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惜洞门关不尽

2017-11-23回声

中华手工 2017年11期
关键词:狮子林洞门海棠

回声

但凡去过苏州园林,对园中洞门必难以忘怀。行至『山穷水尽』,跨过洞门必『柳暗花明』。留园一洞门,上书『又一村』,简直就是神来之笔。遥想林妹妹,倚门赏花;月洞门后,杜丽娘惊梦……

《营造法源》载:『苏南凡走廊园庭……墙垣上开有空宕,而不装窗户者,谓之月洞。凡门户框宕,全用细清水砖作者,则称门景。』此『月洞』,正是园林中的洞门。

别有洞天

中式古建讲究人意天成,因地制宜,方能借自然之笔。洞门,大概是个中翘楚。它不仅引导游览、沟通空间,且拥有奇迹般的通透效果,让人感觉“山重水复疑无路”“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古时,中国大型住宅通常分为东院、西院等,院与院之间不乏洞门。园林之中,也广泛使用洞门,供人观景、往来。

洞门内敛、含蓄、丰盈,它利用院墙、走廊和亭榭,使园林景致在洞门后虚实掩映,犹抱琵琶,似露似隐,可见又不可全见,撩拨逛园之人,定要步入洞门,一探门后究竟。

洞门不仅是一个通道,也是园林的一个景观。一墙隔挡之中,突然出现一个洞门,游园人望去,门内是景,门与四周融为一体,更是一景。洞门外,是芭蕉临窗;洞门后,有清荷留池。而洞门,或圆或方,浑然天成。幽然藏匿的景致如画,画中是水荷云烟的清雾毓灵,是幽篁临风的苍劲风骨,是藤树攀窗的轻曼舒卷……

有洞门的人家或园林,墙体大都刷白,洞门边缘处要做一个10厘米宽的装饰边,门的下边或是平口,或做平路,都不设门槛。有时,洞门上方会有一横向小匾,书写几个字,或寓意,或明志。

住宅的洞门,会配几件隔扇。例如皖南西递村,村落空间变化灵活,建筑色调朴素淡雅,是徽派建筑的代表,洞门居功至伟。

刘敦桢先生在《蘇州古典园林》中说:“洞门的形式有圆、横长、直长、圭形、长六角、正八角、长八角、定胜、海棠、桃、葫芦、秋叶、汉瓶等多种,而每种又有不少变化。如长方形洞门的上缘,除作水平线外,又有中部凸起,或以三、五弧线连接而成。洞门上角,简单的仅作海棠纹,复杂的常加角花,形似雀替;或作回纹、云纹,构图多样。”

不妨步入苏州园林一探。

探门谈门

月洞门:月华如水

圆形洞门,大概是苏州园林中最常见的。

圆门也叫月亮门、月洞门,因其模仿一轮十五的圆月而筑,是月亮崇拜的物化。《灵宪》曰:“月者,阴精之宗。”20世纪初,有一本外国人记录中国的书,便以《月洞门》命名。

月洞门取像于满月,饱满、柔和、活泼。其实月圆的时间很短,可中国人就是喜欢月亮。一来它的光芒柔和可亲,二来“不长圆”反而完美。满月,正好是一次完整。佛教中满月也是美好与安详的象征。夜色中,月华如水,符合中国人的诗意情结。

据说月洞门是南朝陈后主设计的,当年他“为张贵妃丽华造桂宫于光明殿后,作圆门如月,障以水晶。后庭设素粉罘罳(注释:网),庭中空洞无他物,惟植一桂树。树下置药杵臼,使丽华恒训一白兔。丽华被素袿裳,梳凌云髻,插白通草苏孕子,靸玉华飞头履。时独步于中,谓之月宫。帝每入宴乐,呼丽华为‘张嫦娥。”昏君、宠妃、月洞门,倒有一种末日的浪漫。

拙政园“梧竹幽居”亭是方形,四面均开月洞门。透过圆门,是山林、楼台、水池、花木,恰如亭内文征明对联所云:“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网师园“竹外一枝轩”,取意苏轼诗《和秦太虚梅花》:“江头千树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轩内翠竹两丛,轩外一株寒梅横斜而出。

沧浪亭五百名贤祠东侧,月洞门两侧砖额分别题字“周规”和“折矩”,意谓名贤皆来回有规,进退有矩。

方洞门:天圆地方

有圆洞门,就有方洞门。

“天圆地方”是中国古人宇宙观的浓缩,是古人对“天动地静”直观感觉的理性思考,所谓“天体圆,地体方;圆者动,方者静;天包地,地依天。”

方洞门给人大方、安定、开阔、永久的感觉,多设置在廊、轩等建筑物的侧立面或厅堂前后走廊的两侧。

由于方形的几何感太强,为了融入园林,往往会在方形中融入圆角或转角。方洞门四角朝内一折,便是亚形洞门,方洞门再加两条边,就是六角的什锦门,加四条边便是八角门。

八角门算是圆形和方形结合演变而成。计成的《园冶》中说:“八方式,斯亦可为门空。”“八”在中国是一个吉祥的数字。《说文》:“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中国古人对世界认识最具代表的图形莫过于八卦。道教有大家熟知的八仙;佛教有八吉祥;常用于织锦的八达晕,有四通八达之义。

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怡园内都有八角洞门,相比月洞门,多了一丝刚毅。而变异的长八角门却十分秀气,细长的门框,头顶和脚下两角各折一点,好似美人亭亭玉立。黛玉若倚门而站,唯有此门可配得上她。

贝叶门:一叶而知秋

《园林门窗》云:“莲瓣、如意、贝叶,斯宜供佛所用。”意思是,莲瓣、如意、贝叶形的门窗都和佛教有关,可做信佛之家的门窗造型。

贝叶洞门的造型独特,像被咬过几口的新月。月牙两边,有凹凸不平的弧度。

贝叶来自西双版纳的贝叶棕,也叫贝多罗树。它一生只开一次花,结果后死亡。树叶阔大,用水沤泡后可以抄写经文。过去,佛教徒将最圣洁、最有智慧的经文刻写在贝叶上。将这种刻写在贝叶上的文字装订成册,称为《贝叶书赋》。

传说贝叶书经千年,文字仍清晰如初,其所记载的佛家智慧可千古流传。园林中的贝叶门洞,象征佛教经文。苏州沧浪亭和狮子林都曾为寺庙园林,都辟有贝叶洞门。狮子林长廊过道上,不经意处的一弯贝叶洞门,似乎在告诉游人,行迹至此,虽不用参佛,也可以悟禅。

海棠门:让春色满园

以花为型的洞门,在园林中也不少。

我以为最美的是海棠门,不过是4个圆弧,便格外精巧。狮子林海棠门,远远望去,门后九狮峰显得格外玲珑,总觉得湘云就躺在里面的花树下,醒了会笑着跑出来,娇憨可爱。

清朝才子李渔挚爱海棠:“春海棠颜色极佳,凡有园亭者不可不备。”但海棠娇弱,花期不长。而海棠洞门,正是留住满园春色之意。且 “棠”与“堂”谐音,有满堂吉祥、满堂春色之意。

葫芦门:别院仙境

沧浪亭爬山廊有一个葫芦洞门,门内地砖铺成一朵盛开的梅花。

古人以为,创始之前的混沌状态,是天地一体,其物化的形态便是葫芦。葫芦剖判,才有了天地分离。道教中,“壶”不仅盛仙药,更装着方外世界。南朝梁萧绮《拾遗记》载:“海上有三山,其形如壶,方丈曰方壶,蓬莱曰蓬壶,瀛洲曰瀛壶。”可见,葫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从民间来讲,葫芦也有新生、母爱之意。且葫芦多子,有子孙满堂的寓意。

以葫芦为洞门,满含祝福。

葫芦门经过演化,变成宝瓶门,是观音菩萨手中净瓶模样,有智慧圆满不漏的意思。沧浪亭内宝瓶门样式多变,均与周围景物和谐统一。

佛脚印门:进入禅境

狮子林“燕誉堂”北面半亭西侧有一洞门,俨如人脚印。刘敦桢《苏州古典园林》中有收录,但并未定名。

狮子林为寺庙园林,进此洞门即为园中主景湖石假山群。狮子林内的假山群,有9条路线,21个洞口,山腹中空灵曲折,宛如迷宫的洞穴即象征从迷惘到豁然开朗的悟佛过程。称它为“佛脚印”再合适不过。

佛脚印文化从西域传入,唐代以后相沿不衰。或许造门者的意图,正是要人沿着佛的脚印,在曲折的假山中进入佛禅的境界,体悟佛法。

猜你喜欢

狮子林洞门海棠
读《明天要远足》,写“我要去远足”
《大嘴狗》
找春天①
云林清閟与狮子林仿建
勘误说明
图画与园林的互动—倪瓒(款)《狮子林图》及其清宫仿画研究
书 画
徐国琳
铁路隧道明洞门可靠度研究
海棠酒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