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文心雕龙》在语言文学方面的审美创作

2017-11-24

长江丛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文学语言语言文学文心雕龙

马 英

探究《文心雕龙》在语言文学方面的审美创作

马 英

《文心雕龙》是中国古代一部相对完整的美学理论和文学理论共存的著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特别是在语言文学方面。这部书主要以孔子的美学思想为基础,叙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规律和审美本质。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文心雕龙》中的内容,进而对《文心雕龙》在语言文学方面的审美创作进行论述。

《文学雕龙》 语言文学 审美创作

《文心雕龙》是南朝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所写,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严密体系和批判性的文学理论著作。本书的理论基础是孔子的美学思想,对齐梁之前的美学发展成果进行了详细的整理和总结,重新定义了语言文学,进而揭示了语言文学所具备的鉴赏性和创新性的审美创作。语言是文学的形式,文学是语言的艺术,高尔基曾指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所以,要在分析和研究《文心雕龙》的审美创作时,应从语言文学方面入手。本文主要探究了《文心雕龙》在语言文学方面的审美创作。

一、《文心雕龙》的内容介绍

《文心雕龙》对于不同的时代研究者来说具有不一样的中国古典著作影响力,可以通过了解作者以及其创作背景,来掌握《文心雕龙》的创作灵感和深刻意味。作者刘勰出生于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从小家境贫寒,虽然凭借自己的才华选择了从政,但却一直得不到职业上的重用。而创作《文心雕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南北朝时期,经济十分萧瑟,并且政局极其重要,但佛教在当时处于一个繁荣的发展时期,全国的寺庙规模和数量可以说是前所未有。《文心雕龙》这部书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主要指导理论,刘勰对于孔子的思想十分的肯定。《文心雕龙》这部作品主要分为五十篇,共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阐述说明了书中需要论述和研究的问题,在当时的情况之下,《文心雕龙》的出版是文学界重要成果之一;第二部分写的是作者论述文章的文笔问题,将当时的儒家经典进行了整理和归纳;第三部分是根据创作角度进行问题的分析,谈论如何将文章显得更加生动、形象以及殷实。《文心雕龙》在文学批评上取得了重要的地位,但在刘勰仍在世时并没有许多人关注他,但现在却取得了众多文学研究者的喜爱,被后世不断地追捧。除此之外,刘勰在对人物进行描写时,在学习魏晋文学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夸张、比喻以及描绘的方式进行阐述。

二、《文心雕龙》的语言文学

纵观魏晋时期的作品,能够看出《文心雕龙》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通过作者的批判角度真实地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展现作者自身的特点。与此同时,对后世的文学鉴赏和文学创作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首先,在《文心雕龙》这部书中,刘勰多次对文学创作中的文学语言进行了论断。刘勰能够通过运用语言来分析语言所具备的内涵,认为科学合理地运用文学语言能够加强文学创作中的艺术色彩。我们能够在《文心雕龙》中感受到刘勰的语言艺术,将创作语言重新进行了阐释,根据文学创作的特点在语言结构的建造过程以及使用词汇的过程中表现出文学作品的完整性,进而形成文学作品的自身魅力。其次,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详细地分析了文学创作中的文学语言,提出了“语言是人文,是人的心声”的理论,同时将这一理论应用到了文学创作中,指出人心不能够无道,不能够离道,并且文学创作也是按照道进行发展的,语言文学的形成主要是通过思路和生活的不断累积。与此同时,刘勰还认为圣人运用了语言文学的作用和目的,展现了圣人心中的愿望,将自己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学进行传达,广泛地歌颂文学语言,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进而加强人们的文学修养。而文学语言的特征是充分发挥语言文辞的极致作用,促使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刘勰主要主张文学语言的重要性,虽然语言很重要,但并不是华丽辞藻的堆积,所以作者应通过了解经济和政治的情形后,体会社会感受感悟,进而将自己的情感展现在诗句上。

三、《文心雕龙》的审美创作

当分析和讨论《文心雕龙》在语言文学方面的审美创作时,应注重《文心雕龙》中文学创作的创新之处,以及重点的叙写。在官僚贵族的风气引领之下,南朝时期的文学界风气主要运用大量的辞藻,并且更加注重文学形式。刘勰在兼顾文章的内容和文采时所用的策略,主张重视限度,避免出现物极必反的现象,但他不反对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刘勰重视务实的风气可以通过“性情”与“淑资”来表现。《文心雕龙》反映的内容主要是以当时的社会现象为背景,在文章中结合了民生、经济、政治,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进而缓解当时的文学混乱现象以及社会局面。刘勰身为文学评论家,对文学创作的核心缓解有着自己的见解,并且《文心雕龙》的文章结构布局十分清晰合理,并且具有紧密的结构联系,能够明确步骤进行分析。《文心雕龙》的众多章节主要是以“情感”、“道”、“语言”为主要线索进行叙述。刘勰在此书中有条理地处理和整理了儒家经典、名家著作,同时也深入研究了楚辞,并挖掘了《九歌》和《离骚》中的语言表达形式,让人们在阅读时感知到生动和形象的语言文学。除此之外,刘勰在创作《文心雕龙》的过程中大量借鉴了众多的文学作品,它所具有的包容性对唐宋文学产生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文心雕龙》还仔细地分析了文与道、文、经之间关系和影响。刘勰从文学哲学的视角,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语言创作,进而展现了文学作者的语言行为。《文心雕龙》具有意义非凡的美学价值,具有很高的历史成就,其中所涉及的美学范围都具备两面性的特征。刘勰在《文心雕龙》主张的并不是偏执的一面性,而是注重两面性,他在文中指出社会的经济、政治因素才是真正促进文学发展和形成的关键点。与此同时,刘勰还强调文学的创新,指出创新是永不会停止发展的。《文心雕龙》还在中国古典美学鉴赏方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主要是因为刘勰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大师,并且在文学和美学方面有许多自己的见解。与同阶段的欧洲文学界相比较,《文心雕龙》可以说成是文学和美学的一个奇迹。刘勰还指出通过接触美学能够让人陶冶情操和明事理,进而形成安定、和谐、团结的社会,认为人的情绪会受到外界的影响,但语言文学能够抒发人的情感。除此之外,《文心雕龙》还展现了思想感情的互文性,互文性指的是融合多种语境和语言,进而在互文性的发展过程中保证良好的非透明性和社会性,在《文心雕龙》中主要表现互文性的篇章是《事类》,该篇章全面地、系统地讲述了互文性的思想,互文形式的追随形式主要体现在《宗经第三》和《原道第一》中。

四、结语

刘勰通过对古典美学、文学、哲学的深入挖掘,创造出《文心雕龙》这部文学理论和美学理论集于一身的作品。同时,《文心雕龙》的问世汇聚了中国古典语言文学的重要内容,并在集中南北朝文学理论基础上,向人们展现出全新的文学创作模式。《文心雕龙》对后市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文心雕龙》的语言文学和审美创作的分析、讨论,了解到刘勰的创作目的和创作手法,展现了语言文学角度的创作魅力以及文学价值,是我国文学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1]石了英.从《诗》学到诗学——刘勰《诗经》阐释与《文心雕龙》诗学理论[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1):487~492.

[2]贾明.〈文心雕龙〉中对言意关系的认识——兼论“言不尽意”[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03):147~148.

[3]陈迪泳.宗经的生命意识创造风骨的审美意象——《文心雕龙》文体论的美学生命探微[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2):96~98.

(作者单位:信阳农林学院)

马英(1983-),女,河南信阳人,信阳农林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猜你喜欢

文学语言语言文学文心雕龙
新旧时期文学语言探索的方式对比研究
新经济时代文学语言与自然语言理解研究
Classroom Interaction:How far is it,Where should we go?
浅谈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Great Adaptation to A Great Work
Quality Direction and Quality Performance
《文心雕龙》选读
《文心雕龙》: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巨著
Journey to seek the meaning of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