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邱娃:炉火锻匠心

2017-11-22耿倩刘俊英尹雪婧

科学导报 2017年42期
关键词:原材料车间工艺

耿倩 刘俊英 尹雪婧

6月7日下午,一个闷热的午后,在太重集团锻压分公司生产车间,一股热浪迎面而来,隆隆作响的机器声震耳欲聋,人们的说话声音不覺提高了八度。这天,邱娃是二班。

《科学导报》记者还没站稳脚,一位身着太重工服的高大漢子远远走来,一双浓眉彰显着男子汉的刚毅。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太重铁人”“蓝领明星”、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邱娃?

没错!是他!

因为要赶一批急件,邱娃憨直地对记者说:“我要先干活,有什么事稍后再说。”还没等记者提问,邱娃已经向车间深处走去,记者想跟上,被邱娃的一位同事拦住:“危险,前面你们不能去!”

危险!记者下意识地看了看四周,才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一堆刚刚锻出来毛坯件旁,这些毛坯件正散着热气。

“干吧!”只听见邱娃一声令下,远远的加热炉里就送出一团“火红”,邱娃熟练地移动着烧红的钢锭,使钢锭从炉膛中滑出来。顿时,车间的温度上升到六七十摄氏度,汗从记者脸颊、耳鬓流下……

邱娃小组的8位组员随着他的一声“干吧”,都各自上岗,锻工、司锤工、行车工、加热工、操作机司机一个个都忙活开了。一台操作机和一个5吨电液锻锤就是他们的工作区。

只见那团“火红”被送至5吨的锻锤下,司锤工拉下操作杆,机械手稳稳“抓住”火红的坯料,将坯料放在5吨锤的操作台上,邱娃沉着地操起3米长的夹钳,调整坯料位置,“咚、咚、咚”电液锤开始有力地敲击,整个车间就跟地震了似的。

记者走近电液锤,感觉皮肤灼热,有点窒息。邱娃穿的衣服却很厚,裹得严严实实。“钢锭的锻压条件是温度达到1250℃~1300℃,电液锤的重量是5吨,冲击力达900吨以上,我必须多穿点,否则飞溅出的一点点碎片就能将身上烫个大洞。”他解释道。

“您再往远站一下,别离电液锤那么近。”随行的新闻中心小尹提醒记者。

邱娃的这个班要这样持续到深夜。邱娃的每个班,几乎都是这样度过的。

屈指一数,这样的日子邱娃已经坚守了33年,他当组长都已经有21个年头了。20多年来,他带领着锤击组锻造出来的钢锭几乎件件是精品。可就这样他还是不满意,总是从自己的“鸡蛋”里面挑骨头:能不能改变一下传统操作方法,减少锻造火次,让工效再提高提高?于是,新办法又出来了——

在加工轴类锻件时,把材料相同、尺寸相符的产品合锻成型,一次就能干几件或十几件锻件,再用带锯床锯下来,不用剁刀,省料又省时,就这一招,工效大大提高。一位工人师傅给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那是2010年的二三月,太重承揽了一批大型锻件,当时用户催得急,而这批产品的技术工艺要求十分严格,不允许出任何差错。邱娃一遍遍仔细校对尺寸,仔细算料,改进工具。那一次不但干出来的锻件外观格外漂亮,而且质量也受到了用户的称赞。“就这一批活儿,我们还节约了原材料3吨,节约煤气的价值就有5万多元。”小组里一位小伙子满脸自豪地说。

是的,小伙子没有说错,远的不说,仅最近几年,邱娃带领小组生产的锻件产量直线上升,由过去每月20多吨提高到现在的200余吨,产量提高了整整10倍!

别看邱娃人长得魁梧,其实是个细心人,只要一闲下来,他就开始琢磨:“在咱分公司,原材料是企业生产成本中的大头,大约要占到成本的80%,一公斤材料少则几元,多则几十元至上百元,假如能让原材料的利用率再提高一下,这成本不是就降下来了吗?”他是个心里搁不住事儿的人,主意一定,立马向工艺人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先从改进工艺和工具着手,这样材料利用率一定能够提高。分公司采纳了他的建议,经过试验果然很灵。譬如轴类锻件和板类锻件,以前是一件一件地干,现在则尽可能地采用合锻后锯床锯切,这种新工艺不但减轻了劳动强度,还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料头和毛刺,锻件表面也漂亮多了。这样一来,锻件的尺寸更精确了,原材料利用率更是大幅提高,每月节约至少5吨,仅此一项就节约资金2万余元。

很多人都说锻活是个粗活,可是邱娃却把这个“粗活”做成了“细活”,这让所有人惊叹不已。“电液锤每锤击一次,钢锭厚度都会发生变化,如果多锤一次,钢锭薄了就成了废料;少锤一次,钢锭厚了就成了废品,所以必须得掌握住火候,而光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邱娃说。

除了“粗活细做”的习惯,邱娃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从不说“不”。每接受一项新任务,不管再艰难,邱娃从没有说过一次“不”。此前,锻压分公司承担了为太钢和武汉一家大型企业生产一批大型锻件的紧急任务,这批活儿技术精度要求极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锻件报废。他认真研究了图纸和工艺标准后,一次次探索并总结:当炉火温度达到1180℃时,立即进行锻造,这一切都必须在3分钟之内完成,随即在水中进行3分钟蘸火,紧接着再进行3分钟锻造……反复几次后,最终圆满达到了质量要求。

小组里的工友们都知道,最难干的活儿当数压力容器了,原有的机械设备都用不上,只能凭手工操作。邱娃严格检验原材料材质,坯料下料道道把关,炉温加热严格按照工艺标准,每一道工序环环紧扣。就这样,他小组的产品实现了一次交检全部合格!

凡是和邱娃接触过的人,几乎都能够分享他那富有神韵的个性。炎热的夏天,生产现场温度超过50℃,炉前温度则达到70℃,上班8小时,邱娃全身的工作服如同在水里泡过一样,湿淋淋地可拧出水来……邱娃却用33年的时间重复演绎着,多次升迁机会,他都婉言谢绝,在入职时的岗位上勤勤恳恳、扎扎实实,用他的执着与专注,心甘情愿地为一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奉献毕生才智和精力。

猜你喜欢

原材料车间工艺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德媒:中国收紧重要原材料出口
超过定额
知识无穷尽
企业降低成本与原材料成本核算探究
“扶贫车间”拔穷根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萧邦 探寻稀世工艺
A7_p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