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高中历史课堂绽放人文魅力

2017-11-23李惠萍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2期
关键词:人文历史素养

李惠萍

【摘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与历史学科的人文特性要求高中历史课堂应是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本文仅从教师个人素质、教材的人文素材以及课堂人文关怀渗透三角度来谈如何提升高中生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 人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2-0049-01

现今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下,高中生缺乏社会公德心与社会责任感,甚至是违法犯罪的报道层出不穷,其整体人文素养的缺失让作为教师的我们扼腕,也让我们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多了份思考。

在“一点四面” 教育目标的原则下,历史学科应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学的根本目的。《历史课程标准》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为目标,更是处处渗透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一、转变教育理念,提升高中历史教师的人文素养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即身教重于言教,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培养的前提应该是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加强师德教育是关键。而笔者认为历史教师的人文素质核心在于博学和责任感。

历史教师的社会印象应该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识渊博,谈古论今信手拈来的,这无形中鞭策着从教的我们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拓宽专业知识面,加深专业内涵,涉猎相关社会学科。博学的历史教师才能展现个人魅力,吸引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用自己的人文魅力来感染学生,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人文素养、高品质的学生。

作为历史知识的职业传承者和亲历者,要不断地学习,总结与反思,边教边学,内化新课程理念,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始终恪守教书育人的教育使命。

二、深挖教材人文素材丰富课堂教学

教学最好的资源就是教材,而历史教材本身蕴含丰富的人文素养,因此教师备课时应对教材进行深入钻研,深挖其人文素材,为课堂教学服务。

1.明确模块主题,探寻人文内涵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 “掌握历史知识不是历史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基础和载体。”高中阶段分必修25个专题和选修两大模块内容,分别从政治、经济与社会生活、思想与文化等不同领域反映历史进程和历史概貌。每个模块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2.选取典型历史人物和相关史实,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提升其人格境界

中国100多年的近代史,贯穿着民族耻辱,但也彰显了国人的民族情怀。教师可充分挖掘其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感兴趣的正面的历史人物,以人物的活动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历史人物鲜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深入了解历史人物的活动,并感受其人格魅力与民族气节。

3.通过历史情境的体验,让学生感受历史中的人文情怀,培养其民族精神

三、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关怀

高中历史课程追求人文关怀的目标是:“在面向未来的历史课程中占据中心位置的应是人,而不是学科本身”。而历史课程最重要的实施环节就是课堂教学,授课过程中的人文关怀是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的关键。

1.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是历史教学中实行人文关怀的基础

新课程理念下,师生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再扮演权威角色,而是以一种民主、宽容的心态对学生,尊重学生的观点,允许学生出错,给予学生畅谈自己意见的机会,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

2.改进教学方式,彰显人文精神

教育心理学认为,“认知”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情感和观念的形成主要依靠学习主体,即学生自己去“体验”和“生成”。而真正新课程下的历史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满生成与活力的课堂。

在《百家争鸣》一课,本人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放弃平时惯用的老师讲授学生被动听讲的模式,利用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提出的关于公元前600——前200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一提法导入,进行“百家争鸣”概念解析,后学生自行阅读教材10分钟,圈画出关键信息;接着设问“假设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君主,面对文人们提出的诸多主张,你要如何选择?请你结合自己的阅读情况进行说明。” 这样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有了自己思考、自己发言、辩论的空间, 而后再引导学生对“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进行探讨,提升思维,并且得出“一定的思想文化是这一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的啟示,提升了其人文素养。

3.教学机智是课堂人文魅力的神来之笔

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在课堂中总有一些可遇不可求的教育契机,教师要能够善于把握,灵活处理,使人文教育水到渠成。笔者在教授《罗斯福新政》时,在探究新政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维护了其民主制度时,有学生发出了疑问:历史上的诸多改革都会遭遇压力与阻挠,罗斯福实行新政就那么顺利吗?面对这样的疑问,本人满心欣喜,于是展示了当时美国社会对新政的不同评价,如报纸上刊登的对罗斯福的言论攻击,让学生知道罗斯福实行新政的不易与压力,让学生感受身为国家领导人的罗斯福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使命感。这样的教学机智动态生成,既可充分的挖掘教材,又可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谓一举两得。

4.加强情感的投入与陶冶进行有效的人文引导

国家总督学顾问柳斌同志在首届全国德育教学研讨会上说:“没有情感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教育,只会导致教育的失败。”教师本身就是充满情感的职业,而历史又极具以情感人的功能。有情感的历史课堂才有生命力。

如对历史现象及人物进行评价时应当加上道德维度,发挥历史的正面教育作用。在《抗日战争》一课中,列举了日军在华的一系列罪行,学生怒从中来,甚至有学生口出脏话,辱骂字眼频繁出现,这个时候教师要沉着应对,不应再将学生的情绪激化,而应从容理性地引导其反思,并联系现实,探讨如何理性爱国。

总之,中学历史教师应把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作为终极和崇高的目标,把它有机的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使其成为课堂教学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中的灵魂。

猜你喜欢

人文历史素养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新历史
人文社科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