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大国工匠要从基础做起
2017-11-23周科蕊
中国工人 2017年8期
■周科蕊
培养大国工匠要从基础做起
■周科蕊
在近日落幕的中国国际技能大赛上,中国选手取得了优异成绩。与其他国家选手大多数是一线的产业工人不同,中国选手清一色是来自集训的技校学生。技能大赛的舞台上,集训的技校学生为奖牌而战固然重要,但其中折射出的我国技能人才总量不足、基础不厚、人才断档等问题,需要正视。
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为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技术技能人才,这支队伍正在不断发展壮大。但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在就业人员总量中占比仍较低,尤其是在一些新兴行业和产业,高技能人才严重匮乏。
技能人才之所以底子薄,与我们的观念和人才培养环境密切相关。从思想上看,“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重学历轻能力、重知识轻技能的现象普遍存在;从环境氛围方面看,人才的评价体系、选人用人制度、薪酬待遇等主要是与学历挂钩。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不仅要依靠掌握核心技术的科研人员,还需要一大批掌握现代生产制造技术的高技能人才。国家如果缺乏多元化技能人才,也不可能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
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愈发凸显。2016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完善激励机制,培育众多“中国工匠”。
当前,崇尚工匠精神的风气正蔚然兴起。各级政府和广大职业院校,要在培养年轻工匠上多下功夫,既要通过竞赛激励和国家集训选拔最优秀的苗子,更要进一步筑牢产业发展根基,壮大工匠群体。作为培养技能人才主体的企业,要大力开辟多种培养途径,让热爱技术、钻研技术者有尊严、有出路、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