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做“差不多”干部

2017-11-23

世纪风采 2017年3期
关键词:工作作风凡事干部队伍

著名思想家和哲学家胡适先生早年在《差不多先生传》中塑造了一个做什么事都不追求更高境界的“差不多先生”。这位“差不多先生”以“差不多”为口头禅,经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他把红糖买成白糖,把十写成千,把山西看成陕西,在临终前甚至说:“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认真呢?”简直把“差不多”哲学发挥到了极致。

反观当下,在我们的干部队伍当中,抱有这种“差不多”心态的干部并不鲜见,我们姑且称其为“差不多”干部。这种干部对人对己都缺少一把严格丈量的尺子,在学习和工作上低标准、低要求、打折扣,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满足于“不是最好,但也不是最差”的中间状态,比如: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差不多”干部也学习,但往往只限于勾勾划划、抄抄写写,自认为浅学深学差不多,结果对精神实质知之不细、知之不深,自然也就干不好工作了;又如:在下基层走访调研时,“差不多”干部往往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身入而心未入,习惯于坐着车子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面”和“窗口”,不看“角落”和“后院”;再如: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差不多”干部也回应办理,但不去深究问题的成因和解决的办法,往往在打打电话、问问情况、层层转交后就没有了下文,问题依然如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显然,“差不多”干部上述种种表现,既有学习态度、能力素质的问题,也有工作作风、工作标准的问题,恰恰体现的是一种得过且过、不求进步、降格以求、不求至善的不良倾向,这不仅是对自我要求的放松,而且还会对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试想一下,如果每一名干部都以“差不多”的心态对待学习和工作,那么,当许许多多的“差不多”累加起来后,就会差很多、差太多,最后就会差之千里,即使政策再好、规划再好、部署再好,也都有可能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鉴于此,对于干部队伍中的那些“差不多”干部,我们绝不能熟视无睹,不管不问,必须采取措施予以整治。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方面要强化学习意识,进一步提升能力素质。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以及上级有关文件、会议、领导讲话精神要学深悟透、入脑入心,努力把学习的收获和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推动工作的举措和提升工作的本领;另一方面,要强化责任意识,坚决杜绝“差不多”心态。不管身处何种岗位,无论担任什么职务,都要时刻牢记宗旨,认真履行职责,以“工匠精神”来对待工作,关注细节,注重细化,竭尽所能,追求卓越,力争把每一项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做到极致。同时,相关部门要强化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学习教育,引导其养成认真细致的工作习惯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此外,还要建立健全严密的工作制度和绩效考核体系,注重精细化管理,将责任明确到人,把严实要求立起来、树起来,严格考核问责,真正让那些“差不多”干部失去生存土壤。

猜你喜欢

工作作风凡事干部队伍
凡事无绝对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多措并举 建设高质量干部队伍
贫困地区干部要摆脱担当“贫困”——基于山阳县干部队伍担当作为状态的思考
吴堡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政治标准
结合“三严三实”探索职业发展之路
企业工作作风问题及对策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凡事都有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