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校管理职能思考
2017-11-23奚燕萍
奚燕萍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校的管理理念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不少中小学校也加大了学校管理的力度,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对于改革中小学校管理职能,应注重从执行课程转向开发课程、在管理中注重人性化、从行政意识转向服务意识以及从管理教师转向发展教师等方面着手。这样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小学校的管理水平,还能更好地满足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从而推动我国中小学校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校;管理职能
众所周知,新一轮基层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推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校的管理理念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有不少学校在转变管理职能方面已经开始有所行动,这样长期下去,中小学校的管理职能也将开始逐渐发生变化。但是,由于新课程改革仍在推进之中,中小学校的管理职能的转变还面临很多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教师,都要积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校管理的水平和质量。中小学校的管理工作影响直接学校的教学和整体形象,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学校要对转变管理职能予以足够的重视,不断改进和提升管理职能。
一、中小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不少中小学校加大了学校管理的力度,但许多新问题也层出不穷,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管理职能受应试教育制约
长期以来,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校的教学管理工作都是根据应试教育的需要来开展的,对于学生的评价依据则主要是考试的分数,而上级对于教师和学校的评价也主要是依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这就使得学校的教学管理也片面地为了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学校的管理走向了一个极端。随着当前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不仅将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上,也开始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幸福感的获得等方面,而且管理者不仅关注教师的教学成绩,也开始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但旧有的考评机制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学校的教学管理依然还是以追求学生分数为目标,这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深入落实的瓶颈。由此可见,传统的应试教育与课程改革的滞后,为学校管理职能的转变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二)学校师资不足
有不少中小学校生源充足,教学硬件也比较好,从表面看具备较好的教学条件,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因为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普遍存在,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如某学校教师共有25人,学校的学生数有750名,根据当前国家标准,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比例应该是1[∶]27,因此该校所需要的教师应该是28名。虽然该学校教师与国家标准只差3人,但是会造成教师结构不合理,使得有些学科没有专职教师,这样也加大了学校管理的难度。
(三)管理职能与素质教育要求不符
由于现阶段的中小学校教学任务比较繁重,针对新课程改革,大多数中小学校都会对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做一定的调整,但是在调整的内容上大多依然以提高学生成绩为主,而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种现象与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不符。这种管理模式着眼于在短期内实现提高学生成绩的目标,但是从长期看,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素质教育的推进。
二、中小学校管理职能转变的途径
针对在中小学管理中存在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解决。
(一)注重从执行课程转向开发课程
在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下,大多数中小学校都是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下来进行相应的教学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大多比较僵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的学习脱离社会现实,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影响学生全面发展。为了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学校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增强开发课程的意识,比如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生涯发展的课程,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注重管理的人性化
許多中小学校为了体现学校管理的严格,都会制定详细具体的管理条例,这些管理条例,主要就是针对学生出现违规违纪现象而制定的惩罚。比如,一些班主任为了能够在班级管理评比上取得好的成绩,就会针对学生出台一系列的规定,比如在课间不准吃零食、不准破坏公共物品等,一旦违反规定,就会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这些管理条例很死板,使得学生长时间处在被监管的状态之下,造成较重的思想负担,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针对这种情况,中小学校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育特点,制定更具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满足学生在学习、兴趣等方面的需求。此外,学校管理者在整体的学校氛围营造上也要最大程度地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条件。通过这种适应学生的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从行政意识转向服务意识
当前,我国大多数中小学校的管理都是以行政管理的方式为主。行政管理要讲究管理的效能和效率,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监督和改革等方式,以实现预定的任务,并达到应有的效果。但是行政管理也存在层级分明、管理僵化的弊端。比如,学校在开展教研工作时,通常不会征求教师的意见,而直接按照统一规定来进行;在检查教学工作时,不根据教学实际效果,而是直接以教案的准备情况为检查依据。对此,学校需要去除行政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树立服务意识,为学生和教师构建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体系,要能够在理解和尊重的条件下,为教师发展提供良好的管理环境。通过这种改变,不仅能极大地调动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能够进一步推动学校在管理上的改革和提升。
(四)从管理教师转向发展教师
在应试教育长期影响下,多数中小学校在教育上都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实际上成为为考试服务为主的“作坊”,学生的分数成为学校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在这种教学环境下,使得学校的管理职能主要是针对教师而设计,这样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校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的发展是保障学校健康发展的核心要素,同时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因此在改革学校的管理制度时,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降低学生考试成绩在教师评价体系中的比重,进而构建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二是努力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和综合水平创造条件,积极为教师提升专业水平和能力搭建平台。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于当前中小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学校管理者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方法和途径来转变管理职能,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对于如何改革中小学校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管理职能,可以按照上述方式进行,即注重从执行课程转向开发课程、从要求学生适应的教育转向适应学生的教育、从行政意识转向服务意识以及从管理教师转向发展教师等。这样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小学校的管理能力,还能更好地满足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从而推动我国中小学校深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郝福生.从管理转向治理的义务教育路径探索[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6,(05).
[2]邓志祥.推进新课程的学校管理探索[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6).
[3]虢三中.加强学校管理完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03).
[4]朱华东.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形成原因分析及干预技术探讨[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5,(04).
[5]李永贤.关于中小学校园危机管理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6,(28).
责任编辑 万永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