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如何借“一带一路”走出去
2017-11-23岳喜华
岳喜华
中国文化如何借“一带一路”走出去
岳喜华
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国际提供了新的时代契机。我国应该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交流合作,为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让我国在文化繁荣的带领下增强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尽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一带一路” 中华文化 “走出去”
改革开放带动我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水平显著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明确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并在保证我国文化安全的前提下,使我国的文化在国际上更加具有影响力是目前的一项重点工作。“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机遇,我们要在理性规划的前提下,认真面对其带来的挑战,从而推动我国朝着文化强国的方向发展。
中华文化“走出去”让更多的国家认识到我国友好、和平以及共赢的世界形象,从而为维护世界和平以及国际秩序作出努力
重塑文化形象。在意识形态差异的制约下,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文化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都存在明显的偏见,因此“中国威胁论”“中国傲慢论”以及“中国责任论”等国际舆论相继出现,这些舆论不仅否认了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上做出的努力,而且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产生了很大的制约作用。毋庸置疑,西方国家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限制中国发展,维护其自身的世界霸主地位。因此我国只有加大力度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才能改变一些国家对我国的错误看法,让更多的国家认识到我国友好、和平以及共赢的世界形象,从而为维护世界和平以及国际秩序做出努力。
抵制文化入侵。一直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进行的侵略从未停止,只不过是从战争形式转变到“和平手段”而已,撕下其侵略的面具,就会发现这种侵略的实质并没有改变,反之则具有更大的破坏力。西方发达国家希望在对我国进行文化“熏陶”的过程中,让我国臣服于他们,维护其世界霸主地位,这种“西化”的思想对我国新一代的青少年已经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因此,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抵制文化入侵,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推动产业升级。生产制造业是我国出口产业的主要内容,低廉的代理加工费用不利于中国的长远发展。再加上一些制造业的污染相当严重,严重违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行。因此,在大力发展文化的前提下,掌握一些产业的核心知识产权,进而获得更多的文化利润是改变现状的重点工作。目前,受我国第三产业比例较低的限制,实现中国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创新思维,因此只有在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基础之上推动我国产业升级,才能让我国企业尽可能和世界接轨,促进我国企业真正和世界的融合,进而带动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发挥文化影响力。随着美国国际影响力的逐渐加大,英语逐渐成为世界的通用语言,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在进行文化传播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应该促进中华文化“走出去”,遏制西方国家的文化侵权行为,保护自身国家的特有文化,进而使得“文化多样性”成为一种可能,在发挥文化影响力的前提下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一份努力。
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现实困境
尽管中华文化“走出去”有着各种各样的优点和作用,但是受中国世界影响力不足等因素的限制,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也存在着很多的现实困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文化输出意识错位。中国国民受外来思潮的影响较大,因此他们具有较低的文化输出意识,这直接遏制着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而尽管一些政府部门相继开展了文艺汇演,但是成果仍然并不显著,主要原因在于很多活动都停留在形式上,策划以及参与活动的主要人物本身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就很少,或是理解存在着较大的误解,导致以宣传文化为主要目的的文艺汇演活动变成了赚取经济利益的商业活动,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文化吸引力有待提高。中华文化的象征一直停留在“京剧”“四合院”等符号上,但是在这些符号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却鲜为人知。当然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迎合“文化快餐”的发展模式,因此就潜移默化地使得我国的文化吸引力大大降低。
缺乏复合人才。将中华文化推向世界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共同努力,但是真正熟知中华文化的人才稀缺。从语言的角度讲,传统文化主要以文言文的形式存在,本身就晦涩难懂,古汉语文学专家将其翻译成现在的白话文本身就使其自身的表现手法以及感染力大打折扣。要想将其推向世界,就需要一些语言专家再将其翻译成外国语言,而语言专家因为缺乏对传统知识的理解,使得翻译版本的文化影响力大大下降。由于缺乏既懂文化又懂语言的高素质人才,中华文化“走出去”就面临着更大的困境。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华文化如何“走出去”
文化“走出去”这一发展理念受到了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外国学者开始关注中华文化,这是一个好的兆头。因此我国更应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带领下,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寻找新的机遇。
在国家层面,一是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是一国经济实力、社会实力以及文化实力的综合反映。因此我国要借助“一带一路”的发展契机,尽可能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进而为我国加强与外国的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应该明确的是,西方国家不可能接受落后文化进入自己的国家,因此只有在不断的交流中将最优秀的文化展示给他们,中华文化才有机会“走出去”。
二是培养全方位发展的综合人才。随着“科教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教育在发展文化上的重要意义。因此为了让中华文化更好的走向世界,我国就应该培养具有长远眼光以及世界眼光的外交人才、网络人才等新型人才,为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企业层面,一是企业应该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在配合国家相关战略实施的过程中,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经济和秩序保障。
二是积极开发国际市场。目前,受自身水平以及世界规则的限制,我国很多企业本身都没有实现真正地“走出去”,这是目前应该改变的一个现状。只有企业开始在国外相继投资建厂,才能为文化的传播和发扬提供一个阵地,不仅能够促进文化的高效传播,而且对于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也相当关键。
三是完善文化产品的发展模式。面对文化吸引力较差的现状,企业在发展文化产品的过程当中,应该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深入群众,了解大众需求,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产品产业链的拓宽,让文化日益发展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此外,企业要重视起跨国并购等方式在宣传文化以及文化产品上发挥出来的作用,借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帮助,完善自身文化产品的发展模式。最后,要充分认识贸易摩擦以及贸易保护的不利影响,在提高文化产品跨国生产力的基础上,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新的契机。
(作者为东北林业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教授)
【注:本文系2015年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英语专项教学改革项目“大学通用英语EGP与专门用途英语ESP的衔接研究”阶段性成果】
①隗斌贤:《“一带一路”背景下文化传播与交流合作战略及其对策》,《浙江学刊》,2016年第2期。
②王义桅:《“一带一路”的文明解析》,《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1期。
责编/孙垚 美编/杨玲玲
G12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