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姚昙华高氏石刻

2017-11-23毛家成彝族

金沙江文艺 2017年5期
关键词:姚安密林后人

毛家成 (彝族)

“柴门虽设未尝关,闲看幽禽自往还。尺壁易求千丈石,黄金难买一生闲。雪消晓嶂闻寒瀑,叶落秋林见远山。古柏烟消清昼永,是非不到白云间。”这是彝族先哲高奣映的诗句,镌刻在大姚县昙华山密林深处的石壁板上,至今依然清晰可辨。对仗的诗文,流畅的书法,让今天的人们为之惊叹!

昙华山,是楚雄彝族自治州境内的名山之一。其主峰海拔高达3117米,与楚雄彝州第一高峰百草岭、滇中佛教名山龙山,遥遥相望,山高坡陡箐深,山川秀美,景色秀丽迷人。在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诸多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如闻名于世的彝族十八月历,优美动听的彝族梅葛,精彩纷呈的彝剧等。特别是昙华山觉云寺遗址后密林深处的高氏石刻,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对后人深入了解昙华彝乡历史文化,促进昙华彝乡民族文化的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考证,该石刻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为滇中姚州世袭土司同知高氏一门所镌刻。姚安高氏,堪为滇中第一名门。据相关历史所载,从公元10世纪中叶开始,高氏后人辅佐段思平建立大理国起,其后代官名显赫。元明清三朝时期,高氏后人凭借祖辈建立的巨大功勋,先后世袭姚安路军民总管、姚安土同知,士同知、姚州土同知,其位延续长达700余年。明末崇祯乙酉年 (大清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高氏始建昙华山,清军进入云南之后,时任世袭之位的高氏后人高泰,义不仕清,削发为僧,到大姚昙华山开建昙华寺。高泰的儿子高奣映世袭姚安土府同知之后,勤政为民,造福一方百姓,但终究看不惯官场中的黑暗腐败,遂于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托疾挂冠,追随其父到昙华山出家,在昙华饱读诗书,著书立说,修身养性,并在昙华山的密林深处留下了大量的石刻。

昙华山的高氏石刻大多为书法作品,字体多为草书、楷书和行书,也有着少量的画刻。所镌刻的内容除了一些言简意赅的字句之外,大多为高奣映的诗作。目前尚可考证的还有一首七言绝句:“香龛花窦刀锋横,影落寒苔不世清。日有羲皇留枕上,松风莫怪秦汉声。”一首五言绝句: “月影低留处,云痕涉楼空。不高不下处,跋身待生公。”

除此之外,留下的诗文还有以下几首: (一) “雪积昙华得旧闻,林阴岭色总氤氲。不知何处是山寺,只觉钟声在白云。” (二) “昙华万仞最高峰,突破秦关百二重。石谷鬼门天险设,云林僧寺地灵钟。” (三) “禅林寂寞暮云遮,凿险探幽兴倍赊。高士芳踪留介石,诗人风味属昙华。” (四) “净扫尘埃,明月当台,任檐前红叶铺阶。白云腾去,清风徐来,看卷经,礼时服,且徘徊。”高氏所刻留下的这些诗句语境优美,堪称写景寄情中的佳作。它不仅描绘出了昙华峰峦叠嶂的山河气势,展现出了昙华大好河山之壮美,更是道出了这个世袭土府同知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诗作流露出的情感较为自然真实,至今让很多人赞不绝口。

“苔痕翠绿浓于染,碣字消磨字已差。此日登临凭吊古,西风几度夕阳斜。”经过岁月无情的日曝露浸,风雨剥蚀,这些深处昙华山密林深处的石刻大多字迹模糊不清,损毁严重。近几年来,随着大姚昙华彝乡民族、旅游文化的开发,这些历经数百年的石刻得到了极大的重视,被当地政府采取措施有效地保护了起来。相信昙华镌石石刻这一历史文化遗迹,在将来昙华彝乡、大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一定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姚安密林后人
新世纪20年新主流电影发展景观
老树
妈妈“糊涂”了
密林迷宫
密林中的迷宫
后人可畏
伏生传《尚书》
居安思危
李绍祥:在姚安
中国·姚安2014荷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