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阳光体育教学
2017-11-22张廷治
张廷治
摘 要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中学生的身体素质随之出现了一些健康问题。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身心是否健康、体魄是否强健、意志是否坚强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阳光体育”就是让青少年更加阳光的参加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为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础。它对于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智力发育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多个角度来探讨如何科学、正确的来指导少年儿童在阳光体育运动中的活动,并确定学生对阳光体育运动中比较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及对学生体质的影响。
关键词 初中 阳光体育 身心健康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学生为本。近年来,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国各年龄组学生体质健康不容乐观的状况引起了国家的高度关注,体质持续下降并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为缓解这种现状,2007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通知,号召在全国开展学生“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随着阳光体育步入校园,我们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教育功能、导向功能、辐射功能和潜在功能着手,开展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同时也能较好的缓解、释放学生心理压力,帮助其解决心理困惑,纠正心理缺陷,更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1吸引学生从课堂走向操场
身体素质是运动能力的基础,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是提高运动技能的前提。少年儿童处于这个长身体、增素质的关键期与敏感期的特殊生理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能否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对于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教师要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多种方法,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丰富课余文化生活为目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就是课余体育的一种形式,也是学校课外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内容和手段。课余体育也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少年儿童健身活动基本形式,具有突出的特点、多元化的功能以及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与体育课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任务。
2规范开展形式多样的自主性体育活动
阳光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远远超过了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从娱乐性活动、健身性活动到竞技性运动项目等,无所不包。而它的组织形式也非常的多样化,可以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也可以年级甚至全校的方式进行,还可以共同兴趣小组、各种学生社团等组织形式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阳光体育运动中的某些活动形式是学生必须参加的,如:早操、課间操等,属于强迫性体育活动,它对于统一确保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体育教育具有规定性的作用。但是阳光体育运动中的绝大多数活动形式是属于学生自愿参加的乐趣性很强的自主性活动,学生可以根据兴趣来选择。
3把阳光体育和体育竞赛相结合
广泛组织学生体育集体项目的竞赛和各种主题鲜明的体育活动来促进活动的深入开展,每年按季节气候的不同开展全校性丰富多彩的体育竞赛活动。选择的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青少年的年龄、个性、特征,灵活多样、富有趣味性地进行运动,这样才能够积极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使他们乐在其中,轻松愉快地自觉进行锻炼。学校要及时举办春季球类运动会和秋季田径运动会,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生龙活虎、朝气蓬勃的校园体育氛围,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中释放青春与朝气,感受体育的永恒与魅力,体会体育的美丽与快乐。
4以安全为主实施阳光体育教学中
体育活动的目的就是促进健康、增强体质,如果在活动中发生了伤害事故,就违背了体育锻炼的宗旨,因此在组织学生活动过程中应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要经常检查场地、器材,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采取措施。查运动场地和跑道是否平整无坚硬杂物、沙坑沙质是否符合标准,有无杂物、单双杠、组合器械是否牢固等;要教育学生遵守运动安全的卫生要求,加强自我安全保护,锻炼时要穿运动鞋,服装一般要求宽松适合,禁止将别针等尖锐锋利物品放在衣服口袋里以免发生伤害事故;要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运动,人体各器官机能都有一定的生理惰性,而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人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克服人体机能活动上的惰性,协调各器官系统的工作,为参加剧烈运动做好准备;另外,做好锻炼前的准备活动,会使人体体温略为升高,肌肉和肌腱的粘滞性减少,弹性和伸展性增强,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当活动结束时,应组织学生做好整理运动,这可使人体恢复平静,消除疲劳,使紧张的人体机能放松,尽快适应下一阶段学习的需要。
要做好运动锻炼期间的医务监督防护。医务监督是指用生理卫生知识和医学知识对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后的身体健康和身体机能进行监护,预防锻炼中各种有害因素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通过自我检查,了解对锻炼内容和运动量的适应情况,为今后的体育锻炼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通过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使中学生充分认识到加强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形成了全校学生参与的体育锻炼良好风气,达到了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目的,有力地促进学校的体育工作开展和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任晓凤.浅谈青少年运动员的训练[J].训练百科,2004.
[2]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