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教学中人性教育探索
2017-11-22林磊
林磊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从教育学、社会学和伦理学的视角,对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人性教育进行剖析,使广大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过程存在人性教育现象能够更清晰的了解,以此唤醒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不应忽视对学生人性教育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生 体育教学 人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10—0132—04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形式体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的体育工作者一直存在着这样的一个问题,怎么样能使体育教学真真的体现和达到“健康第一”“终生体育”“全人教育”等教育指导思想,这其实是我们每个体育人的最终目标,然而,观之我们现今的中学体育教学,因为“应试”教育的需要,体育教学内容已变的单一化,对于体育工作者来说,是每节体育课重复着应试考试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总是被动的参与者,这些是和体育教学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当然,这其中对于中学生的人性教育的忽视,也是不争的事实,本研究把中韩美学者对于人性教育的观点和体育课程的特点,进行了条理性的整合,列举出体育教学中进行人性教育的种类,以此唤醒中学体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不应忽视对学生人性教育的培养。
1 研究的必要性和目的
从2011年10月在轰动一时的广东省佛山市“小悦悦”事件、2012年11月贵州毕节市5名男孩在垃圾桶被冻死事件,到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等,无不反映出了在如今高速经济发展背后人性道德缺失的问题,就像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演员陈道明在2015年全国政协会议期间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着急的是人性、价值观的坠落”。那么,针对诸如此类问题的出现,我们不仅要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更要探寻解决的办法。
人性教育是对人性的理性体认、善性启发和追求人性真善美的丰富性教育。[1]陈云恺(2002)认为人性教育与人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人性教育是式实现人文教育的“课程方法”,强调在课程中渗透“人性”“人情”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从课程教育的视角对人性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剖析。[2]刘易平,卢立昕(2013)从教育学家潘光旦的人性教育思想出发,认为教育应该回到人自身,应根据人的性别、通性、个性等不同的特性出发,要有针对性的教育;教育应回到人的自身,实现健全的人性教育。[3]马俊骅(2011)从目前我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强调人性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失的灵魂,认为学生在应试教育相适应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地位难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健康的心灵情感和自由的健全人性往往被教育者忽視,要改变这一现状,应从学生的人性教育开始。[4]那么,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人性教育的内容和地位,又是什么样状况呢?
体育课程的特点是以发展学生体能、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性课程,它与德育课程,智育课程、美育课程、劳动课程相配合,共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24年,体育界老前辈马约翰先生撰写的《体育的迁移价值》的文章中,认为在运动场上“是培养学生品格的好场所,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性情,激励品质。”艰苦的训练可以“培养青年们勇敢的精神,坚强的意志、自信心、进取心和胜利的决心”[5],他认为运动场上表现出来的种种性格表象其实就是人性价值的迁移,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对体育活动中存在人性价值进行了具体的描述。美国教育学者Weinberg,Gould(2003)认为体育教师的教学指导和训练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性教育的发展具有很高的意义,体育教师对于人性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的地位、重要性要重新的认识,在现场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当不断地摸索人性教育方法,进而给予学生最有价值的人性教育。[6]同样,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国家在2010《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版更是强调:在体育课程过程中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可见在新世代的体育教育背景和要求下,对学生人性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陈云恺(2002)认为,由于历史原因,在当前我国的教育中,人性教育并未得到重视,在推崇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我们应把人性教育作为人文素质教育来发展和提高,对人性教育本质认识不深导致我们的青少年整体的道德水准下降,人文素质欠缺等。[7]
此外,笔者考察大量关于人性教育先行研究中的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教育学课程、历史学课程、语文教学课程、经济学课程等为主题的相关研究,但是至今为止, 以体育课程为主题的人性教育的研究并没有,笔者认为,因为体育课程本身所具有的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所以在体育课程中进行人性教育的摸索,更具实际价值。鉴于此,本论文以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的现行研究考察的研究方法,对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人性教育进行剖析,使广大体育教师对体育教育过程存在人性教育现象能够更清晰的了解,以此唤醒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不应忽视对学生人性教育的培养。
2 相关概念
关于人性(Personality)的概念,古代思想家孔子从“性”与“习”关系进行了阐述,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认为人天生的本性是相近的,但因为“习”的变化,人的本性也就产生了变化,然而,孔子没有对人的本性给予明确的阐述,直至孟子以“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论思想的出现,即人与动物存在差异性所具有的本性。随着时代的演变,社会的发展,当代教育学者对人性的理解,就更为显性和直白,如,北京大学哲学教授王海明指出:“人性,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共性,可以分为一般的、低级的和特殊的、高级的,前者强调的是和动物无差别的行走、攀爬、食欲、性欲等等;后者强调的是创造、理智、意志、思想等等。[8]endprint
人性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 准确一点说, 是完善人性的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 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2]美国教育学者Lavay ,French&Henderson(2006) 认为:青少年人性教育过程是以伦理学理论为基础,依据这一理论,指导者能够有意图和有目的为实现人性教育发展的过程,称为人性教育。[9]
对于人性教育的内容,美国青少年专门教育机构Josephson Institute发表了青少年人性教育的6个核心部分,它们是信赖(Trustworthiness)、尊敬(Respect)、责任感(Responsibility)、公正性(Fairness)、关怀(Caring)和民主的市民意识(Citizenship) 。[10]笔者通过梳理大量关于中外学校体育中的人性教育内容,可大致总结为以下5点: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规则意识、团队精神、责任感和意志品质,为了更便于读者对人性教育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分别将中、美、韩三国学者对人性教育的内容进行如下总结。
通过以上对中外人性教育内容的比较,笔者认为可将人性教育归纳为:社会化人性教育和个体化人性教育,鉴于此,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人性教育的探寻中,本论文将从对学生社会化情感培养和对学生竞争精神与意志品质的培养的两方面进行剖析。
3.1 对学生社会化情感的培养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1984)认为“社会化就是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生活的资格。”[11]此外,郑杭生(1994)认为学校体育目标必须反映社会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体育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和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尽快使学生个体由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另一方面社会的发展对人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学校体育的目标也必须不断主动地适应这种新的要求。[12]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重要机构之一,那么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我们应从哪些视角对社会情感化进行剖析呢,笔者从大量文献得知,美国体育学者一直从对学校体育中学生社会化情感培养进行阐述,见图1;Berkowitz & Bier(2005)认为图1这5点在隶属于人性教育中人与人之间合作关系方面的研究具有很强的价值性和有效性[13],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和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它们是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强调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中,较多是带着自我意识参与的,有想在体育活动中进行情绪发泄、调节情绪和寻求刺激,也有学生想在体育活动中强身健体、保持体态和娛乐追求等,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不同,体现了学生自我主观意识不同;为了在比赛中获取胜利或为了在课堂中能够正确的掌握体育技能,学生在遇到困境时候,主动在心理状态和身体形态上进行自我调整和改变,总之,不论是心理上或动作姿态的上调整,还是调整后的效果如何,都是学生为了是自己能向好的方向发展的自我调整的体现,体育教师是要加以鼓励的。社会意识(social awareness)和人际关系的处理(relationship skills),社会意识在哲学领域是一个大的范畴,本论文仅在中学生体育参与过程中对学生社会意识情感培养的作用中进行阐述,当婴儿诞生的那一天,就注定他已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与父母乃至整个社会都构成了联系,同样,在体育课上,学生个体也不是独立存在的,他们与周围的学生、体育老师和体育教学活动组成了一个小的社会群体,体育活动时,个体学生必然要与自己同学和老师有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和接触,这过程必然会为他们以后的社会适应提供帮助。责任意识的培养(responsible decisionmaking),责任意识是一种自觉意识,表现的平常而又朴素,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品格。在篮球比赛中,每个人在场上的分工不同,担当的责任也就不同,如后卫主要负责组织队伍的球的顺畅进行,前锋主要负责进攻对方领地,中锋主要负责篮板与防守等,每个位置都是其团队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每个环节的密切配合才有可能获取比赛的最后胜利,责任意识的培养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主要体现的是强健的人格、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优秀的体育教师应当在体育教授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组织中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责任意识的培养。
3.2 对学生竞争精神与意志品质的培养
体育教学活动最大特点是:体育活动本身具有很强的竞争性,体育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安排,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在体育比赛活动中,为了获取最后的胜利,同学之间存在着身体与身体的碰撞和意志品质上的直接较量,这一过程中每位学生都将自己所具备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化;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竞争精神与意志品质上对学生潜意识的培养,都为他们以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那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应注意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应注重以下三点,第一,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安排,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最为显著的特征,有个人技术和体能之间的较量,也有个人与个人和团体与团体之间的较量,当然,不论存在着什么样的形式,竞争总是存在的,为了最后的胜利和荣誉,学生们倾其所能,纵然最后失败,但过程中的拼搏竞争意识培养,必将为未来的社会竞争生存中打下基础;第二,自我竞争与他人竞争,自我竞争强调是在个人技术,个人目标的实现或是团队竞争中突破自我的竞争,这过程中不仅有学生的自我实现目标,也有在比赛中,克服境遇,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一种求胜精神;他人竞争,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往往在团队比赛中体现的较多,在比赛的规则范围内,学生通过自己拼搏竞争来体现出学生的个人价值;第三,体育教学活动中树立学生公平竞争的理念,竞技规则是竞技比赛的基础,是比赛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公平竞争”也是在规则的框架下进行的,“公平竞争”不仅是体育竞赛的宗旨,也是学生道德教育发展的要求。endprint
其次,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意志品质是指构成人意志的诸因素总和,主要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人的意志品质存在的形式是多样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的意志品质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随着人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体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体育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同样不应忽视,体育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培养了学生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和顽强的毅力等优质的品质。那么在学生意志培养方面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4点重视:(1)自控性的培养,又叫自制力,是指一个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情绪的行为;如在篮球比赛中出现的裁判误判或是与对手之间出现了摩擦,这时候学生表现出来的自控性的情绪表现,就是意志品质中所要求的重要一点。(2)学生坚忍不拔精神的培养,这种精神主要表现是在学生每当遇到困难时,学生敢于直面困难,解决困难,不放弃任何成功机会,体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在言辞举止中不时的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和良好的评价,这样方可使学生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站起来,反复过程后,学生的将形成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3)果断性的培养,果断性是指一个人善于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做出行为决策的能力,它反映了意志的行为价值的效能性。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如跳水、双杆、篮球关键球的投出、鞍马等都能为学生果断性培养提供良好的发展可能。(4)心理素质的培养,心理素质是在遗传基础之上,在教育与环境影响下,经过主体实践训练所形成的性格品质与心理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通过不同体育项目的学习中,逐渐形成了抗压、抗干扰等心理品质,教师在教学内容设置中应有意识的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4 结论与建议
学校体育教学过程始终贯穿着对学生的人性教育,体育教学与人性教育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身体的锻炼和技能的学习对学生进行了人性教育,反过来,人性教育发展也为学生在体育锻炼和技能学习上提供了精神上与感情上的动力。本论文通过对中学生体育教学过程中人性教育的探寻,得知,在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人性教育发展和提高有重要的意义,集中体现在学生的社会化情感发展和个体人性化发展两方面,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不应只注重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应把学生的人性教育的发展列为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应注重把课程内容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评价方式等与学生的人性教育发展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陈云恺. 论述人性教育的内容、目标和原则[J]. 中国教育学刊,2002(1):13-15.
[2] 陈云恺. 人性教育:人文教育的“课程方法”[J]. 高等教育研究,2003(4).
[3] 刘易平,卢立昕.教育应该回到人自身——论潘光坦的人性教育思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3(7).
[4] 马俊骅. 现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灵魂——人性教育[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9).
[5] 许龙成. 体育教育与德育教育耦合之研究[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4,3.
[6] Weinbrg, R, S, & Gould, D. (2003). Foundation of sport and exercise phychology. Champaign, IL: Humankinetics.
[7] 陈云恺.论述人性教育的内容、目标和原则[J].中国教育学刊,2002(1):13-15.
[8] 王海名.新伦理学[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1:180
[9] Lavay, B. W., French, R. & Henderson, H. L. Positive behavior management in physical activity settings. Champaigne, IL: Human Kinetics, (2006).
[10] Josephson Institute of Ethics. [EB/OL]. [2006] The Six Pillars of Character Help You Pursue Victory With Honor http://josephsoninstitute.org/pdf/Sports_HandyGuide.pdf
[11] Greenaawalet, Charles, Character Education in America[R].(1996).
[12] 曹緣纯. 构建人性教育的基础性研究[J]. 教育科学研究,1998:39(3).
[13] 费孝通.社会学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社,1984:115.
On the Human Nature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Sports Teaching
Lin Lei(P.E. Department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uainan Anhui 232001,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d experience summary, take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from the view of pedagogy, sociology and ethics, to analyze the humanity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sports teaching process, tries to have sports teachers in physical education process with more clear understanding of human nature education phenomenon, to awaken the middle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we should not only attach importance to students physical quality enhancement, also should not ignore the cultivation of humanity education for students.
Keywords:middle school students sports teaching Human nature educatio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