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困境和创业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2017-11-22王兰亭
王兰亭
摘 要 分析在三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中开展的有关大学生创业调查结果显示,电子学院乃至整个三江学院的创业教育仍处在初级阶段,文章针对大学生创业所面临的困境,深入思考大学生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 创业教育 三江学院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0.078
Abstract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carried out on the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at the Sanjiang University Schoo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n the display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Sanjiang University and the school of electronics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the facing entrepreneurship dilemma, in-depth thinking of practical problems to be solved for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anjiang University
高校創业教育广义来说是培养具开创性的个人,通过相关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创业素质、能力,绝大多数而言应该是培养学生首创与冒险精神;狭义上讲是培养学生创办企业的能力,在解决自身就业、实现自我价值与梦想的同时,为社会创造新岗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所以,研究如何高效地开展和实施创业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很有必要。
近期,在三江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近900名学生中开展了大学生创业的专题调查。相较于传统观念和部分早期研究成果所呈现的大学生创业困难情况而言,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在明显增强,有创业意愿者占27.12%,曾想过创业的占56.01%,两者占比高达83.13%,绝大多数学生进行过创业思考,对自主创业的压力有一定心理准备和承受能力,愿意参与激烈的社会竞争。这得益于学校在创业政策落实、创业课程教育、创业典型宣传和创业大赛推广等方面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但客观看来,电子学院乃至整个三江学院的创业教育仍处在初级阶段,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若干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境
1.1 对创业扶持政策了解甚少
调查显示,8成以上的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不太了解,完全不了解的占46.78%),比较了解的只有2.36%,仅有0.23%的学生认为自己很了解,这部分学生对注册手续和优惠政策的熟悉也并非通过校园渠道,而是通过网络或者去政府部门询问得到。对创业政策的不清楚导致创业政策在大学生创业中发挥的拉动作用相当微弱。而负责政策推广的各级政府部门亦未尽到周知责任。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掌握了大量的政策资源、教育资源和扶持经费,苦于政策宣传和培育载体的缺失而无力发挥作用,致使政策搁浅。另一方面,有志于创业的大学生囿于信息闭塞,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引导和政策扶持,导致创业受阻。
1.2 对创业方向的选择一头雾水
在完成问卷调查后的座谈讨论过程中发现,影响毕业生放弃创业之路,依旧选择传统就业岗位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于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淡薄,没有形成从工作岗位的承担者向工作岗位的创造者的观念转变。更客观的原因在于,大部分学生的成长空间局限于家庭和学校,社交圈限于亲朋、同学、老师,对社会了解不够。大学生想创业,但在创业项目和创业方向的选择上倍感迷茫,即使最终选择了创业之路,也不一定走得长远,甚至会在创业的过程中,因为铺面而来无法妥善解决的各种问题,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最后终止创业,回到打工的起点。
创业方向的选择是大学生创业素质能力水平的综合体现,一直以来,我国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都不高。据权威数据显示,广东大学生创业率是1%,全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最高的地区是浙江,也只有4%,全国的平均水平在2%左右。三江电子学院近10年的毕业生中,创业成功并将企业维持至今的仅有两人。而欧洲和美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是20%。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着力点。
1.3 创业方向与专业脱节
调查显示,大学生自主创业时选择与本专业联系密切的相关行业的较少,绝大多数学生更愿意从事非专业对口方向创业。电子学院学生中有82.64%选择在餐饮、营销、代理等服务行业创业,认为无论从投入资金,还是从业素质等各方面考量,这些行业的准入门槛都较低;仅有6.15%的学生坚持在本专业内创业。
毋庸置疑,目前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市场需求的脱节,是大学生创业行业不对口的直接原因。但创业指导教师的水平有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以三江学院为例,创业教育和创业大赛统统归口至学生工作部门,而对大学生创业可以给予专业性、研究性指导的教务处和科技处,几乎不发挥任何作用——这必然限制了学校整体创业水平的提升。
同样,电子学院每年都会申报多项大学生创新项目,顺利结题后,不少会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但由于缺少来自学院的牵头和整体协调,这些成果很难与大学生创业相结合;而学生工作部门安排的创业指导老师由于在专业上的欠缺,不能主动帮助想创业的学生去组建研发支撑团队,在创业大赛或实际创业过程中引入这些大学生创新成果。最终导致大学生创新与大学生创业彻底隔离,各成一体,完全无可能实现“创造”,大学生创新成果将很难转化为推进社会发展的生产力。endprint
2 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中亟需解决问题的思考
2.1 树立科学、正确的创业教育理念
大学生创业教育不能机械地以“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为主体,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开拓精神、勇于尝试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规划、落实某项事业、企业、商业活动的能力。国外研究认为,就业者同样需要创业教育。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但学校在年复一年的举办创业大赛、开设创业讲座的过程中,将创业教育弱化成一种短期内打造一批“企业家”的功利模式,在创业实践中,简单地引导学生以成立公司为“目标”。创业大赛项目全部以公司名上报,部分学校的创业基地和孵化基地,也只是辟出空间让学生创办的公司在其中免费挂牌、运作,这在注册公司不再需要唯一固定商业用房的今天,其实毫无意义。
2.2 打造专业化师资团队
创业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创业指导教师需兼具“学者”和“企业家”的素质,但现实中,这样的教师凤毛麟角,因此,整个创业教育难以脱离纸上谈兵的局限。既然实际操作中很难寻觅到符合创业教育要求的教师个体,那么打造一支专业化师资团队,网罗创业理论教育、创业实践管理、专业技术研发、企业运营管理等各个层面的师资,共力互补,同样也是可以满足创业教育要求的。但是,以三江学院为例,积极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不是教学、科研部门,而是学生管理部门;主力军不是专业教师,而是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思政教师事务性工作较多,且很少有创业经历,对创业教育一知半解,对专业技术没有研究,以这支队伍为主体开展创业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
目前,三江电子学院正着手组建一支满足创业教育要求的师资团队。学院院长与国内专业相关的大型企业合营过公司,现自营企业,并主持覆盖深圳地区的“初创乐园”的运作,属于企业家和创业专家的综合体;同时在学院一把手的亲自挂帅领导下,学院吸引了负责大学生创新实践的专业教师、指导多届创业大赛的资深导师及学生相关社团的鼎力相助,共同支持电子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事业的发展,并积极探索如何变学科优势为创业利器。
2.3 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高校在创业课程建设方面投入很少,将精力过多的集中在追求表面效果的“创业大赛”的开展,创业基地的设立等方面,对学生参与其中的实际受教育程度关注不够。同时,我國高校创业教育缺乏符合时代要求、权威的教材,使用的案例也来自国外教材,或者较早前的案例,导致创业教育、实践与创业环境严重脱节。在实践教育环节,高校与企业间的沟通并不畅通,大学生创业教育很少能得到企业的资源支持,反过来,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实现的成果也很难被企业和市场所认可。于是,高校创业教育在学生眼中类似“大富豪”似的虚拟游戏,形式主义非常明显。而我国现阶段相当低的创业成功率恰恰反映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窘境,不进行系统性的创业课程建设,将必然导致创业教育这栋大厦失去坚实的根基,形式化的创业教育之路走得越远,其坍塌的危险指数就越高。
2.4 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创业教育的筹资扶助作用
大学生创业教育成效如何,能否得到市场的认可,很大程度来自企业的评价,因此加强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充分开发校外企业的专业培训资源、实习实践资源,合作建设大学生创业园,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大学生创业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持,但是高校在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时,往往忽视高校在为大学生筹措资金这一环节中应当发挥的作用。众多高校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或者孵化基地的实际意义,被狭隘地设置为给大学生开公司提供免费场地。这里,并非要求高校自己划拨经费用于大学生创业扶持,对于三江学院这样的民办高校来说更不现实。所谓“筹资”是指,高校应尽可能凭借自身影响力,吸引和助力企业与创业学生对接,资助高校创业活动,促进创业项目成果的转化,拓展其自我衍生资源。
电子学院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提出的建设思路的重点落在“孵化”上,学院在形成创业基地的基础上将定期开设创业沙龙,邀请相关企业与学生洽谈,创业孵化基地的核心内涵不在于为创业学生提供各种优惠,而在于为学生提供创业征途上的推动力,助其吸引到来自社会的成长资金,早日脱离孵化基地,破壳而出,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乘风破浪。
参考文献
[1] 刘万兆等.创业教育本质与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的完善.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2).
[2] 熊光慈.关于大学生创业教育内容的几点思考.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3] 拜文萍.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教育评论,2014(11).
[4] 叶映华.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困境及其转型.教育发展研究,2011(1).
[5] 张宏军.大学生创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教育探索,20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