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健康心理学的研究进展综述

2017-11-22张乐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8期
关键词:工作倦怠家庭关系工作压力

张乐

摘 要 职业健康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职业健康的交叉领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学科。本文从前言、概念界定、国内外研究进展、主要关注焦点、研究应用及发展展望等3个方面对职业健康心理学作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职业健康心理学 工作压力 工作倦怠 工作-家庭关系 工作场所暴力个体 组织和环境因素

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

近十几年来,面对着全球经济和组织形态的日益变革,一个崭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职业健康心理学逐渐出现并发展壮大。职业健康心理学则是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原则和研究方法,结合心理学相关分支领域。国内学者对于该学科领域的关注不多。从总体来看,虽然也有一些健康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领域的学者在研究中涉及到了职业健康心理学的不少研究主题,如工作压力、工作倦怠、職场欺负、职场性骚扰等。但职业健康心理学作为一个新兴的应用心理学分支学科尚未引起相关学者的重视。

1工作压力

目前,学术界对工作压力的研究已具系统性,具体表现在:(1)角色模糊、角色冲突所引起的角色压力源是工作压力的主要前因变量;(2)员工的个人内、外在资源在压力过程中均有调节作用,尤其是个人普遍化的内控信念及对工作的掌控感都会对工作压力的感受造成影响。(3)从心理学、社会学和系统性角度出发,构建工作压力理论模型。

2工作倦怠

有关工作倦怠的结构定义、测量和理论模型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特别是关于工作倦怠形成原因的研究,已相当成熟,大致上可归纳为三大类:(1)工作与角色特性。有人际关系或互动、角色冲突与模糊、角色负荷、工作负荷过重、工作压力、工作满足、缺乏公平性;(2)组织特性有工作背景、组织结构;(3)个人特性。有人口统计变量、A、B型人格特质、社会支持、个人预期、职业生涯进展。

3工作-家庭关系

随着大量的女性投身到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双薪家庭从业人员日渐增多,工作中发生的事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到家庭。要同时兼顾工作与家庭的双重角色将为个人带来较大的压力,女性是首当其冲,而男性也比以往较多地卷入了家庭角色。

4工作场所暴力

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有关工作场所暴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暴力产生的原因和暴力预防上。暴力产生的原因一般包括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暴力预防包括组织预防和个体预防两方面。

5个体、组织和环境因素

在工作场所中,个体的许多特征会影响组织和个体自身的健康。在OHP研究中,特定的个体水平研究变量主要包括人格、情绪、年龄、愤怒、工作狂、健康状况、自我依赖和性别差异等。如伴随着高强度工业化社会而出现的A型人格以及最新出现的D型人格,与工作压力、睡眠不足、超时工作、过劳死有着高度相关。工作狂会对组织产生大量负面影响。大量琐碎的情绪付出和劳动是导致工作倦怠的直接原因。

职业健康心理学研究展望自诞生至今,OHP不仅在学科的研究与建设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而且在许多工作组织中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综合目前的研究和发展现状,未来的OHP研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本土化研究特色鲜明国际化与本土化的结合与统一,是心理学发展的总特点或总趋势。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中,西方心理学的长处在于它有一百多年来积累的大量有关心理事实的科学说明、实证材料、研究方法和发展经验,以及一百多年来形成的心理学科研能力和传播能力。

(2)关注现实问题,重视应用心理学的研究任何一门学科的生命力都在于它对人类的价值。心理学作为探索人自身的一门学科,其存在的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满足人类认识和发展自身的需要的程度,取决于其解释力和说明、解决现实问题的程度。

(3)与积极心理学相结合,从传统的工作压力研究转化到积极压力的探索、从消极情绪的控制研究转化到积极情绪的激励研究、从工作-家庭冲突的研究转化到工作-家庭促进的研究、从工作倦怠的研究转化到工作投入的研究、EAP的实施完成了从控制层面向预防层面的转化。

(4)研究方法上,未来的研究既要理清其发展的脉络,还要通过大量的研究来不断修正或者创新新的理论,建立完整而有效的理论框架。在研究方法上,目前大部分研究者采用的都实证的研究方法,然而对于一个新兴的领域,可能有各种深层的、复杂的心理机制尚待辨析,因此,采用多元的研究方法就变得更为必要。

对中国而言,目前已经有大量的相关研究在开展,如工作压力与应激、职业倦怠、性骚扰、工作家庭关系等.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职业安全与健康问题将会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受到重视,职业健康心理学的市场也将更为广阔,研究也将逐步走向深入。

参考文献

[1] 李永鑫,李艺敏.职业健康心理学:一个新兴的应用心理学领域.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2(05):146-152.

[2] 王智,李西营,张大均.中国近20年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10(02):380-383.

[3] Sauter,S.L.&J.J.Hurrell.Occupationalhealthpsychology.Origins,content,anddirection[J].ProfessionalPsychology:researchandPractice,1999(30):117-122.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作倦怠家庭关系工作压力
有关孝道入法的实践性研究
分析卡夫卡短篇小说中的孤独者形象形成原因
ICU护士的工作压力研究
互联网对现代家庭关系的影响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