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入情”的内涵及其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2017-11-23王秋保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层次实践情境

王秋保

[摘 要] “入情”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小学语文朗读指导要凸显“入情”,需要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精心设计朗读的层次,合理利用示范朗读,发挥评价导引作用,重视朗读实践。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遵循有的放矢、循序渐进、反复训练、培养语感的原则。

[关键词] 情境;层次;实践;以情燃情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三个学段都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要求。由此可见,“入情”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应该成为小学语文有效朗读指导的关键。

一、“入情”的内涵

小学语文朗读有效指导要突出“入情”关键词,需要教师深入了解“入情”之“情”的内涵。一般来说,“情”主要包括三种基本内涵:文本之情、体悟之情、怡己之情等。

1.文本之情

文本之情是从作者的视角而言,是作者创作时融合在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它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人生、自然等理解、感悟、思考等,是作者情感的文本化体现,也是文本吸引读者、感染读者、影响读者的重要元素。例如《登鹳雀楼》,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该诗朗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

2.体悟之情

体悟之情是从教师层面而言,小学生尚处于语文学习的发展期,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要做到“入情”,必须要自己先行对文本情感进行体察与感悟。这需要教师全面掌握文本材料,包括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生活经历等,这样才能触摸到作者真实的情感,深入到作者情感深处,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

3.怡己之情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的目的不仅在于提升学生语文朗读技能,更在于通过“入情”朗读,引起学生与作者之间的情感共鸣,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使文本蕴含的情感成为学生成长的养分,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等,使学生情感世界不断丰富起来,并且在与作者情感碰撞过程中,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

二、朗读指导的关键

小学语文朗读指导要凸显“入情”,需要教师善于创设情境,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精心设计朗读的层次,合理利用示范朗读,发挥评价导引作用,重视朗读实践等,紧扣“入情”关键词。

1.创设情境打造入情磁场

情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就像一个磁场一样让学生浸入其中,不知归处。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要善于创设有效的情境,可以创设生活情感,调动学生情感积累,可以朗诵情感相似的文本创设情境,为学生“入情”营造氛围,渲染气氛,做好充分的“入情”情感铺垫,使学生在情境作用下,情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例如《荷叶圆圆》这篇课文,本文朗读的一个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夏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美的向往,从而树立保护大自然的意识。为了为学生打造入情磁场,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以自然风物为背景,突出荷叶这一主背景,引导学生朗读一系列咏荷诗句,如:“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汉乐府《江南》)“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晋乐府《青阳渡》)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深情并茂地交流并吟诵咏荷诗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荷的情感,为学生课堂入情朗诵奠定情感基础,从而有效提升学生朗诵水平。

2.有效指导培养入情技能

小学生处于语文学习起始阶段,尚缺乏一定的朗读技巧,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基于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目标,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入情朗诵的基本技巧,使学生不仅能够意识到朗诵要做到“入情”,还能够做到“入情”,培养学生入情技巧。那么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入情”技巧?一般来说,主要从重音、停顿、语速、语调与语气等五个方面着力。

对于文章中的关键词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重读处理,将之有效突出出来,以达到表情达意的效果,可以是音量加强,音长的增加,也可以是对重音进行轻读处理;在停顿方面,可以通过词语停顿与标点停顿等,实现表情达意,教师不能做统一化处理,要留给学生朗读创造的空间;在语速处理方面,可以通过缓急交替处理,表达不同的情感,例如感情强烈、兴奋、激动等可以采用快读的方式,而对于平静、深沉、伤感等情感,可以采取缓读处理。此外,语调、语气也是重要的情感表达方式。

3.注重层次提升入情境界

学生对文本情感的感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夠做到入情。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朗读指导时注重层次,不断提升学生入情的境界。朗读指导的层次性设计需要教师组织学生渐进式地“入情”,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触摸文本中的情感。具体来说,教师要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默读、自由朗读、集体齐读、角色朗读、选读、赏读、仿读等。默读与自由朗读是学生借助既有的朗读积累,开展自主朗读;集体朗读需要学生凭借语感,参与到集体朗读中来,保持与集体的协调性;角色朗读则更深一层,需要学生体悟角色,由角色悟情。无论采取哪一种朗读形式,都需要教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因文而异。

例如《骆驼和羊》一文,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进行自由朗读,初步体会骆驼、羊和老牛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分角色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进入角色,体悟情感;最后,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话或者一个角色进行朗读,不断深化学生入情境界。真可谓一读初步感知,二读渐入佳境,三读由情入理,每一次朗读都是一重境界。

4.以情燃情促进入情互动

小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往往是从模仿开始的,这与学生朗读积累缺乏有关。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以情燃情,通过多种形式的范读,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表演者等多重角色的入情朗读互动。学生在观摩、学习、模仿教师范读、优秀学生范读、朗读表演者范读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点燃朗读的激情,激发积极参与朗读的积极性。

例如《怀念母亲》一文,教师可以先用优酷下载的一段课文原声视频进行范读,使学生浸染在朗读表演者入情朗读中;第二次播放原声视频,学生小声地进行跟读;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学生进行仿读,分组赛读等,促进学生情感互动,在模仿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情感,从而进行广泛的朗读互动,在情感碰撞中深刻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他浓浓的爱国之情。

5.注重实践强化入情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入情朗读指导,教在课内,功在课外。教师的朗读指导要发挥更好效果,还需要教师注重朗读实践设计,为学生搭建朗读实践平台,创造朗读展示的机会。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朗读学习的内化,也有助于激发学生朗读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信心,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不断提升朗读水平。

例如《“红领巾”真好》这一课的教学,可以切合儿童节、学校艺术节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以本课为表演内容,参与艺术实践,可以以课文朗读的形式参与,也可以排练情景剧,将朗读与表演结合起来,促进朗读与其他表演形式的融合,激发学生朗读兴趣,使学生在朗读表演或者情景剧表演中获得真切的体验,突出入情关键词。

如果将语文课堂比作一支歌,朗读就是这首歌跳动的音符,入情则是这个音符中最活跃、最美的因子。小学语文教师要成为这支歌的指挥者,使语文朗读奏出更美妙的旋律,让入情成为有效朗读恒久的关键词。

责任编辑 周正旺endprint

猜你喜欢

层次实践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数学作业多元评价促学生发展
浅谈日本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