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学作品中数字使用的模糊现象及其翻译
2017-11-23张肃宇
张肃宇
摘要:在中文文学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使用模糊性数字的情况,这给翻译造成的相当的困难,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旨在通过对中文文学作品中數字使用的模糊现象的辨析、归纳,总结出在翻译模糊数字的方法,以期给翻译工作提供一些理论帮助。
关键词:文学作品 模糊数字 翻译
在人们的交际环境中,精确的数字表示确切的含义,能够有效避免模糊性造成的理解偏差,但是,在中文文学作品中,数字使用的模糊现象却是更为常见的现象。一方面,它让文学语言更加凝炼生动,具有相当的审美修辞效果。另一方面,这样一种“模糊语言”的广泛使用在翻译上又造成了相当的困难,给不同文化语境下的读者们了解文学作品产生一定的难度。
一、中文文学作品中几种常见的数字使用的模糊想象
数字使用的模糊现象在文学作品中体现为一些概述或夸张描写和表达中,具有一定的审美修辞功能。在中文文学作品中,为了表达上的凝炼生动,或者具有对称、工整的形式美感,或者为了押韵、朗朗上口等原因,通常会出现数字使用的模糊现象。
(一)相邻的两个数连用
这是中文文学作品中比较常见的模糊数字使用现象,如两三天、四五个小时、三两好友等等,通常表示大约的含义。其中,“十”以内的数字比较常用,但是“十九”、“九十”却是精确数字,“十有八九”才是表大约之意。同时,比“十”大的数字也有“十天半个月”、“百而八十”等情况,也属于表大约的模糊之意。
(二)精确数字表模糊之意
这种现象理解起来稍微有点困难,特别是在翻译当中,常常会让不在汉语言语境中的人难以理解。精确数字表示模糊含义,通常具有一种夸张、以实代虚的语言修辞性。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在科学研究领域,确切的数字代表着精确性,在中文文学作品中,精确的数字则通常会具有相当的模糊意义。这种模糊数字使用现象带来的是夸张或缩小的修辞效果,在中文文学作品中是一种最常见的表达方法,能够有效修饰、渲染特定语境下的气氛,给人以审美感受。
(三)近似词+数次
这样的情况在中文文学作品中也是相对比较常见的表达,例如,大约+数字,差不多+数字、也许+数字、数字+左右、数字+上下、数字+光景等等,表示围绕某一中心上下浮动的情况。其浮动的范围通常和相应的数字接近,例如,也许三个小时,其表达的合理范围一般是1至5个小时之内。半个月左右,可能是10天到20天之间。这样一种表达方式通常具有机动性,对所说的内容不完全保证在限定时间内达成。
(四)含有数字的成语
含有数字的成语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言精髓,在中文文学作品中使用这一类成语也是相当重要的现象。一些常见的含数字的成语有“成千上万”、“千载难逢”、“七上八下”、“五湖四海”、“六神无主”、“五光十色”、“一落千丈”、“四通八达”、“九死一生”等等,这些成语通常表示一些模糊的概念,在翻译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不同的语言环境下的词义不能受到数字的限定,不能完全对照数字进行翻译,否则容易造成数字错用的情况。
二、几种有效的模糊数字翻译方法
如前文所述,在中文文学作品中,数字的使用通常会有模糊性的特征,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要结合语境、不同民族的用词习惯等方面,机动的开展翻译。
(一)保留数字直译法
数字使用的模糊现象并非中文文学作品中的特有,事实上,人类语言交际中数字表示模糊意义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只是不同的国家、民族、文化、习俗等原因,其模糊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罢了。因此,在尊重各民族语言的差异和心理的前提之下,只要不影响读者理解、不违背文章的宗旨,可采用保留数字直译的方法。例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以直接译为:It takes ten years to grow trees but a hundred years to rear people.
(二)变动数字改译法
英语和汉语对数字的使用存在相当的差异性,特别是在不同的语境下通常表示的意义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在进行翻译的时候,要选择性的对数字进行变动,使翻译的句子符合相应语境中的表达习惯,这样,读者才不会在阅读中产生歧义。例如,《西游记》里的“这如来十分好呆,我老孙一筋斗去十万八千里,他那手掌不满一尺,如何跳不出去?”可以翻译为:“This Buddha is perfect fool. I can jump a hundred and eight thousand leagues, while his palm cannot be as eight inches across. How could I fail to jump clear of it?”
(三)舍弃数字、结合语境的意译法
翻译最重要的是要让读者准确把握文章的意思,对于一些模糊数字的使用,在翻译时,如果直译和改译都显得牵强附会,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结合不同语言、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将数字舍弃,进行音译,达到译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杜甫的《绝句》里:“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为了不影响诗句的意境,可以采用舍弃数字的意译法。可译为:From my window the snow crowned western hills are seen; Beyond the door the east bound ships at anchor lie. 像这样的舍弃数字、根据特定的语境进行意译的方法,能让译文更加的流畅通顺,表达的语义也更加的准确贴切,读者读起来也更容易理解。
三、结语
总之,中文文学作品中数字使用的模糊性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在进行翻译时,要充分考虑不同语言环境下的用语需要,以满足读者透彻理解文章为出发点,灵活的进行翻译。特别是直译法、改译法、意译法三种方法的使用,要进行仔细的分析、推敲,力求译文符合不同语言环境下的使用习惯,让译文更加的凝炼、生动,形象,让读者阅读起来也更加容易理解与把握。
参考文献:
[1]高岩杰,黄慧,蒋跃.中文文学作品中数字使用的模糊现象及其翻译[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10).
[2]包惠南.汉语数字的模糊语义与翻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