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儿童轻中度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意义
2017-11-23梁颖
梁颖
【摘要】 目的 探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儿童轻中度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意义。方法 82例儿童轻中度缺血性贫血患儿,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1例。观察组采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 对照组则采用葡萄糖酸亚铁糖浆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清铁蛋白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6%高于对照组的85.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腹泻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7例, 腹泻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 其中2例不能耐受而分别于治疗后7、10 d改为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儿童轻中度缺铁性贫血疗效确切, 安全性高,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右旋糖酐铁口服液;轻中度缺铁性贫血;儿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32.077
缺铁性贫血是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为特点的贫血症[1], 为儿童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 以婴幼儿最为常见。我国5岁以下儿童患缺铁性贫血约为18.8%, 且呈逐年增长趋势[2]。补充铁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最有效的办法。但不同铁剂吸收程度并不相同, 故临床效果也可能存在差异。本研究比较了右旋糖酐铁口服液和葡萄糖酸亚铁糖浆治疗儿童轻中度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82例儿童轻中度缺血性贫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1例。观察组男24例, 女17例;年龄6个月~13岁, 平均年龄(5.5±3.1)岁;轻度贫血28例, 中度贫血13例;病程3~24个月, 平均病程(17.3±
6.2)个月。对照组男22例, 女19例;年龄6个月~12岁, 平均年龄(5.8±3.5)岁;轻度贫血30例, 中度贫血11例;病程2~24个月, 平均病程(15.7±6.9)个月。所有患儿血液中血红蛋白<110 g/L, 并有明显的面色苍白、食欲不振等贫血症状。排除1个月内采用其他铁剂治疗者, 排除溶血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患儿。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所有患儿均口服维生素C辅助治疗, 维生素C咀
嚼片(华润双鹤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1021921, 规格:100 mg)100 mg/次, 3次/d。对照组采用葡萄糖酸亚铁糖浆治疗, 葡萄糖酸亚铁糖浆(黑龙江诺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43829, 规格:0.25 g:10 ml×10支)50 mg/次, 3次/d。观察组采用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 右旋糖酐铁口服液(内蒙古康源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0084, 规格:25 mg:5 ml×10支)50 mg/次, 3次/d。治疗周期为30 d。
1. 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清铁蛋白浓度。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临床效果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1. 4 疗效评价标准[3] 痊愈:患儿精神状态良好, 皮肤黏膜无苍白, 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血清中红细胞及铁元素相关指标均恢复正常;有效:中度贫血患儿症状有所缓解, 血清指标达轻度贫血标准, 轻度贫血患儿可有轻微症状, 但血清指标应趋于正常;无效:患儿贫血症状及血清学指标均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率=(痊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清铁蛋白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血红蛋白(84.7±10.3)g/L、红细胞计数(3.1±0.7)×1012/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252.3±27.5)g/L、血清铁蛋白(22.7±6.5)g/L, 治疗后血红蛋白(122.4±13.5)g/L、红细胞计数(4.6±0.6)×1012/L、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30.2±45.7)g/L、血清铁蛋白(40.5±8.3)g/L;治疗前对照组血红蛋白(85.3±9.6)g/L、红细胞计数(3.3±0.8)×1012/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256.8±
25.9)g/L、血清铁蛋白(23.2±6.1)g/L, 治疗后血红蛋白(108.4±
11.4)g/L、红细胞计数(4.1±0.5)×1012/L、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298.5±38.4)g/L、血清铁蛋白(32.6±7.0)g/L;两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及血清铁蛋白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痊愈30例(73.2%)、有效10例(24.4%)、无效1例(2.4%), 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痊愈19例(46.3%)、有效16例(39.0%)、无效6例(14.6%), 总有效率为85.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发生腹泻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对照组发生惡心、呕吐7例, 腹泻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 其中2例不能耐受而分别于治疗后7、10 d改为右旋糖酐铁口服液治疗;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