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征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真实性影响研究
2017-11-23吴秋生
□杨 华 吴秋生
产品特征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真实性影响研究
□杨 华 吴秋生
一、引言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于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作了明确规定,规定研究支出允许有条件的资本化。但是,已有结果表明,研发支出资本化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至于为什么资本化处理会成为盈余管理的重要手段,已有文献并未进行深入讨论。我们认为,产品特征可能是导致研发支出资本化失真的原因之一。因为,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产品类型也更加丰富多彩,不同的产品所投入的研发资金不同,成功的机率不同,对企业的利润影响不同,从而企业的盈余动机不同。那么,不同的产品特征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真实性到底有无影响?如果有影响,影响的方向如何?这些问题亟待深入研究。这对于依据不同产品特征,加强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真实性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近年来,关于研发支出资本化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有两个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是关于研发支出资本化与盈余动机关系的分析讨论。近年来的主要观点有:公司基于收益平滑动机、债务契约动机、满足融资条件、报酬契约动机和管理层变动动机等因素而选择研发支出资本化。除此之外,国内外其它研究表明其它动机如分红计划、政治敏感度、税务变动等都会影响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程度。以上文献都是从盈余动机层次来解析,即由于企业各种不同的盈余动机,使得企业在进行研发支出账务处理时倾向于选择资本化,以达到盈余平衡。而另一方面,是针对资本化真实性的实证分析。学者李莉通过实证检验论证了研发支出资本化与盈余管理正相关,即研发支出资本化程度越大,会计信息越不真实。研发支出资本化真实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但从产品特征视角来分析其真实性的还未有人涉及。本文以产品特征为分析视角,对2011年至2015年沪深A股的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分析论证,揭示研发支出资本化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丰富该方面的实证分析。
本文研究主要贡献是:在前人研究研发支出资本化与盈余管理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引入产品特征这一变量,通过对产品特征进行分类,分析论证了不同产品特征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真实性的影响,从产品特征的三个角度出发分析研发支出资本化失真的原因。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产品特征是影响消费者认知、情感和行为的主要刺激物,可以有多种观察视角的总结,本文主要从产品的科技性、虚实性和市场竞争性三个方面观察。产品不同特征会影响企业在会计政策上的选择。研发支出资本化还是费用化是企业必须的政策选择,不同特征的产品可能会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特定的处理,进而使得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真实性有所不同。具体分析如下:
产品的科技性是产品的一种特性,主要指产品拥有的技术含量。一般而言,产品技术含量越高,它表现出来的科技性愈强。产品的科技含量一般是由企业通过大量的研发投入而获得的。一般而言,上市公司的研发支出越大,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程度越高。根据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办法可知,高科技产品的研发投入较普通的产品要大的多,由此推测它的研发支出资本化程度可能会比普通产品更大。上市公司越重视科技创新,会在研究开发上进行更多的投资,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其中,也意味着项目有更多更大的成功机率。王莉在分析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支出的会计处理现状的原因时指出,高新技术企业利润率较高,因此它进行利润操纵的动机小。国家对于高新技术企业在政策上给予了大量的支持,经认定的企业,可执行15%的所得税,而正常情况下的所得税率为25%,将近一半的减免使其避税动机大大减弱。同时,政府针对高新技术企业提供一系列研发补助鼓励研发创新,也使得高新技术企业在筹资上面临的压力减小。因此高新技术企业的盈余管理动机相对于普通上市公司来说并不是那么强烈,通过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盈余操纵的几率较小,真实性较高。此外,李莉和曲晓辉在证实非高新技术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比高新企业更严重时指出,由于高新技术企业审批手续更严格,公司提供的财务信息会更真实些。因此,我们提出第一个假设:
H1:产品的科技性有利于提高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真实性。
企业产品一般可以分为实物产品和虚拟产品两类。虚拟商品是指电子商务市场中的数字产品和服务,它无实物形态,可以通过虚拟货币或现实货币进行交易和买卖。虚拟产品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发展迅速,主要依赖高科技来进行不断的更新和研发,以此来满足人们对于虚拟产品的需求。虚拟产品不同于实体产品,它在研发和生产过程中更多的需要智力投入,而对原材料的需求较低。Choi分析虚拟产品的经济特征时指出,虚拟产品不同于传统产品,它具有可复制性,且它的复制边际成本基本为零。一般情况下,它生产的越多,平均成本就越低。孟静和武玉英在研究虚拟产品的定价策略时提出,虚拟产品的更新速度快,通常它的更新都是在已有研究上进行的再加工,从而能够减少研发成本,使得产品在投入市场后较短时间内就可盈利。可见,虚拟产品在进行研发支出之后,获取利润的速度快于实体产品,这就使得生产虚拟产品的上市公司在进行大量研发支出投入之后对公司盈利的压力较小。因此,虚拟产品使得企业想要通过资本化处理来提高利润的动机降低。于是,提出第二个假设:
H2:产品的虚拟性有利于提高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真实性。
产品的市场竞争性是指产品所处行业竞争力的大小。根据契约理论与代理理论,所处行业竞争性强的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更大,经理人会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而对企业利润进行操纵以满足自身的薪酬奖励和职业的发展。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在市场竞争性强的情况下,企业会为了避免竞争者的威胁而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因此他们会通过盈余管理方式来掩盖企业真实经营状况。学者周夏飞和陈骏等都通过实证证明在竞争性激烈的行业,企业为了自身的发展和提高其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盈余操纵调节利润的可能性更大。研发支出资本化作为重要的盈余操纵手段,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被利用的可能性更大,因此研发支出资本化造假的可能性越大。基于此,我们提出假设三:
H3:产品所处的市场竞争性越强,研发支出资本化真实性越低。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设计
1.盈余管理的度量
盈余管理的度量有:Healy模型、De Angelo模型、Jones模型和Modified Jones模型等。本文应用目前应用最广泛的Modified Jones模型来衡量盈余管理程度。可操控性应计利润用DAi,t来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DAi,t表示第t年经过期末资产总额调整过的可操纵性应计利润。本文的研究中不涉及盈余管理程度的方向问题,因此取|DA|来度量其操纵大小。
2.研发支出资本化程度(CAPRi,t)的衡量
关于研发支出资本化程度(CAPRi,t)的衡量,相关研究中最常用的有研发支出资本化额与公司资产总额的比值和资本化额与营业收入的比值等。本文采用后者来衡量。
3.产品特征
产品特征主要是指产品的科技性,虚实性和市场竞争性。
(1)产品的科技性。本文在衡量产品的科技性时,将产品分为高新技术产品和非高新技术产品。高新技术产品代表着科技性高,非高新技术产品代表产品的科技性低。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率按15%计算。根据此项规定,本文通过所得税率的不同区分了高新技术企业与非高新技术企业。由此设定了相对应的产品类型:
TECH=0 非高新技术产品
TECH=1 高新技术产品
(2)产品的虚实性。衡量产品的虚实性将产品分为虚拟产品和实体产品。根据虚拟产品的相关定义,虚拟产品主要包括计算机软件、各种网上信息、书籍杂志、电视节目、网络游戏中的一些产品和在线服务等。本文通过数据库获得样本公司的主营产品类型,主营产品类型符合虚拟产品范围的,将此公司的产品视为虚拟产品。根据此设定了相关哑变量:
VIR=0 实体产品
VIR=1 虚拟产品
(3)产品的市场竞争性。衡量市场集中度的一种常用方法是赫芬达尔指数(HHI)。HHI越大,表示所在行业竞争程度越低;反之,越高。为了方便解释,本文在衡量产品市场竞争性时,取HHI的相反数衡量。赫芬达尔指数公式为:
HHIi,t=∑(Si/S)2
其中Si为行业内i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S为行业内主营业务收入之和。
4.其他变量
根据前人对盈余管理程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本文将控制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等对其影响显著的变量。具体的控制变量及其详细含义见表1。
(二)模型构建
为验证假设1,本文建立模型(1)如下:
其中,被解释变量为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真实性,本文在设计模型时构建了研发支出资本化程度(CAPRi,t)与产品的科技性(TECHi,t)的交乘项,通过考察交乘项与盈余管理(DAi,t)的关系来验证产品的科技性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真实性的影响。
当考察上市公司产品的虚实性、市场竞争性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真实性的影响时,参照模型(1),将产品的科技性(TECHi,t)分别替换为产品的虚实性(VIRi,t)和产品的市场竞争性(COMPi,t),从而建立了模型(2)和模型(3)。
表1 变量定义表及说明
(三)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2011-2015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按照以下原则筛选样本:(1)由于金融保险类公司的经营模式有别于一般上市公司,不考虑金融保险类上市公司;(2)剔除ST或*ST的上市公司;(3)不考虑2011-2015年之间没有披露任何一年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公司。经筛选,最后将573家上市公司作为本文的研究样本。为降低非正常值对回归结果的影响,对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较大的连续变量进行Winsorize处理。数据来自于国泰安数据库,数据处理使用了Excel和Stata13.0。
四、实证结果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2列示了主要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其中DA反映的是盈余管理程度。它的最小值为0.0001,最大值为1.4354,表明样本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大小有一定的差距。而平均数是0.0636,中位数是0.0495,而标准差为0.0720,说明样本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主要还是集中在0.05左右。研发支出资本化CAPR的最小值在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后为0,而最大值是2.0365,平均数是0.0228,中位数为0.0072,表明样本公司在进行研发支出会计处理时有一定的差异,平均数与中位数的差值较大,说明样本中有一些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较大。产品的科技性TECH的中位数是1,平均数是0.7589,说明选取的样本公司中一半以上生产的是高新技术产品。由于所选取的样本都是研究期间内有研发支出资本化的上市公司,这也可以说明高新技术企业更容易将研发支出进行资本化。产品虚实性VIR中平均数为0.1673,中位数是0.0000,说明样本公司中虚拟产品少于实体产品。产品的市场竞争性COMP的中位数和均值分别为-0.0084和-0.0529,表明样本公司中大部分上市公司都处于产品市场竞争较激烈的行业。
表2 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
(二)实证结果
在选择回归方法时对模型(1)(2)(3)进行了Hausman检验。根据检验结果,模型(1)(2)(3)都将采用固定效应进行多元回归。
表3是对模型(1)(2)(3)进行固定效应回归的结果。表3中模型(1)报告了产品的科技性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真实性影响的回归结果。从回归的结果看出,研发支出资本化程度与盈余管理正相关,这与李莉等(2013)研究结果一致。研发支出资本化程度与产品科技性的交乘项的系数为-0.575,在5%水平上显著,说明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支出资本化处理更真实,造假的可能性小,也就是说产品的科技性有利于提高资本化真实性,假设1成立。模型(2)是产品的虚实性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真实性的影响,回归结果中CAPR的系数为正显著,与上述结论一致。研发支出资本化程度与产品的虚拟性的交乘项系数为-0.881,表明虚拟产品的研发支出资本化真实性更强,即生产虚拟产品的上市公司通过研发支出进行盈余操纵的情况较少,验证了H2。模型(3)为了验证产品的市场竞争性对研发支出资本化真实性的影响。从表中看出,研发支出资本化程度CAPR的系数为0.733,研发支出资本化与产品市场竞争性的交乘项的系数为4.271,证实了产品的市场竞争性与研发支出资本化真实性呈正相关,具体来讲,产品的市场竞争性越强,研发支出资本化与盈余管理的关系越大,即产品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研发支出资本化真实性低,验证了H3。回归结果(1)(2)(3)中,控制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盈余管理程度在不同置信水平上显著,这与学者们的研究结果相符。
(三)稳健性检验
为了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本文进行了以下的变量替换:将衡量研发支出资本化程度的指标替换为研发支出资本化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用替代数据重新回归,经分析后发现其结果方向与前述结论相同,没有实质性的差异,说明我们分析得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产品特征影响研发支出资本化真实性。具体来讲,产品的科技性有利于提高资本化处理的真实性;产品的虚实性影响研发支出资本化真实性,相比于实体产品上市公司,生产虚拟产品的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真实性更高;产品的市场竞争性越强,研发支出资本化真实性越低。
根据研究结论,作者认为对于不同的产品特征,研发支出资本化真实性不同,而它很可能被上市公司不正当的使用,影响会计信息质量。因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1)企业应当根据产品特征,建立更加有效的研发支出资本化内部控制,防止公司内部人员由于个人私利而对研发支出资本化进行造假。(2)政府监管部门和外部审计也应该根据产品特征加强研发支出资本化的监管和审计。对于非高新技术企业、实体产品企业、行业竞争激烈的企业,研发支出资本化造假的可能性较大,政府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外部审计要更加严格执行审计工作,确保公司对外提供的信息真实可靠。
表3 回归结果
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责任编辑:郑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