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教师教学行为的“三脱”现状

2017-11-23朱银辉

祖国 2017年19期
关键词:师生学校老师

朱银辉

从教三十多年,做中小学校管理工作近二十年,突然感觉现行的教师教学行为存在许多的问题,粗略归结为“三脱”,以供大家批评指正。

一、教与育脱离:只教而不育

众所周知,我国的教育有明确的规定,教育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英美国家的教育学家给“教育”下的定义: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使作善也。显然,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有育人的责任。古语也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且传道排先。

可如今的老师绝大多数是忽略“传道”育人的。“打铃上课,铃响下课;上课又讲又练题目,下课师生形同如陌”,这是当前的一种普遍现象。课堂上,老师在学生面前,又回归了古装剧中板着面孔,威风凛凛的尊容。老师一个学期下来,连学生名字都叫不出几个。师生之间缺乏真情的沟通,缺乏品德的熏染。老师把课标中关于课堂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抛之九霄云外。可叹的是有些老师还美其名曰“做纯老师就是这样的,育人又不要评估”。

教与育不能截然分开。把教与育分开的课堂,只能是满堂灌、填鸭式的课堂;只能是剥夺学生个性发展的课堂;只能是落后低效的课堂。易中天说读书分为谋生和谋心两种,谋生的读书,从小学到大学再找个好工作,不是真正的读书;谋心的读书,是为了心灵的净化和安慰。与此类似,上学有一种谋生的上学,为了生活得更幸福;同时还要有谋心的上学,谋心的上学就是要活得更高尚、活得更崇高,心灵有安慰、心灵有寄托,即接受教育的非功利性目的。把后者说得更加贴近生活一点,就是当前的教育者要告诉孩子,做真实的人。

为了把“教”和“育”更好地结合起来,为了让学生既学会求知,又学会做人,我校推行了“三育九养”教育模式。“三育”是:德育、智育、心育。其中每一育又含“三养”。德育,是指以实现人与人关系和谐为目标的教育活动,人与人的关系和谐是德育的根,它分:养正、养诚、养善;智育,是指以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目标的教育活动,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智育的根,它分:养能、养思、养体;心育:是指以实现学生身心和谐为目标的教育活动,人的身心关系的和谐是心育的根,它分:养志、养静、养美;其中“三育”是纲,“九养”为目。“三育九养”的理论与方法,是北京创新研究所教育科研中心研发的一项创新成果,是最富人性化的一种教育模式。

二、教与学脱节,重教而轻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直为人们诟病,但时至今日,还有许多老师(也可以说是大部分老师),只强调教师教,而忽视学生学。支撑教师们这一做法的根本原因,还是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思想。教师让学生像口袋一般,大把大把地装,把小学初中这点知识装进脑子里,然后,让学生像机器一样,没日没夜地练,把每一本学习资料上的题目都做一遍,错了的都抄起来,再复习几遍;于是乎,学生一天到晚都坐在板凳上做那些做不完的作业,学习上根本没有一点自主权。确实,这样在短时间内能把学生的分数拔高。但,这是拔苗助长的行为,长期下来,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摧残。这种教学下的学生,只能是没有思想的,没有创造的,没有健康的,没有快乐的,也不可能是主动勤奋和会学习的。而我们的老师是不管这一点的,因为“我教这一年,我只管这一年,我要这一年的成绩,这一年没有成绩我的日子就会不好过;下一年管不了这么多,还不知是谁教呢。”于是,今年你拔一下,明年我拔一下,满田的禾苗基本上都奄奄一息了。

科学的教学方法必须是教和学统一的,必须坚决地真正地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我们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在实际教学中,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强调小学生要注重学习态度的养成,初中生要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具体地制定了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操作步骤和要求,比较好地规范了学生在“学”这个方面行为。再者,初中各班级均开展了学法指导课,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理性学习;由学校主要领导人亲自授课。实践证明,学校的做法,让学生不但取得了考试高分,并且获得了学习快乐。

实现传统“重教”向现代“重学”的转变,还必须加强教师专业化培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严格教师资质,提升教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教师走向专业化,是教师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是教师发展的趋势。不断地更新完善教育思想和观念,不断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应成为教师工作的常态。教师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不能是死水,而应是活水;死水会臭会变脏,活水才鲜有营养。学校要研究老师心理,抓住教师自尊心强,内心渴望学生成才成功,愿意改变低级庸俗“教书匠”标签的特点,有计划地对教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师徒结对帮扶”、“教学展示”等形式的培训。要加强校本培训,让学校的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等确实起到带头作用。

三、教与管脱轨,有教而无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第一节课就得给学生“立规矩”。但很多老师没有课堂管理观念,总是强调这是班主任的工作。于是,有许多的课堂是这样的:老师一堂课除了尖叫、生气、摔东西、不礼貌语言攻击外,讲课时间没几分钟,反过来怪学生素质差,看不到自己的管理学生的能力差。

确实是,现在的学生我们感觉更难管理了。尤其是初中生。情感丰富但不稳定,想要个性张扬而又时时感到羞涩;学生心里的话常常是不愿对长辈说的。学校和家庭要根据学生这一年龄特点,在对孩子的管理上要高度信任,相互理解,因势利导,通力合作。

我们学校在教师和学生管理中着力打造“三个文化”建设。首先是“激励文化”,這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文化,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教育理念,尊重师生、理解师生、信任师生,给师生提供展示的平台,激励学生,激励老师,让师生人人享有出彩的机会:再者是“执行文化”,执行力可以将学校长期的发展目标一步步落到实处;是把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学校计划、学校决策转化成为学校发展壮大、教师专业成长、学生理想放飞的关键;第三是“细节文化”,学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楼房的每一个地方,都精雕细刻,贴上极具正能量的字画,同时也教育师生注意自己的每一个言行,多进行师生谈话交流。让老师和校园的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起着无声的熏陶作用。这时,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就犹如潺潺流水,润物无声。长此以往,水到则渠成。学校做到这里就很好地阐释了上善若水,教育如水的真正含义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生学校老师
学校推介
麻辣师生
六·一放假么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