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谚语研究的新尝试
——评《黑龙江方言俗语的语言艺术——谚语卷》

2017-11-24回嘉莹

长江丛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俗语谚语语言艺术

回嘉莹

谚语研究的新尝试
——评《黑龙江方言俗语的语言艺术——谚语卷》

回嘉莹

对新近出版的《黑龙江方言俗语的语言艺术——谚语卷》进行点评和分析,介绍了该书在研究对象和语料选取上的鲜明特点,其语法和修辞研究描写充分、分析具体,语义和语用研究在分析描写的基础上尝试从新的理论角度进行阐释和说明。

黑龙江方言 谚语 语义 语用 文化

周晓燕博士《黑龙江方言俗语的语言艺术——谚语卷》新近出版,通读全书我们发现这部著作在以往汉语谚语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描写了黑龙江谚语的结构、语义、修辞和语用特征,并阐释了地方谚语的文化内涵,不但建立了黑龙江谚语语言研究的理论框架,填补了的黑龙江谚语研究的空白,而且为挖掘和弘扬黑龙江地域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该书材料翔实、论证科学,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一、研究对象明确具体

按照汉语方言研究的惯例,一般所说的黑龙江方言指的是作为从属于东北官话中的分支方言,将不属于东北官话但也处于黑龙江省行政区划内的方言岛(二屯话、太平屯话、虎林话、站话)排除在外,少数民族语言亦不在研究之列。但事实上,由于东北官话内部词汇差异较小,黑龙江省的四个方言岛的谚语与其他黑龙江谚语基本没有差别。此外,由于黑龙江地区的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杂居,民族的交往促进了语言的融合,基于共同的地域文化和生存环境,汉族与世居少数民族的谚语往往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该书将黑龙江方言谚语定义为黑龙江省的汉族谚语和少数民族谚语,避免了研究对象分散、研究范围不明确的问题。

二、语言材料真实充分

该书语料的选取体现了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科学线路。文献部分将近年出版的权威谚书《中国谚语集成·黑龙江卷》和各县地方志中所收录的谚语作为主要参考资料,对其中收录的黑龙江谚语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分析。田野调查部分以哈尔滨市所属的肇东和阿城两个县级市作为重点调查对象,通过调查走访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并对民间团体私人汇编的谚语材料进行了搜集、整理。全面充分的语料,保证了后续理论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三、因袭成说、言之有据

谚语以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经验为主要目的,在结构上是一种表述完整、意义定型(或半定型)的短语或句子,具有汉语中一般短语或句子的结构特征,并有其独特之处。黑龙江谚语的内部构成一般为泛指的无主语句和压缩句,句型短、省略多、关联词语少,大多用意合法构成,可以分为单句型、一般复句型和紧缩复句型三种。书中对黑龙江谚语的结构和修辞特征的研究,全面系统、描写精当。

修辞是在表达内容和语言环境确定的情况下,积极调动各种因素对语言材料进行加工和取舍以获得理想的表达效果的实践活动。该书从语音、结构和修辞手法三个方面综合分析了黑龙江谚语的修辞特点,特别是对修辞手法的详细说解,为我们展示了黑龙江谚语简练、生动、诙谐的语言风格和深入浅出的表达方式。

四、大胆创新、拓宽视野

以往的谚语研究主要集中在收集整理谚语条目和描述语法结构、修辞方式等方面,对于谚语语义的研究多数以辞书编排体例为依据,进行分类工作,尚停留在局部描写和个案分析的基础上。相比词义研究,以谚语为代表的汉语语汇意义的研究是非常薄弱的,温端政先生曾对“语义”(即语汇的意义)的特点和分析、描写“语义”的方法进行过系统论述。《黑龙江方言俗语的语言艺术——谚语卷》明确指出:“谚语的意义是由构成谚语的词的意义(包括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结构形式意义及谚语产生及使用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信息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谚语理性意义的结构和内部、外部的语义聚合情况。

20世纪80年代中期,焦点理论被引入我国语法学界,并很快成为音系学、句法学、语义学、话语分析等语言学分支领域新的研究热点。各方家虽然对焦点的认定不完全相同,但都认为“焦点”是说话人要传达的新信息,被视为语用层面或话语功能层面的概念。通过系统的分析和概括,该书将黑龙江谚语凸显焦点的方式分为语音标记、虚词标记和句法标记三种。语音标记有正常重音标记和对比重音标记两种,正常重音对应常规焦点,对比重音对应对比焦点。虚词标记分为副词和介词两大类,副词包括“只、单、光、就、才、连、也、还”,介词标记包括“为了、对于、在”,句法标记主要体现在语序、周遍句、准分裂句、平行结构几个方面。

该书除了开创性地将谚语的语义研究理论化、将焦点理论引入谚语语用研究外,还系统阐释了黑龙江谚语的寒地文化、荒原文化、乡村文化内涵,进一步阐释了自然的陶冶和历史的熔铸所形成的黑龙江独特而又多元的文化特色,自此,谚语成为黑龙江地域文化研究的又一视角。诚然,作为作者从事汉语方言研究的首部专著,在语料运用、理论驾驭、结构安排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但瑕不掩瑜,该书建立了黑龙江谚语语言文化研究的理论框架,填补了的黑龙江谚语研究的空白,为汉语谚语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其学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1]周晓燕.黑龙江方言俗语的语言艺术——谚语卷[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

[2]温端政.汉语语汇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作者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公共外语教研部)

本文系2016年度黑龙江省社科研究规划项目《黑龙江站话比较研究》(16YYC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回嘉莹(198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博士在读,研究方向:海外中国学及东北地域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俗语谚语语言艺术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话筒前的声音——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艺术
与人名有关的英语俗语
客家俗语巧诵读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数字俗语
谚语趣画
谚语趣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