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哈尼梯田(外一篇)
2017-11-23哈尼族
钱 颖 (哈尼族)
很喜欢谭晶的一首歌,歌名叫 《长街宴歌》,是唱红河哈尼风情的。歌曲一开头就唱到 “踏上哈尼梯田,一级一级登呢个天,拖来彩虹当桌布,摆成长街宴……”听过一次就非常喜欢它,每次唱起它都会充满深情与自豪。
看过哥布老师写的那篇哈尼梯田的散文,泪流满面,是年岁随时间的流逝爱哭,还是他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那部分?都有。生在梯田,长在梯田,梯田陪伴我们长大。像阿妈温暖的怀抱,像阿爹宽阔的胸襟,像老朋友关切的眼神。今天从新闻上得知了哈尼梯田获得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殊荣的消息,我竟像是自己参与过那漫长而又艰难的申遗工作一样,心绪难平,感慨颇多!
生长在边疆的孩子,没吃过麦当劳、哈根达斯,没有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看不到歌剧、见不到明星、听不到奇闻异事,但是孩子的童年的幸福一直都很满溢,却又多了一些城市孩子没有的快乐。到现在,人到中年,离开故乡已多年,却时常会想起那些曾经流失在离开故乡的那些小路上的时光。点点滴滴,越来越清晰。感谢我的哈尼血统,常常使我在人前显得更多的不一样,而且是自豪。
融入血液的哈尼梯田之情,今天想起来,却显得熟悉而又陌生,亲近而又遥远;这两天,认真去查了一下关于梯田的规范定义,那些文字的解释简洁而准确,但是,少了一些柔情的内涵。“哀牢山横亘云南南部,红河水蜿蜒从山脚流过。群山深处,哈尼梯田一层一层朝着天际铺陈。站在梯田山顶俯瞰,整座山整座山的梯田,是层层叠叠数百级乃至上千级,精致、恢宏,仿佛一道道天梯从山顶垂挂下来直抵山脚”。
哈尼梯田规模宏大,气势磅礴,70万亩的哈尼梯田,全部镶嵌在海拔600米至2000米,坡度在15度至75度之间的山坡上。以一座山坡而论,梯田最高级数达3000级。这里的梯田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并且仍在滋养着生活在这里的60万哈尼子孙。如此众多的梯田,在茫茫森林的掩映中,在漫漫云海的覆盖下,构成了神奇壮丽的景观。
1995年,法国人类学家欧也纳博士来观览梯田,面对脚下万亩梯田,博士激动不已,他称赞: “哈尼族的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艺术,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艺术家!”称赞我的故乡的人,我会把他当作朋友,谢谢欧也纳博士!
哈尼梯田在上千年的开发、垦植中,构建了 “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元素的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蕴含着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哈尼梯田生态呈现着以下特点:每一个村寨的上方,必然矗立着茂密的森林,提供着水、用材、薪炭之源,其中以神圣不可侵犯的寨神林为特征:村寨下方是层层相叠的千百级梯田,那里提供着哈尼人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粮食;中间的树寨由座座古意盎然的蘑菇房组合而成,形成人们安度人生的居所。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负责人之一理查德在考察哈尼梯田时说道: “哈尼梯田简直是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典范。”这里,我沿用了一些枯燥的资料里的说明,只是因为哈尼梯田的深邃、悠远。当哈尼梯田申遗成功的喜讯传到红河,那里的人民沸腾了,载歌载舞,欢天喜地,我只遗憾不能亲身融入那欢乐的海洋,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我作为一名哈尼女子心中的那份喜悦。
前几日,专门翻阅了一本哈尼族的谚语集,里面有对种田、管理的谚语,有几则写到:冬天到了要砍柴备暖,春天到了要犁田耙地;山水未发理通沟,火灾未起砍防火道;人靠饭菜养,庄稼靠水养……在中国,利用山形开垦梯田的民族不止是哈尼族,但是,把对生命的崇拜、对生活的向往一并开垦进去的仅是哈尼人民,我们可以为了一块田作祈祷,如此,哈尼梯田才具有了一种气势和灵动。谚语都是哈尼先民世代流传下来的,经过实践的,话语很简单道理很深刻,可见我的祖先们对农耕的热爱、虔诚、执着。
哈尼人有一个说法:人心就像装谷子的斗,装的快乐多了,悲伤就会少,装的简单多了,烦恼就会少,装的满足多了,痛苦就会少,装的宽容多了,仇恨就会少。我想,哈尼人为什么是一个具有宽广胸怀,仁厚、慈爱的民族,从谚语里可以找到答案。因为哈尼人的宽厚,所以,寨子里少纷争,没有民族歧视,与外族通婚没有被禁止过,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传说,才会有今天的申遗,为了把祖先留下的财富世世代代保护传承下去。
今年春节,全家人从四面八方汇集,回到了蒙自,我们还回到了故乡。行走在儿时踏过无数遍的道路,往事历历在目。从州府蒙自到故乡的二级路修通后,路程短了许多,但因父母年龄大身体受不得长途颠簸,我们姐弟仨带着父母的心愿,沿途忍不住不停的停车拍下各类风景,或大叫或欣喜,一路走走停停姐弟三人终于看见了县城,又亲切又陌生。等不及,我和妹妹就带着妹夫和外甥女一块跟我们去看看小时候住过的房子和上学的路,去玩耍的地方。这是一条足有七八十度坡度的街道,不断修建连接到一个山腰,我们小时就是走这条汽车都很费劲的道路上学、放学,或和同学聊着一些高兴事,或一个人怀揣心事独走,路上留下过多少的足迹啊!走到半山腰停下体息,毕竟离开太久,一个个累得气喘吁吁。放眼一望,县城扩大了许多,依山而建的楼房组成了这个小山城的主体建筑群,还有许多周边的低矮简易的建筑,该是从村子里搬来的农民们盖的,因为缺少规划,显得有些凌乱。但是这是一个正在建设不断发展的边城,它的稍显凌乱才显得充满世俗的生机勃勃,让人内心充实。一路走着,我和妹妹辨认着:这是以前爸爸上班的单位,这是我们最后离开前住的小区,这是放学路过经常光顾的小店,这是住的最长的一处住所……看不到我们孩提时的幽静,到处都是房子,小城显得也是吵吵嚷嚷,虽然还有那些已经苍老了的与我们的童年和少年相关的建筑们依然在,而我们的无邪快乐却只能留在了记忆里。我们甚至看到从当年我们住的老宅里走出来一个陌生人,他转过头望了我们一眼,没有表情,当然不可能让人家兴高采烈地欢迎我们,但心里忽然有一点点难受呢!那是曾经的家,怎么能变成这样了?
第二天吃过午饭,我们去到县城的金子河边,望到对面的山坡,见到了以前踩着田埂采野菜的地方。儿时的我们,父母们工作十分繁忙,很少有时间顾及到孩子,于是,我们在充满自由的天空下放肆的生长。女孩都可以像男孩一样,下河游泳、上岸捉泥鳅,田埂上挖鱼腥草,光着脚踩在泥里, “哧溜”,稀泥就从你的脚丫里冒出来,酥酥痒痒的,可好玩了。我胆小,只是分担望风的任务,因为每次去梯田里挖,都会弄坏一些田埂,总惹得老农的一顿痛心疾首、恨铁不成钢的臭骂,要是被逮着那后果很严重。所以,望风任务也不轻,有几次,差一点就被逮着了,但是总算是逃掉了,跑得远远地转回头看见老农在拍胸顿首,不由一阵大笑,大家都为自己的机灵得意呢!
其实,后来长大了,在外求学、工作、生活,也有机会出差到外地,看到过一些梯田,但就是觉得没有老家的梯田有味。在乡镇工作时,不知是不是因为缺水的缘故,当地的庄稼种的不够精细,我还大为不解。因为在老家,我们看到插秧的季节,哈尼的农人们要先把田埂清理修补得光滑、整齐,窄的补宽、塌的修固,然后才是放水泡田,那个精细度不亚于青年们在绣花,然后才是再继续后面的程序。不知现在的小孩对村里、家里开始插秧的栽种季节是何看法,儿时的我们看来,哈尼族的插秧季节算得上是一个节日。我很努力地写过一篇《插秧的季节》,还作为自己参加全省的散文诗歌朗诵比赛的稿子呢。 “多依树开始结果时,哈尼人的插秧季节来到了,村村寨寨都忙碌起来……一丘丘如镜的田里,秧苗像一个个显眼的标点;田野上带着泥土芳香的风儿,是一串串波动的音符……哈尼人播下勤劳,播下希望,收获着果实,收获着幸福,在播种与收获中过日子……”如果说插秧的时节是辛勤劳动的体现,那么,稻谷成熟时,哈尼人的新米节就是收获的时节,是劳动后红土地的回报。啊!新米节,不亚于哈尼年的节庆热闹呢!这个时候,村村寨寨都要欢庆,请上亲朋好友,蒸上刚从地里收回的第一拨新米,豪气的人家还会杀头猪,呵呵呵,乐得我们跟着高兴!吃饭前,家家都要先进行一个祭祀活动,把第一勺新米饭祭给在上天的神派下来护佑哈尼人稻田的神犬。这是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哈尼人的稻谷快成熟时总是被一个坏家伙来偷吃,常常使辛苦一年的农人收获无几甚至颗粒无收,哈尼头人向天神请求庇佑,天神于是派来了神犬守护,从此后,家家丰收的稻谷再也没有损失,哈尼人感恩神犬,于是每到新米节都要祭奠一下辛苦守护的神犬。仪式完了后,就开始盛情款待各位亲朋好友。
在故乡的时间一瞬即逝,这天上午,吃过早点就要离开了。我和妹妹很早就起床,去到河边,走在梯田边,因是冬天,田里没了绿油油的稻谷,显得冷清了许多,也影响到我们的心情。妹妹从小很多愁善感,一直被叫做眼泪包,她更是离家太远,回来一次很不易,妹妹说:姐,要是我们没有离开这里,现在会是什么样呢?一时无语。是啊,如果没离开,又会是怎样呢?可是人生有许多事是无法预料的,只要心里有故乡和亲人,有哈尼梯田、有赋予我们生命的哈尼人的血脉,奋斗就与向往相随,思念就与幸福同在。
故乡的梯田,沉积着哈尼人世世代代的情感,积淀着哈尼人对大地母亲的顶礼膜拜。 “很古很古的时候,不分天来不分地,不分草来不分树。太阳出来才有天,太阳出来才有地……伏羲出世后,治水归大海。伏羲出世后,治山树成材。伏羲出世后,哈尼儿孙由百变成万。先人教了犁田耙地,哈尼儿孙有住房、有饭吃、有衣穿……感谢大地,感谢梯田,哈尼儿孙世代相传。”
再一次转回身,看见我家哈尼梯田。
读书的女子
常常想象,手捧一本有些毛边、略现微黄的书本,倚椅而坐的读书女子的场景,那是我脑海中一幅定格的画。
“春意料峭,暗夜袭来,万家灯火明明灭灭。矜持了一天的女子放了发髻,沏开微漾的碧螺春,伴着庭院微雨细细读来。这样的文字,应该能让人有隔着多少年的月色向回望时,有着对趟栊横木里流逝韶华的感慨,却更多是对年年乞巧人依旧的信赖与昄依。”是的,在世人眼中,那时读书的女子,其灵魂本就与文字纠缠,融为一体。她应如羞涩的百合,在晨风中不慌不忙次第开放;她一定会让人感觉有一点热切,却不会太过浓烈;有一点温软,却不会太过甜腻;有一点慵懒,却不会太过骄纵;有一点空灵,却不会太过沉溺。她给人的感觉就是隽永的文字。
只是,这样的场景于我们无疑太过稀缺,甚而有些飘渺。现代生活像一条匆忙躜程的急流,谁都被这条急流裹着向前,不复有宁静的沉思,闲适的享受,潜心的精神创造。不断变化的人生境遇,不断变换的工作,不断变迁的居所,不断变更的情感,让现代人终于陷入忙忙碌碌、热热闹闹的状态。人的脚步似乎已经无法停下,而心也无法安静片刻。渐渐,我们已经在潜意识追求生活得轰轰烈烈,而思想却已经没有时间和自己待一会。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人的一种需要。大凡创造都不是在热闹的场景下完成的。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人们活得越来越匆忙。哪里有工夫去注意草木发芽,树叶飘落这种小事!哪里有闲心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灵感受。福兮?祸兮?我一直固执地认为,刨去经济的原因,天下的女子可以分为读书和不读书两种。这里的读书,不是单单我们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的各门教材,基本也不包括报纸和杂志,虽然它们也印有文字。这里的读书,还包括不识文字却善于学习。我觉得,好书是沉淀岁月冲刷的砂金,很重、不耀眼但有保存价值。
书对于女子的功效,不像睡眠,读书和不读书的女子一天之内是看不出来的。
书对于女子的功效,也不似美容品,读书和不读书的女子三月之内也是看不出来的。
日子一天天走,书要一页页读。清风明月水滴石穿。读书的女子,善于倾听,她知道世上多贤达,吸收有助于成长;读书的女子,学习思考。她明白世态多变,把握住主流才能不失去方向;读书的女子,充满自信,她清楚自己的长短,既不自大也不自卑,既然道路多坎坷,跌倒再爬起来,抖落尘灰又向前。
想起李清照。出生书香世家,自幼聪敏。也曾性格开朗活泼,是那吟着“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俏皮少女;也曾温润在相濡以沫的神话里,是那吟着 “绣幕芙蓉一笑间,斜偎宝鸭依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的慵懒少妇;也曾感受过赌书泼茶的默契,是那与夫君志趣相投共同醉心金石的贤惠妻子。也是经历过国破山河在的忧心女子,也是尝透家破人亡的心碎女子。然而,她更是一生在文字书页中浸淫,才华横溢出口成章的旷世才女。因此,她懂得真诚投入喜怒哀乐,对感觉坦诚、对感情坦诚。
想起冰心。想起她的清丽雅致,用温婉的话语,唱着 “爱”的歌,象一位邻家大姐,把事娓娓道来,又像慈祥的妈妈,亲切叮嘱着自己的孩子。想起丁玲。读她的散文,犹如登高山观日出,在海上看激流,高远辽阔而又缕缕分明,波翻浪涌而又清新俊逸,使人心潮澎湃而又情思悠悠……
其实,这样的女子,也许就是你我。读出星汉银河、气象万千,就可遨游天下;读出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箪食瓢饮就可生香;读出清风明月、点点繁星,天地万物就可赏心悦目;读出诗经风骚、唐诗宋词,钝笔就可锉万物;读出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爱情就d可细水长流天长地久;读出坚强勇敢、独立果断,坎途波涛就可于谈笑间灰飞烟灭;读出温柔娴静、优雅大方,出身贫寒却可雍容大度;读出聪慧机智、灵动敏捷,貌不惊人却可摄人心魄;读出云卷云舒、笑看风云,越过满途荆棘却可哼着轻快的歌曲。我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无论身处怎样的喧哗与骚动之中,只要能挤出时间,开卷读一篇美文、几段语录、一册名人传记,被纷乱杂事拥塞的心便渐渐地空明澄澈,枯萎的思绪会重新活泛地灵转起来。也许,读书破万卷的说法有点吓人。对于现代女子而言,只要读到其中的百分之一,就能比别人多几分典雅的风神韵味。
好书对于女子,是家乡的一方育人水土,离了它,你也能活,但与书隔绝的日子,心无家园,终会言语苍白眼神空虚心地狭窄见识短浅。
对于不同的人,世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世界丰富的美是依每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而开放的。而女子的美,原来是可以读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