风俗事象的善恶、优劣、良陋进行有意识地评价,以影响民众在风俗生活中的行为倾向,以引导社会风俗向善向美。

作者将笔墨倾注于中华伦理文化的深度发掘和现代弘扬上。体现出“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伦理精神,以及“协和万邦”的态度和“为万世开太平”的气量。

忠孝节义是儒家学说的核心,也是中华儿女做人的基本准则,作者在竹枝词《忠孝节义》中写道:“方圆十里不同风,忠孝传家四处同。节义仁心安社稷,良知喂狗可怜虫。”

“大年初一拜全村,初二家爹接外孙。女婿初三陪岳丈,姨妈姑父后登门。”这首《拜年》将春节拜年次序进行了描述。大年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外公、外婆及舅爷家,初三拜岳父、岳母,初四至正月十五前,拜姑父、姨父、老师等。

《宴席礼仪》和《饮食禁忌》两首讲文明用餐的礼仪。“赴宴留心用眼观,放平筷子酒杯端。只拈自己边前菜,吃过鱼身切莫翻。”(《宴席礼仪》)“狗肉乌龟不上席,全鱼听话看稀奇。敲盘击碗遭责备,筷子交叉人暂离。”(《饮食禁忌》)

家庭和美,邻里和睦,人际和谐,是社会道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重要支撑,作者在本书中各有表述。

兄弟分家常常会造成妯娌不合,甚至于兄弟阋墙的不良后果。而作者一首《分家》给我们展示的却是一派家庭和谐的景象:“儿大分家树长丫,姑爹娘舅奉香茶。抓阄听派尊卑有,立户分门养小娃。”从中可体现出民众营造家庭和美的智慧。

作者在《做九朝》《摸秋》等竹枝词里写了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油面红糖老母鸡,童车童椅小儿衣。满篮红蛋挨家送,隔壁三婆眼笑眯。”(《做九朝》)“娘娘送子夜摸秋,瓜果蜂糖不算偷。已向山神先禀告,归来说笑半含羞。”(《摸秋》)一首《拜师学艺》体现出尊师爱徒的传统美德:“学徒须要满三年,过节逢年茶酒烟。到出师时工具送,再帮师傅作挑肩。”

勤俭持家是中华儿女的传统美德。《新娘下厨试刀》这样写道:“宾客纷纷闹洞房,三天俏媳下厨忙。羞羞答答拈衣袖,手面三光脸有光。”《衣着》写道:“衣装新旧各三年,老大余留老二穿。邻里齐夸家节俭,缝缝补补又三年。”《抢农活》中写道:“黎明鸡叫早离床,勤快人家茶饭香。若是冬闲天气好,积肥耙地赛农忙。”

中国是农业大国。长江流域是水稻种植的主要区域,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水稻遗存距今七千多年,早过印度炭化水稻的发现。长江流域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湖泊星罗棋布,渔业资源丰富。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长江流域形成朴素而深厚的农耕文化,这是长江流域的宝贵财富,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守护长江流域的农耕文明,保存中华文明的根脉,破译传统文化的“基因”密码,作者用大量的诗篇来反映这一主题。从播种、插秧到打场、入仓,从农业工具到米面小吃,作者饱含着对乡土的热爱,用细腻的笔触讴歌人们辛勤的劳作,用集体劳作中的欢歌笑语感染读者。《打硪》中写道:“列位乡亲站拢来,一齐用力把硪抬。修堤筑坝基夯实,引水浇苗把树栽。”《巴网打年鱼》中写道:“水面浮漂网脚沉,人头各向两边分。浅滩合拢齐欢跳,鲩鲤鳙鲢大秤称。”《插秧》中写道:“二月开犁三炷香,清明前后育头秧。秧歌一唱千人和,关罢秧门接老娘。”《关鸡笼》中写道:“一排男女下秧田,后退原来是向前。关进中间笼子里,手忙脚乱笑翻天。”

作者在《长江流域民俗竹枝词》中非常注意面的铺陈。在美食篇中,除有透着乡土之情的《热干面》《炸面窝》和《发粑粑》等外,还有上海的《草头圈子》、镇江的《江阴河豚》、靖江的《蟹黄汤包》、宜宾的《猪儿粑》和《燃面》、常熟的《叫花鸡》等。这些长江流域各地色、香、味俱全的美食,撩拨着读者的味蕾与食欲,恨不能亲身品尝一下。

书中还写有《徽州民居》、重庆《棒棒军》、南京《爬城头》、江汉平原《呀吙咿嗬》、长阳《巴山舞》、上海《马车兜风》、南通《踩文蛤》、宜宾《虫虫歌》等,以及土家族《摆手舞》、苗族《踩山节》、彝族《火把节》、布依族《牛王节》等颇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风土人情。

作者对正月二十《天穿节》、正月二十五《填仓节》、《二月二》青龙节、二月十二《花朝节》、《三月三》上巳节、四月初八《乌饭节》、《六月六》洗晒节、七月十五《中元节》、十月初一《寒衣节》等几尽失传的民间节日的描述,起到以诗存史的作用。

引导社会风俗向善向美,奢俭有度,是写作者应有的一种责任。作者在《糊气油喝喜酒》竹枝词中,对不讲礼节、不守规矩的年轻后生进行了无情嘲讽和鞭笞:“老幺入座酒杯拿,扯野棉花嘀嘀嗒。一口一杯尖板眼,现场献丑下猪娃。”

形式服从于内容、服从于主题是作者写作的要义和宗旨。作者不拘泥于平水韵,不拘泥于字、词的复用,不拘泥于方言俚语的应用,使本书更具有原生态的清新气息,更具有平易浅切、意到笔随、一唱三叹之特点,向读者展现出一幅幅富有诗意韵味的民间风俗画。

(作者系武汉竹枝词学会常务秘书长)

责任编辑:刘 静

猜你喜欢

竹枝词长江流域风俗
太平风俗美
202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书法《竹枝词》
不同国家母亲节风俗
《竹枝词两首》其一
跟踪导练(四)4
黄帝战蚩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