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谈习近平国家安全思想
2017-11-23人民论坛编辑部
专家学者谈习近平国家安全思想
【编者按】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高屋建瓴,适时提出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时代的产物,同时又为时代注入了新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强调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近日,人民论坛编辑部采访整理了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讨论,现将部分专家观点摘录如下。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地位及意义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国家安全状态全面、贯通的把握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高祖贵: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从长远角度,对如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框架下的国家安全状态,以及如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民族兴旺繁盛的全面系统看法;从战略高度,是对影响国家安全的各种因素和维护国家安全的各种战略政策举措的整体贯通把握,具有十分突出的科学性和创新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正合时宜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教授吴楚克:从伊拉克战争开始到阿富汗战争结束,国际安全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也在不断调整自己的安全战略,但是并没有形成有创新意义的宏观政策。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发展,习总书记的总体国家安全观逐步形成和发展完善。我们现在面临的安全形势不仅越来越严峻,而且产生了新的争议地区和安全威胁,如果不系统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话,在应对周边态势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时,就不能迅速、有效、合法地采取重大安全措施,国际和国内舆论也认为领导层面没有对当前的总体安全形势作出准确回应。从时机上来说,此时宣示习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也是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必然反应。
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
外交学院院长助理、教授高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体现了当代中国发展的客观需要。将总体安全纳入执政视野,反映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始从更大范围、更多角度、更高境界审视国家安全与国际关系。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外安全融合,国家安全和国民安全结合,安全与发展统一,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兼顾,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一体,客观反映了当代中国的国家需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总体国家安全观使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使命和定位日渐精确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沈丁立:根据时代发展和形势变化,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中国发展的稳定与持续,是我国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内外各种矛盾不断浮现,包括一些突发的甚至难以预见的问题的发生,对我们认识问题、辨识矛盾、克服困难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首次会议提出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安全强调国家安全的内外平衡,重视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并举,以人为本,实现国土安全与国民安全的共同发展,这使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使命和定位日渐精确,对中央进一步锻造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安新体制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中国意蕴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主任、教授叶自成: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中国意蕴”。总体国家安全的概念本身具有中国特色,是中国概念,而总体安全在体系架构和具体内涵上,也体现出明显的中国特色,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中国的总体安全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是对过去安全观的升级
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于军:习近平首次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对过去提出的“综合安全观”的升级,在集纳人民、政治、经济、军事等安全问题的同时还特别突出国际安全问题,统筹了国内外两个安全大局,协调了中央、地方、外交、军事乃至宣传方面的力量。……当前中国正经历一个从“大国”走到“强国”的过程,这个阶段可以说是“由大到强”“将强未强”。从安全角度上看,中国还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就是对过去安全观的调整。……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国家安全治理将不再是各自为政的状态。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特点
总体国家安全观落实了中国传统文化仁爱善良和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
国际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刘跃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不仅以其“总体性”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与当代系统科学的系统思维,更重要的是落实了中国传统文化仁爱善良和以民为本的价值取向,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史观和当代政治的民主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要求,为我国国家安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民心基础。
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了国内外大局互动
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教授林宏宇:习近平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有关国家安全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外安全形势的总体特点,创造性地提出的富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价值观念、工作思路与机制路径。……从我国的国家安全委员会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和运行特点来看,其机制特点应是内外兼顾、以内保外,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互补互动,缺一不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告诉我们,事物变化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因是基础,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家安全机制布局重点的拿捏上,也充分贯彻了这个基本原理。
总体国家安全观体现平等相待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梁云祥:中国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不是说我强大了、我压服你了就是安全。总体国家安全观新就新在“共同”,只要是地球上的国家,都应该有安全的权利。以前西方主导的国家安全观是建立在压服你、消灭你的基础之上的,现在我们的追求是谁都不要消灭谁,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要平等相待,这就是中国特色的新国家安全观。
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安全保障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特别助理李伟:总体国家安全观不同于以往的最大特点是对其涉及的五大方面的关联性进行了论述,即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国际安全为依托。这五个方面相互关系的论述,以及它们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是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论述,也是对国家安全的纲领性阐述,为今后国家安全顶层设计提供了指导性原则,从根本上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安全保障。
总体国家安全观具备前瞻性与统筹性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教授孟祥青:总体国家安全观具备两大特性,即前瞻性与统筹性,对新时期中国国家安全战略方针至关重要。首先是前瞻性。总体国家安全观着眼于服务“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既真实反映新形势下我国国家安全现实,又紧盯复杂多变的安全形势,思考我国国家安全未来面临的机遇挑战,筹划国家安全战略的方向。其次是统筹性。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在全面考察新形势下国际国内两大安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国家安全面对的最新形势、挑战机遇、应对之策、未来发展方向等提出的指导观念。
总体国家安全观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具有明显的国际普适性
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刘强:“总体国家安全观”这个首次提出的安全理念,是具有区别他国且内涵宽广的安全观。“总体”,既是国家安全内涵范围之所指,也是国家安全理念之所指。从总体上看,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设立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是中国政府作为负责任政府和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应对国内国际安全形势变化的科学决策和理论贡献,既具备内在性,也兼顾国际性,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也具有明显的国际普适性。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创新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时殷弘: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既是国家安全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更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创新、应对国际国内各种挑战风险的战略方向的创新。国家安全涉及方方面面,我们不能一味地强调应对国际社会的各种风险与挑战,也不能只是注重预防和化解国内社会矛盾和问题,有时候两者彼此之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做好国家安全各个方面、各个要素的统筹兼顾。
总体国家安全观主张共同、普遍、公平与包容式的安全
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学术委员、少将徐光裕: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安全的整体性,即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军事等方方面面的安全,而不是只专注于某一个具体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在复杂的国内外多维度安全环境下,保障国家的正常发展,维护国家的全面利益;另一个是强调安全的内外部相关性,不仅强调自己国家的安全,而且强调各国相互安全与共同安全,即不能只考虑自身安全、不顾他国安全。习主席向世界特别强调,安全应该是普遍的、平等的、包容的。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总体国家安全观需要人们转变观念以应对复杂安全形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李少军: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综合的、宏观的、把方方面面都照顾到的一种安全思想。这种思想的出发点是以人为本,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需要人们转变观念,即不一定非要确定一个主要矛盾或主要问题,因为现在国家面临的安全形势非常复杂,涉及全球、地区、国家乃至公民个人的不同层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由于各种安全问题已交织在一起,因此制定安全战略必须要有总体观,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有了总体的安全战略设计,才能适宜地处理不同时间点的比较突出的安全问题。
总体国家安全建设应与法治中国建设同潮共涌、相辅相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程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趋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等11个方面,基本分为国家内部和国家外部两个层次。国家安全观,古已有之。近代以来,无论是理论家的篇章,还是政治家的亲身实践,都显示依靠单纯军事、权力、谋略、个人权威等支撑的国家安全有其片面性。当下中国,总体国家安全建设应与法治中国建设同潮共涌、相辅相成,即以法治思维和方式思考、推进和检验国家安全建设的成效。
从体系的高度来审视国家安全,统筹兼顾各种安全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刘建飞:总体国家安全观既反映了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宽广的时空领域、复杂的内外因素,更体现出各个安全领域的地位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从而使国家在进行顶层设计、制定安全战略时有了更加明晰的指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就要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强调“总体”,就意味着要将各领域的安全统合到一起,形成一个“体系”。从体系的高度来审视国家安全,就要求统筹兼顾各种安全,从而克服“单打一”的弊端,避免不同领域的安全相互矛盾、冲突、干扰、制约。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创新体现在四个方面
国防大学教授、国防大学军队建设研究所所长刘明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的国家安全问题上,作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决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战略观念,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战略举措。这些新观念、新决策、新举措,集中围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这个主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国家安全领导体制的创新;二是国家安全内涵的拓展;三是国家安全体系的构建;四是国家安全道路的鲜明特色。
国家安全治理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颜晓峰:当代社会已成为多层一体、多位一体、多类一体的综合体,系统要素相互影响和制约,形成系统支配要素、要素塑造系统的协同效应。国家安全是各领域安全状况的总体结果,国家安全治理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国家安全作为一个紧密相关、相互依存的系统,通过各领域的安全治理来达成总体国家安全的效果,又通过总体国家安全状态的保持来推动各领域的安全治理。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世界意义
亚洲安全观体现了中国胸怀、中国智慧、中国担当
军事科学院国防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闫文虎:亚洲安全观是中国以更加进取的姿态参与未来国际规则制定和地区安全治理的集中表现,也是中国为亚洲各国提供的公共安全产品理念,体现了中国胸怀、中国智慧、中国担当,为亚洲区域安全合作总体框架的确定和未来亚洲新安全合作机制的建立明确了宗旨、指明了方向,对亚洲实现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的亚洲安全观对中国和亚洲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薛福岐:习近平的亚洲安全观对中国和亚洲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这关系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而关系到实现亚洲的全面繁荣、合作与发展的前景。当前,中国处在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期,需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亚洲安全观提出的时机与中国自身的变化趋势相契合,是中国应对世界和亚洲大格局的调整与变革而提早谋篇布局。如何通过不懈努力,将亚洲安全观落实到一系列常设机制和平台上,使之成为安全合作的有效工具,无疑是一项艰巨任务和巨大挑战。
习近平亚洲安全思想体现的是大国胸怀
泰国《亚洲日报》副社长钱丰:习近平指出,安全应该是普遍的、平等的、包容的。这一见解站得高、看得远,有利于促进亚洲和谐关系的发展。亚洲有自己的特点,国家有大有小、有强有弱、有穷有富,相差很大,但习近平强调任何国家都不应该谋求垄断地区安全事务,侵害其他国家正当权益。这一思维体现的是大国胸怀,体现了中国即便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不会欺凌弱小。
习近平亚洲安全观是建立在各国共同利益之上的
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研究员车在福:习近平在具体阐述安全观时借用哈萨克斯坦谚语“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形象而生动,实实在在地表明了安全应是普遍、平等和包容的。这种安全观是建立在亚洲各国共同利益之上的。习近平提出的四大建议是合理而必要的。
(人民论坛编辑部采访整理)
责编/贾娜 孙渴(见习) 美编/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