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人物杨奇清的保卫生涯
2017-01-17
1953年,杨奇清(前右)陪同毛泽东视察长江舰
杨奇清,1911年11月6日生于湖南省平江县嘉义乡郑源大屋一户贫苦农民家庭,1928年投身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一直担任我党我军保卫部门的重要领导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的第一位副部长,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第一任保卫部长。在半个世纪的保卫生涯中,经由他处理的大案、大事件件惊天动地,但作为隐秘战线的领导人,他始终居于幕后;他屡建奇功,令国内外敌人、间谍、特务闻风丧胆。他一生极具传奇神秘彩色,他和罗瑞卿一样深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器重,但却不被一般人所熟知。
实事求是慎重审理案件
1933年5月,已是红军第三军团一师二团二连指导员的杨奇清,经团长李寿轩推荐,进入国家政治保卫局保卫人员训练班学习。8月结业,先被分到红三军团一师任特派员,随后调军团保卫局任执行科科长。从此杨奇清走上了保卫工作岗位,开始了他几十年的保卫工作生涯。
军团保卫局下设侦察、执行两个部。侦察部负责侦察情报和反奸防特,执行部负责保卫首脑机关、首长的安全和人犯的追捕、预审、看押和处刑的执行。时值保卫战线受到王明“左”倾错误的严重影响和干扰,在肃反工作中实行教条主义、宗派主义的方针和方法,不正确地强调了保卫机关的独立系统和垂直领导,使各级保卫机关脱离了各级党委的领导和监督,在工作中搞孤立主义、神秘主义,不调查不研究,轻信口供,不重证据,用肉刑或变相肉刑,搞逼供信,被审人被逼随意乱供,诬陷好人,审讯人又根据这些供词,乱捕乱杀。错误的肃反路线和宗派主义纠缠在一起,使大批优秀同志受到错误处理。这条错误的肃反路线严重地影响到红军内部,造成军内人人自危,互不信任。反AB团的严重扩大化就是当时错误肃反路线的一个集中反映,许多好同志因被诬陷为AB团而被杀掉。
另一方面,当时保卫战线面临的敌情也非常严重。国民党在几次“围剿”失败之后,提出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派遣大批特务潜入苏区,从事破坏活动。
年轻的杨奇清对当时错误的肃反路线不会也不可能有清醒明确的认识。但他秉性正直厚道,又是从基层连队上来的,与群众有广泛的联系,对实际情况了解比较透彻,因此他不热衷于错误肃反路线的那一套做法。他在一开始就注意从实际出发多深入调査研究,弄清事实,再下结论,审理案件十分慎重。
有个营党代表,后改称教导员,被打成AB团,很快就要拉出去枪毙。杨奇清听了他的申诉,觉得案情不实,立即亲自到那个营里去调查,士兵们都说他很好。杨奇清据实上报,终于使这个营党代表受到公正处理,制止了一起有关人命大事的冤案。在作战途中,有些新战士开小差,后来又跑了回来。有人主张处决,杨奇清坚决不同意。他说,这些人不理解我们党的政策。逃跑是可耻的,但也反映了我们工作做得不够,都杀了头,打击面宽了,对我们并没有好处。而且这样的事,也不能光保卫局说了算,要跟他们所在连队的党组织商量。
20世纪50年代初,杨奇清(前右一)和杨尚昆、罗瑞卿陪同毛泽东在北京郊区视察
1934年4月,杨奇清改任侦察部部长。广昌战役前,军团保卫便衣侦察队出去侦察,碰到一个自称是蒋军家属的年轻妇女。侦察队员假称自己是蒋军被俘人员,要求她帮助他们逃走,她同意给予帮助。侦察队员据此便认为那位妇女不是好人,把她抓了回来。审讯中她承认曾答应给予被俘人员帮助,但对其真实身份只字未吐。后来又从她的衣角里搜出了一个小红五星,侦察队员以为她是杀了红军以假冒真的坏人。审讯了大半夜没有结果。杨奇清听了汇报之后,再三吩咐不得鲁莽,要耐心对待,她不供身份,其中必有缘故。
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当侦察员把这个妇女带到广昌县保卫局时,局长一见便说:“怎么你们把我的侦察员也抓了呢?”原来这个妇女是广昌县保卫局的秘密侦察员,那个小五星是暗号。当时军队保卫部门有权处理地方的反革命分子,如果搞逼供信,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杨奇清经常以此事告诫他的部属,不能搞逼供信,也不要随便搞反侦察。一些老同志曾回忆时感慨地说:“那时杨奇清还很年轻,他在‘左’倾路线影响十分严重的情况下,能够坚持实事求是,很不容易。”
打击日伪特务和国民党特务的破坏捣乱
1937年8月25日,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总部和所属各师、旅设立锄奸部门。杨奇清任八路军野战政治部锄奸部部长。
10月,第一二九师挺进晋东南,按照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着手创建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不久,八路军总部也移驻晋东南,杨奇清积极投身于反奸防特斗争和抗日根据地的开创建设工作。当时,日军猖狂进攻,国民党军节节败退之军政官员纷纷逃跑,地方政府陷于瘫痪,日伪汉奸特务乘虚而入,社会秩序一片混乱。国民党特务也利用统一战线乘机混入共产党、八路军,进行破坏捣乱。他们甚至和日特合流,直接接受日特机关指挥。
针对这些情况,1938年9月,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号召“厉行锄奸运动”,要求唤起前后方一切军民人等的警觉性,严密注意汉奸、敌探、托派、亲日派的活动;注意保守国家机密;加强锄奸教育;设立锄奸部门,使奸徒无藏身之处。毛泽东强调指出:“锄奸运动应该区别首要与胁从,自觉的与被骗的,坚决分子与支援分子,分别处理,前者从重,后者从轻,并注意争取后者使之回心向善,决不可一律看待。还需要注意确实证据,勿用刑讯,严防诬陷,锄奸的目的在肃清真正的奸徒,只有用正确政策与正确方法,才能达到目的。”
杨奇清对十年内战时期错误的肃反路线记忆犹新,衷心拥护毛泽东这一重要指示。他先后在总部驻地和抗日军政大学召开的保卫工作会议上作了传达,并提出贯彻执行的具体措施,要求各级锄奸保卫部门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照执行,凡是背离群众肃反路线的一切做法必须严加制止。
1939年5月,山东湖西地区发生一起“肃托”案件。当时,地委和苏鲁豫游击支队某些负责人竟认为湖西地区党政军组织几乎全部掌握在“托派”手中,乱捕乱抓,诬陷冤屈许多干部,弄得人心惶惶。日伪乘机破坏捣乱,妄图把湖西根据地搞垮。后来在罗荣桓和中共山东分局的直接干预下停止了“肃托”,制止了事态恶化,挽救了一批党政军干部,粉碎了敌人破坏湖西根据地的阴谋。杨奇清在9月间得知湖西“肃托”情况,认为事态严重,立即向彭德怀做了汇报,并按彭德怀的指示急电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对此案的处理起了很好的作用。
1939年12月,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也称晋西事变),悍然下令“讨伐”山西新军抗日决死队,并镇压各地的“牺牲救国同盟会”组织。阎锡山在军事进攻失败之后,又指使其特务机关策划暗杀决死一纵队的主要领导薄一波等人。杨奇清奉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前往一纵队驻地,采取防范措施。他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央北方局的指示,与决死队政治部商讨了按照八路军的体制在决死队各部全面建立政治机关和保卫工作、选调干部到八路军前方总部野政锄奸部保训班培训,以及彻底清理阎锡山的政工人员和特务分子等问题。杨奇清此行,不仅挫败了顽固派的暗杀阴谋,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决死队部队的建设和巩固。后来他还派黄天祥等前去协助落实有关建立和加强保卫工作的具体事项。
1939年12月1日,日军华北方面军专门召开情报工作会议,指令其特务机关“要向共产党组织内部打入谍报人员,潜伏在共产党心脏之中,以掌握其实质”,“进一步加紧对共产党(军)的调查研究”。1940年,日军又提出,“在1941年要彻底进行正式的剿共治安战”,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实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特务活动相结合的“总力战”。1941年,日军又进一步提出,“要彻底肃正华北治安,依靠武力讨伐不可能取得成效”,“必须统一发挥多元的综合措施”,“破坏共产党组织······中枢机关为主要”。日本特务机关大力加强特务的训练和派遣,八路军前方总部成了他们破坏的重点。有一段时期,总部驻地山西省左权县麻田、桐峪一带,特务分子活动相当猖獗。他们有的钻进民兵组织,有的以行医为掩护,有的以在寺庙里出家念佛为遮盖,建立特务组织,收买革命队伍内部人员,甚至组织地下维持会。他们造谣惑众,搜集情报,袭击机要通信员,劫取电报密码和机要文件,盗窃枪支弹药,投毒暗害,还有的直接为敌人带路,指引轰炸目标。
为了确保八路军前方总部首脑机关和首长的绝对安全,杨奇清领导锄奸部和驻地军民与敌人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一方面狠抓驻地群众锄奸小组和公安员的组织建设,发动群众严密防范,堵塞漏洞,另一方面派出专人协同地方公安机关组织侦察破案,先后破获重大案件多起,予敌以沉重打击。
1942年底,一个日伪和国民党合流的特务组织指使潜伏在总部驻地附近的一个女特务,拉拢收买警卫员,阴谋刺杀八路军前总首长。杨奇清亲自组织人员调查,很快就顺藤摸瓜一举捕获了全部案犯,使敌人阴谋彻底破产。
平反“肃反”冤假错案
1943年1月,中共太行分局在涉县温村召开高级干部会议(通称温村会议),邓小平做了题为《五年来对敌斗争的概略总结与今后对敌斗争的方针》的报告,强调指出要“打入到敌占城市中去”,“长期埋伏,进行隐蔽的、巧妙的、谨慎的宣传组织工作,积蓄力量,提高自己和革命者抗日分子的地位,以待时机,配合反攻”。
温村会议之后,杨奇清主持召开了全军锄奸工作会议,贯彻温村会议的精神,还特别讲了有关嫌疑分子的问题。他强调确定嫌疑分子必须非常严肃,决不能捕风捉影乱加怀疑。绝对不可将怀疑当作事实,写成材料,装入档案。凡是入档的材料必须按规定经某一级党委批准。他还提出,保卫干部要敢于站出来保护好人,即使这个人受冤而死,也要敢于为他说话为他翻案。杨奇清还举了一个实例:晋冀鲁豫边区有个干部被说成是国民党特务,组织过反动组织,在刑讯逼供下承认了一些莫须有的罪行,被判处死刑,并且牵连了不少人。后来有位同志看了案卷,觉得疑点甚多,向杨奇清提出,经向罗瑞卿汇报,进行复查,果然证明是一宗冤案。杨奇清要求与会者以这个案例为鉴戒。
对于中央社会部通报的某些干部问题,他也总是坚持唯实不唯上的原则,稳妥地予以处理。为此,杨奇清虽不止一次地遭到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的批评,但是八路军前方总部许多曾被认为是嫌疑分子、经杨奇清澄清是非予以释疑的干部中不少人后来成了党政军的高级干部。
1943年3月,杨奇清被中央社会部部长康生调回延安汇报工作,4月,进入中央党校二部参加整风学习。这年夏秋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继续开展整风运动的决定》,延安整风进入审干阶段。在审干中康生搞了所谓“抢救运动”,大搞逼供信,一度发生了反特扩大化的严重错误。8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审查干部的决定》,提出了著名的九条方针“首长负责,自己动手,领导骨干与广大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调查研究,分清是非轻重,争取失足者,培养干部,教育群众”。10月,毛泽东又明确提出“一个不杀,大部不捉”的更加审慎的政策。
但是,太行根据地的整风运动开始后,受延安审干做法的影响,抢先进入审干,掀起所谓“坦白运动”,也发生逼供信、扩大化的错误。八路军前方总部野战司令部和野战政治部的许多好同志,特别是从沦陷区和国统区来的青年知识分子和职员被打成特务、奸细、反革命分子,野政锄奸部的一个科长和野司特务团的参谋长因不堪忍受,相继自杀。杨奇清当时在延安,他领导的野政锄奸部中大多数同志被整成特务或有反革命历史的坏人。
1944年1月,杨奇清学习未结束时,毛泽东召见杨勇、舒同、杨奇清,要他们回前方纠偏。杨奇清被任命为中共北方局社会部部长,在邓小平、滕代远领导下,着手纠正整风运动中的错误。他一到前总驻地,就有不少同志向他诉说整风中挨整的情况,有的甚至痛哭流涕泣不成声。杨奇清废寝忘食,和审干人员一同深入到各个单位开展调査研究,看材料,听汇报,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认真对待本人的申诉,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很快査清了绝大部分人的问题,凡冤假错案一律予以平反,其中被拘押的一律予以释放。对于各单位送交保卫部门看管的知识分子干部,他也组织力量进行了清理,绝大部分也都证据不足得到了释放。
4月,八路军前方总部召开领导干部会议,大张旗鼓地宣传贯彻九条方针,总结整风审干的经验教训,并给蒙受冤屈和打击的大批干部宣布平反。会后,杨奇清又专门为总部特务团的领导干部开会,说服一些同志给在整风中挨整的同志赔礼道歉,消除了相互之间的误解和隔阂,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任命罗瑞卿为公安部部长,杨奇清为副部长兼公安部政治保卫局局长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保卫部部长。
此时,反革命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国民党有计划地潜伏下来的特务间谍分子依然存在。他们伺机进行捣乱破坏,严重威胁着人民政权的安全和社会秩序的安定。杨奇清主管政治保卫和侦察情报工作,根据中央的部署,协助罗瑞卿指挥全国公安侦察部门,首先向残余反革命势力发起强大进击,集中搜捕隐藏的反革命分子,深挖了潜伏特务组织和间谍分子。与此同时,还部署各地进行了国民党党部委员、三青团区队长以上骨干分子及特务分子的登记工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肃清残余反革命势力的斗争取得重大成果。杨奇清还参与领导全国各地公安机关清匪反霸、打击流氓盗窃、禁绝烟毒、封闭妓院、取缔赌场、配合民政部门收容游民乞丐,建立革命新秩序,全面建设和开展各项公安业务工作。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问苏联。在周恩来和罗瑞卿直接指挥下,杨奇清和铁道部部长滕代远成功地组织了毛泽东访苏专车的保卫,开创了我国的专车保卫工作。正当毛泽东决定出访苏联之际,突然发现一部潜伏的国民党电台活动。中共中央要公安部限期破案。杨奇清在组织毛泽东访苏专车保卫工作的同时承担了这一任务,亲自组织侦破。他指挥公安部和北京、天津两市的侦察人员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不到两月就如期将这个号称“万能台”(台长、报务员、译电员全由一人担任的电台)的国民党保密局北平潜伏台挖了出来,缴获了电台、密码、手枪等大批罪证,主犯计兆祥束手就擒。这是新中国初期破获的第一部潜伏台。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又发现一潜伏台和台湾当局联系。杨奇清再次组织天津、北京和河北的公安机关,乘其立足未稳便一举破获。这就是国民党保密局专事搜集人民共和国政治、军事、经济和抗美援朝情报的“天津特别组”潜伏台,主犯秦应麟等人全部落网。
为了适应隐蔽斗争的特点和需要,把原来适应农村环境的工作部署和方法,迅速转变到以城市为中心的轨道上来,杨奇清在组织进击残余反革命势力的同时,倾注很多精力于侦察工作的基础业务建设。在杨奇清的指导下,各级公安机关的侦察部门,从系统调查入手,开展专案侦察,运用秘密力量,进行技术建设,建立业务档案,在很短的时期内就积累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为以后的侦察和情报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1952年4月,杨奇清调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委、中南军政委员会公安部党组书记、部长。中南地区毗邻港澳,情况复杂,是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间谍特务破坏的重点地区之一。中南地区又是即将开始执行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经济建设的重要地区。不论是对敌斗争还是经济保卫,任务都很繁重。
杨奇清在中南工作期间,狠抓全区各项公安业务建设,在整顿侦察队伍,组建经济保卫工作、开展对敌斗争、加强干部培训等各方面做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使中南地区公安工作面貌为之一新。杨奇清到中南工作的时候,正值全国开展“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后期,不少同志担心火烧到自己头上,思想很不稳定。杨奇清到任之后首先着手解决“三反”运动的遗留问题。他一方面深入到干部当中进行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逐个落实揭发出来的问题,凡情况不实的,一律予以纠正。中南局书记邓子恢对此很满意,对杨奇清说:“你们处理得很好,很好!”
1952年冬至1953年春,杨奇清成功地领导指挥了中南地区的反空投特务斗争。全国解放以后,空投成了敌人派遣特务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及其支持的“自由中国运动总部”和国民党特务机关不断向大陆空投武装特务,妄图联络大陆潜伏特务,发展组织,建立情报网,组织游击武装,扰乱社会治安,破坏经济建设,颠覆人民政权。中南地区的海南岛和湘西地区都是敌人空投的重点地区,特别是湘西地区地处湘鄂川交界,山多人稀,从1951年10月起敌人就开始向这里空投。1952年10月,敌人又在湘西桃源投下特务6名,当场被击毙3人,活捉3人。杨奇清非常重视这场斗争,他抓住战机,立即召集湘鄂两省公安机关的领导同志研究案情,部署战斗,并亲自制订诱敌、歼敌、擒敌的侦察方案,一环扣一环地周密安排。
1953年3月26日,他又组织了湘鄂工作委员会,加强领导和指挥力量。在杨奇清的正确领导下,湘鄂两省公安机关协同作战,当地军民密切配合,湘西反空投斗争战果辉煌。1953年春,敌人两次在湘西龙山、永顺和湖北来凤县空投特务全部被捉获和歼灭,空投物资补给全部被缴获。从1951年10月至1954年底,敌人在中南地区空投的94名特务,大都被击毙,其余悉被俘获,无一漏网,还缴获了一批电台、枪支、密码、经费和补给物资。为了保卫新中国经济建设,杨奇清向重点厂矿派去了最有经验的老公安干部,并给予工作上的指导和支持,有效地保卫了中南地区重点经济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
1962年夏季,台湾当局叫嚣“反攻大陆”,指挥其潜伏特务进行破坏活动,并成批地向大陆沿海地区派遣武装特务,空投或偷渡登陆,妄图建立所谓“游击走廊”,他们还派出行动特务,潜入沿海或内地执行爆破任务制造恐怖事件。杨奇清参与了这次反空投、反偷渡、反爆破战役的组织和指挥工作。沿海各地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密切配合军队和民兵组织,发动群众,村村设岗,处处放哨,时刻保持警惕,张网以待。从1962年10月至1965年9月,国民党特务机关向东南沿海地区派遣、空投和偷渡武装特务40余股600余人,除少数被击毙外,其余悉数被捕获,无一漏网。
1962年国庆节、1963年春节和五一节以及1965年国庆节,国民党特务机关策划了几次大规模爆破恐怖行动计划也都一一破灭。公安机关胜利地达到了“不能让敌人在广州炸响,更不能让他们将炸弹带到北京”的预期目的。
保卫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
1955年4月9日,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出席了在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杨奇清以代表团顾问身份随团前往,负责安全保卫工作。
帝国主义和反动势力对这次会议极端仇视,派出大批间谍特务,力图阻挠会议的顺利进行。美国派出了由70人组成的“记者团”,其中不少是专事搜集情报、挑拨离间的特务。台湾国民党特务机关也组织了众多的特工人员来到万隆,并由一名老牌特工亲临指挥策划。会议召开之前,他们即在香港以安放定时炸弹的罪恶手法,使代表团工作人员乘坐的“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在飞往印尼途中爆炸。会议期间,他们又唆使和收买一些反动分子,在中国代表团经过的路上,混迹于人群中拥挤起哄,呼喊反动口号。他们还组织了由26人参加、人人都配有无声手枪和匕首的暗杀团,并且内定刺杀代表团1人赏20万盾印尼币,刺中周恩来赏40万盾。敌情复杂,形势险峻。杨奇清沉着冷静,对代表团的安全保卫工作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他一方面通过外交途径要求印尼政府采取坚决措施,将有搞破坏的嫌疑分子逮捕起来,另一方面从内部入手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和安全措施,组织进步华侨协同搞好保卫工作。当得悉国民党特务阴谋暗杀代表团人员特别是周恩来时,杨奇清立即召开代表团全体会议,动员“人人都做保卫工作”,明确职责,要求代表团代表、警卫人员、翻译和随团记者各司其职,不得有误,务必保证周恩来的安全。与此同时,他还和中国驻印尼大使向印尼外交部递送备忘录,再次要求印尼政府切实保证周恩来和中国代表团的安全。
杨奇清既是代表团保卫工作的指挥者,又是从事具体工作的警卫员,周恩来走到哪里,他跟到哪里。为了促使会议开得成功,周恩来白天开会之余一有时间不是到各代表团访问,就是同华侨、记者交谈,夜里还得批阅文件和向中央请示报告工作。万隆会议开了7天,周恩来总共才睡了13个小时。杨奇清只有在周恩来在住地办公时,才得稍稍休息。尽管身处异国,人地生疏,敌情严重,但杨奇清依靠代表团全体人员,依靠当地进步华侨,采取有效措施,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化险为夷,粉碎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特务破坏和暗杀阴谋,胜利地完成了使命。
在“文革”中遭到残酷迫害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运动一开始,公安部副部长徐子荣就被扣上“叛徒”帽子靠边站了。十二局局长狄飞第一个被隔离审查。杨奇清为了保护一些领导干部免遭残酷迫害,做了大量工作,花费了不少心思,尽己之所能,缩小“文化大革命”在公安部的影响和危害。他多次指出,“公安部不能乱,经过几十年培养考验的老公安干部一定要保住!在运动期间公安机关必须提高警惕,严防敌人破坏”。
8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公安部召开部机关文化大革命代表大会,选出17人组成公安部文化大革命委员会。文化大革命委员会在部党组领导下负责领导部机关的运动。9月3日,李震调到公安部任常务副部长,公安部领导重新进行了分工,杨奇清虽仍名列第一副部长、党组第一副书记,但实际上已经开始靠边站了。谢富治追随林彪和江青一伙,罗织罪名,竟把对敌侦察工作诬为“里通外国”“资敌通敌”,置广大侦察情报工作人员于死地。一次北京市公安局军管会的一个副主任拿着一份档案材料,当着谢富治的面逼杨奇清承认“里通外国”“资敌通敌”。杨奇清严正指出,这是工作,这不是里通外国,这是对敌斗争的需要,怎么能说是“资敌通敌”?
1966年底1967年初,谢富治和李震接见各局造反派头头,煽风点火,表示支持他们的“革命行动”。北京政法学院造反派组织政法公社,在谢富治默许下进驻公安部大院,与公安部的造反派一起,掀起了揪斗老干部的高潮。杨奇清夫妇被连续揪斗达半月之久,白天黑夜轮番围攻,不让睡觉,苦不堪言。
1967年1月,全国各地造反派相继“夺权”。在谢富治和李震等人策划下,公安部和北京市公安局也进行了“全面夺权”。杨奇清坚决反对在公安机关搞“夺权”。他说:“在公安部门,不能搞‘全面夺权’。‘文化大革命’中阶级斗争十分复杂,公安部门更要发挥专政机关的作用,加倍警惕敌人的破坏,绝不能搞乱搞垮。”
谢富治听了很不高兴。杨奇清虽然屡遭谢富治的无理斥责和造反派无休止的揪斗,但他始终坚持工作,多次完成周恩来交给的任务,并因此受到江青一伙更残酷的迫害。
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为了篡党夺权的需要,公然提出“要从政治上、理论上、组织上彻底砸烂”公安机关。1967年8月7日,谢富治在公安部全体工作人员大会上讲话,公开提出“砸烂公检法”的口号,紧接着,全国各地刮起了冲砸公安机关、抢夺公安档案、残害公安人员,甚至乱放犯人的妖风,使人民公安事业遭受极为严重的破坏。杨奇清面对自己长期献身的事业横遭摧残,心情十分痛苦。谢富治在“八七”讲话之后,指示成立了“杨奇清专案组”,剥夺杨奇清的工作权,逼他交代所谓“罪行”。
9月,北京市公安局一侦察干部发现一起间谍案件,因市局领导同志或被关押或受冲击,无人负责,直接到公安部找杨奇清请示汇报。尽管杨奇清当时身处逆境被折磨得疲惫不堪,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听取了汇报,并立即打电话请示了周恩来,和这个同志细致地分析了案情,制定了侦破方案。对于杨奇清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重的崇高精神,这个侦察干部深受感动。他按照杨奇清的部署,经过艰苦的工作,终于连破两案,有力地打击了外国间谍的破坏活动,保卫了国家的利益。
1968年1月25日,谢富治采取了从组织上砸烂公安部的具体措施,向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小组报送了《关于公安部改组情况的报告》。当天,公安部除留下基层干部85人外,其余人员全部被送到中央政法干校集中学习。2月7日,公安部新的领导小组成立,杨奇清被排除在领导成员之外,同月,被送往政法干校参加学习。
1968年3月,“杨奇清专案组”抛出了一份杨奇清的“罪行”材料,诬陷他“盗窃中央档案机密”“侦控无产阶级司令部”“里通外国”,甚至连杨奇清的父亲和叔父都被说成是叛徒,革命家庭成了“反革命家庭”。3月13日,谢富治下令逮捕杨奇清。
杨奇清在狱中尽管在精神上和肉体上备受折磨,但他不愧是无产阶级的硬骨头。杨奇清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在上世纪50年代曾参与领导对一封涉及江青的匿名信的调查工作。“文化大革命”中,江青诬蔑这是对她进行“反革命黑调查”。当审讯人员强迫杨奇清承认“侦控无产阶级司令部”,搞“黑调查”时,他斩钉截铁地说:“我搞的不是黑调查,而是光明正大的革命工作,是保卫毛主席,保卫党中央的工作。”当审讯人员强迫他交代“反对毛主席的反革命罪行”时,他义正词严地说“我干了几十年公安保卫工作,缺点错误肯定不少,但要说我反对毛主席,说我是反革命,那是对我的诬陷和诬蔑。我没有一丝一毫可交代的。”他大气凛然痛斥道:“污蔑革命者是反革命的人才是反革命!”弄得那班人无言以对。
1968年5月28日,谢富治一伙向中央报告,诬陷罗瑞卿、徐子荣、杨奇清、汪金祥、凌云等“出卖国家主权、里通外国、叛国投敌”。年底,周恩来在百忙之中审阅了杨奇清的专案报告,批示“立即释放”。但谢富治一伙有恃无恐,拒不执行。
1972年10月,在周恩来一再催促下,杨奇清获准出狱,并被送往北京医院治疗。江青一伙及其在公安部的党羽对此深为恐慌,硬说成是“保外就医”,继续进行监视和迫害。
罗瑞卿与吴烈、杨奇清(右二)、邹衍在一起
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进行整顿。同年10月9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任命杨奇清、凌云、严佑民为公安部副部长。杨奇清等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受到广大干警的热烈支持,但碰到的阻力还是不小。有人在“四人帮”党羽的鼓动下竟然把“胡汉三又回来了”的大字报贴到杨的住处,恶毒地把杨奇清比作反攻倒算的国民党地主武装的反动头子。杨奇清对他们导演的这场闹剧,全然不放在心上,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上去。但因在狱中遭受的残害实在太严重,不久便病倒,不得不住院治疗。
粉碎“四人帮”后,杨奇清真正获得了解放。他和其他领导同志一起,积极组织公安战线的拨乱反正工作和揭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斗争,重建和加强群众性的防谍和保密工作。
1977年3月,赵苍璧调任公安部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公安部部长。当时杨奇清的病情已经比较严重,不少老同志劝他离开北京到上海去专心疗养一段时间,他都以“苍璧同志刚来,情况不熟,我应该帮他熟悉熟悉”为由,予以婉拒,带病坚持工作。有一次,他诙谐而又幽默地对一位去看望他的老战友说:“我快要去见马克思了,相信马克思一定会欢迎我,说我为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奋斗终生,是有功劳的!”他还用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与这位同志共勉。不幸的是,1978年11月24日,杨奇清在北京医院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