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疣埋植治疗扁平疣及其对机体IL—2、γ—IFN的影响
2017-11-23曾文军邓珍良王柳均张小敏袁绍辉陈剑钊
曾文军 邓珍良 王柳均 张小敏 袁绍辉 陈剑钊
【摘要】 目的 探讨自体疣埋植治疗扁平疣及其对机体白细胞介素-2(IL-2)、 γ-干扰素(γ-IFN)的影响。方法 37例多发性扁平疣患者作为患者组, 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患者组给予自体疣埋植治疗。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法检测健康对照组与患者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L-2、γ-IFN水平, 观察患者组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组治疗后, 痊愈31例、占83.78%, 无效6例、占16.22%。健康对照组IL-2和γ-IFN水平均高于患者组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9.12、4.53, P<0.05);患者组治疗后IL-2和γ-IFN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8.29、5.54, P<0.05);健康对照组与患者组治疗后IL-2和γ-IFN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1、0.60, P>0.05)。结论 自体疣埋植治疗扁平疣疗效显著, 机理是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关键词】 扁平疣;自体疣埋植;白细胞介素-2;γ-干扰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2.011
Auto-verruca embedd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verruca plana and its effects on IL-2 and gamma -IFN in the body ZENG Wen-jun, DENG Zhen-liang, WANG Liu-jun, et al. Department of Skin, Guangdong Dongguan City Changping Peoples Hospital, Dongguan 52357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uto-verruca embedding for the treatment of verruca plana and its effects on interleukin -2 (IL-2) and γ-interferon (γ-IFN) in the body. Methods A total of 37 multiple verruca plana patients were taken as the case group, and concurrent 35 healthy people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as healthy control group. The cases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uto-verruca embedding. Serum IL-2 and γ-IFN levels were measured by double antibody sandwich enzyme- linked immune sorbent assay (ELISA) in case group and healthy control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case group had 31 cured cases, accounting for 83.78% and 6 ineffective cases, accounting for 16.22%.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had higher IL-2 and γ-IFN level than case group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9.12, 4.53, P<0.05). The case group had higher IL-2 and γ-IFN level than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8.29, 5.54, P<0.05).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and case group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L-2 and γ-IFN level after treatment (t=0.41, 0.60, P>0.05). Conclusion Auto-verruca embedding shows remarkable efficacy in the treatment of verruca plana, and the mechanism is the enhancement of cellular immune function.
【Key words】 Verruca plana; Auto-verruca embedding; Interleukin -2; γ-interferon
扁平疣主要侵犯青少年, 俗稱“扁平瘊”, 多由人乳头瘤病毒(HPV)3、5、8、11型感染引起, 好发部位为颜面、上肢及颈胸部, 数目较多, 病程漫长, 传统方法疗效欠佳, 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健康及精神面貌。扁平疣的消长与皮肤局部的免疫功能有关, 自体疣埋植是一种主动刺激免疫疗法, 近年来本科采用此法疗效满意。为了研究本疗法的免疫发病治疗机制, 本文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IL-2与γ-IFN水平,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月本院皮肤科门诊37例多发性扁平疣患者作为患者组, 其中男13例, 女endprint
24例, 年龄17~33岁, 平均年龄23.6岁;病程3个月~2年, 平均病程6个月。皮疹泛发面部、双上肢甚至颈部。皮损典型, 病理确诊, 患者均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治疗前3个月内使用过治疗的药物;孕妇及哺乳妇女;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系统性疾病。另选取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 其中男12例, 女23例;年龄18~32岁, 平均年龄23.2岁。两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患者组给予自体疣埋植治疗。常规消毒皮损和刮除自身新鲜疣组织1~2个备用。消毒上臂三角肌处局部麻醉, 切开达皮下组织, 确保疣组织植入后缝合, 无菌包扎10 d后拆线[1]。术后每4周复诊1次或不适随诊, 12周判定疗效。
1. 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健康对照组与患者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L-2、γ-IFN水平(试剂购自深圳晶美公司), 检测步骤严格按说明书进行。观察患者组临床疗效, 判定标准:所有疣体消失为痊愈, 未完全消退者为无效。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患者组临床疗效 37例患者组治疗后, 痊愈31例、占83.78%, 无效6例、占16.22%。痊愈患者中术后1个月内疣体消退者9例, 2个月内疣体消退者16例, 3个月内疣体消退者6例。部分患者在皮疹消退前有短时间应激现象, 表现为疣体发红、水肿、瘙痒、色素脱失晕、皮疹增多等消退征象, 随后疣体在2~12周内逐渐脱落而痊愈。患者的疣体刮取和植入部位均无瘢痕、感染等不良反应, 少数有一过性红斑和色素沉着, 均无需做特殊处理。
2. 2 健康对照组与患者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L-2、γ-IFN水平 健康对照组IL-2和γ-IFN水平均高于患者组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9.12、4.53, P<0.05);患者组治疗后IL-2和γ-IFN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義 (t=8.29、5.54, P<0.05);健康对照组与患者组治疗后IL-2和γ-IFN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1、0.60, P>0.05)。见表1。
3 讨论
自身免疫功能的高低与扁平疣的发生、发展和消退有密切相关, 本研究中结果显示, 患者治疗前IL-2及γ-IFN显著降低, 与以往研究[1, 2]相似, 同时亦发现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4+、CD16, 56+细胞数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人, 这些都表明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受损, 临床上表现为扁平疣的易患性与反复不愈性。
扁平疣的消长与皮肤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由于HPV的生长繁衍在表皮内进行, 受皮肤生理屏障的影响, 形成一个独立而封闭系统, 逃避免疫监视, 导致机体不能产生免疫应答 [3, 4]。临床采用物理治疗效果确切, 但易引起瘢痕形成或遗留色素沉着, 且皮损多时, 患者痛苦且难以接受;采用免疫调节剂或维甲酸类外用或内服时疗效往往不佳, 副作用大, 难以清除皮肤内隐藏的病毒, 表现为反复迁延难愈, 给患者带来巨大心理压力。扁平疣患者存在着一定的免疫功能抑制状态, 自体疣植入疗法可使疣抗原直接与免疫细胞接触, 人为破坏了其自身封闭状态, 大大增加了免疫应答机会, 触发特异性免疫反应, 导致皮肤疣组织受到排斥而脱落[1]。本研究中结果显示, 患者组治疗后, 痊愈31例、占83.78%, 无效6例、占16.22%, 无明显不良反应, 与既往研究相似[5], 疗效令人满意, 不需应用任何药物, 费用低廉且不影响美观。此外, 少数患者自体疣埋植后出现一过性应激现象, 这可能是机体早期免疫刺激与应答的结果, 表现为疣体发红、水肿、瘙痒、色素脱失晕、皮疹增多等皮疹即将消退征象。
目前, T细胞调节紊乱在扁平疣发病机制中占主导地位。自体疣作为抗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 不但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激活自然杀伤细胞或吞噬细胞, 而且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因子。本研究中结果显示, 健康对照组IL-2和γ-IFN水平均高于患者组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9.12、4.53, P<0.05);患者组治疗后IL-2和γ-IFN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8.29、5.54, P<0.05);健康对照组与患者组治疗后IL-2和γ-IFN水平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1、0.60, P>0.05)。患者治疗后IL-2与γ-IFN升高, 万永山等[5]研究亦证明自体疣种植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增高, 这些细胞因子均能使机体免疫防御及细胞免疫功能增强, 提高机体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进而溶解和破坏病毒感染的靶细胞, 达到清除病变组织的目的。曹碧兰等[6]动态观察疣体消退全过程的病理变
化, 发现反应初期疣体内浸润的淋巴细胞增多, 并自基底层逐渐向上移行而累及全层, 晚期淋巴细胞数量减少, 细胞水肿, 溶解坏死, 疣体消退;免疫组化显示, 反应区浸润的淋巴细胞主要呈CD45RO+、CD6+、CD4+、CD8+, 不表达CD20-和Mac387-, 在表皮基底层及反应区可见S-100蛋白阳性的朗格汉斯细胞, 表明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使CD8+亚群发挥细胞毒性作用导致疣体脱落。Usman等[7]用自体疣植入治疗尖锐湿疣, 结果患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明显提高, 对已治愈的患者随访1年未见复发。自体疣埋植没有导致病毒播散是因为HPV的嗜表皮特征, 只能在上皮细胞内进行繁殖复制, 在其他组织器官不能生长[8-10]。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埋植术后均无病毒播散等不良现象出现, 亦支持上述观点, 证明此法安全易行。endprint
值得一提的是, 临床6例无效者可能与进入体内抗原量少, 患者机体难以产生强力的免疫排斥有关, 此外还可能与取材或埋植不当、免疫功能低下、个体差异有关, 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扁平疣自体埋植术能明显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 促进疣体消退, 简单、安全、有效, 尤其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
参考文献
[1] 曾文军, 王柳均, 蔡康荣, 等. 自体疣埋植扁平疣及其相关免疫功能的研究. 海南医学, 2006, 17(3):31-32.
[2] 秦萍萍, 刘润秋, 吕东. 脾氨肽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青少年扁平疣临床研究及对淋巴细胞亚群、IL-2、IL-4、IFN-γ的影响. 皮肤病与性病, 2016, 38(1):1-4.
[3] 韩莹, 程欣. 病毒性皮肤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分析.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16, 30(1):32-35.
[4] 印海鹏, 鞠梅. 扁平疣患者的HPV型别、性激素水平、人体免疫状况探讨. 中外医学研究, 2016, 14(22):11-14.
[5] 万永山, 李玉萍, 刘爱梅. 自体疣植入治疗扁平疣患儿TNF-α、IFN-γ和IL-4水平检测. 中国美容医学, 2013, 18(1):2115-2116.
[6] 曹碧兰, 郭瑞珍, 肖庆邦, 等. 自体疣植入治疗扁平疣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04, 37(9):525-527.
[7] Usman N, Udayashankar K, Subramanian S, et al. Autoimplantation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 anogenital warts: a clinico-immunological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td & Aids, 1996, 7(1):55.
[8] Coleman N, Birley HD, Renton AM, et al. Immunological events in regressing genital warts.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Pathology, 1994, 102(6):768.
[9] 唐艷玲, 曾文军, 王柳均, 等. 自体疣埋植治疗扁平疣及其对机体IL-2、γ-IFN的影响.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7, 13(13):
8-10.
[10] 李云霞. 自体疣埋植治疗扁平疣与药物治疗相关分析.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8, 8(19):4564-4565.
[收稿日期:2017-05-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