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2017-11-22邵春瑾
邵春瑾
摘 要 2015年,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中小学劳动教育注入强大动力。深刻理解劳动素养的内涵,了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前提。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是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基本条件,为广大中小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科学,参与生产实践,接受劳动教育开辟了良好的途径。本文对以上内容进行了探讨,可以为劳动教育教师、劳动基地建设和劳动教育教学提供借鉴。
关键词 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劳动教育教学 劳动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10.018
Abstract In 2015,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jointly issued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for less work on the strengthening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labor education for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into a powerful force.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labor literacy, understanding the basic conten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education is the prerequisit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bor education. The base of labor education practice is to develop the basic conditions of labor education. It is a good way for the students to know the society, understand the nature, understand the science, participate in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and accept the labor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bove contents are discussed,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 education teachers, the construction of labor bases and the teaching of labor education.
Keywords labor education; labor education practice base; labor education teaching; labor training
2015年,教育部联合共青团中央、全国少工委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1]《意见》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注入强大动力,为中小学在新时期全面加强劳动教育,推动学校摆脱劳动教育被弱化、学生不劳动的现象,将学生培养成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热爱劳动的高素质人才。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是中小学开展劳動教场所,可以有效保证劳动教育的开展,增强学生对劳动的兴趣,让学生对劳动过程、劳动成果有深刻的认识,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1 劳动素养的内涵
《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因此劳动素养也就成为劳动教育这门课的目标,深刻理解劳动素养的内涵是有效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基础。
素养是指一个人的修养,同义词是素质。素养一般包括文化素养、思想政治素养、身心素养、业务素养等等。素养一般包含三个部分,第一是人与生俱来的生理上的特点,第二是事物本来就具有的性质,第三是人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一些基本条件。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劳动素养是指人在精神发展上达到这样的阶段,这使人不为公共福利而劳动就觉得无法生活,这时劳动使他的生活充满着高尚的道德鼓舞,从精神上丰富着集体的生活。”[2]从这段话可以了解到,劳动教育应该让学生既可以创造物质财富,又可以充实精神生活。
劳动素养既包含身心素养,也包括业务素养,一般属于人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一些基本条件范畴。劳动素养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良好的劳动习惯,积极的劳动态度,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深刻认识劳动是人类活动基础的劳动美德。
2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
一般来说,中小学劳动教育包括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家务劳动等,内容又涉及技术、家政、职业、农牧业等方面。从劳动分类理论的角度看,中小学劳动教育更多的是侧重体力劳动,注重中小学生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的养成。
校内劳动是指在学生在校内生活中所参加的劳动,既包括传统的擦玻璃、扫地、担水等校园卫生清洁劳动,也包括在学校专门开辟的农作物、花草树木种植区域从事的劳作,还包括专门开展的电器维修、勤工俭学、室内装饰、班务整理等内容。
校外劳动是指学生在学校以外的生活中所参加的劳动。校外劳动的范围非常广泛,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学生所参加的校外劳动大不相同。校外劳动可以是参加农业生产(如犁地、播种、浇水、锄草、收割等)、工厂劳动及简单的经商活动(如超市、商铺的采购、理货、销售、进销存管理等日常业务)等。endprint
家务劳动是指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所参加的劳动。家务劳动是一个家庭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碗、扫地、拖地、擦玻璃、倒垃圾、洗衣服、整理房间、买菜、做饭等等。
3 基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3.1 建设劳动实践基地是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基本保障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基本条件,为广大中小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科学,参与生产实践,接受劳动教育开辟了良好的途径。
教育部对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要求是学校开展校内劳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劳动、鼓励学生参加家务劳动。而现实的情况时,基本上所有的城市学校都没有建设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严重制约了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内容。学生在校内只能从事传统的擦玻璃、扫地、担水等校园卫生清洁劳动,校外劳动基本上是空白。由于孩子基本上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所以家长一般不让学生从事家务劳动。这些条件导致学生能接受的劳动教育非常有限,建设劳动实践基地势在必行,是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基本保障。
3.2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要求
在建设劳动实践基地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首先要充分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劳动素养培养的方法、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明确建设劳动实践基地的目的。其次要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开展与学生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劳动项目,如:学校周围都是农村,可以建设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实践基地;学校周围都是商业区,除了建设农业生产的项目外,基地可以增加简单的商业活动项目。
3.3 基于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创新人才培养方法
基于劳动实践基地开展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可以采取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体验劳动过程,在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取得收获。任务教学法是教师布置给学生一个任务,学生通过学习、讨论、与其他同学合作等形式完成任务。项目教学法是教师布置给学生一个任务,学生通过学习、讨论、与其他同学合作等形式完成任务,并且最终以作品的形式呈现任务结果。案例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一个经典的案例,从中获取经验,从而对实践产生影响,一般用于商业领域的教学中。问题教学法是教师布置给学生一个问题,学生通过学习、讨论、与其他同学合作等形式完成问题,完成任务的形式既包括实践也包括文字报告等。
4 总结
深刻理解劳动素养的内涵,了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前提。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有效开展劳动教育的基本条件,为广大中小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科学,参与生产实践,接受劳动教育开辟了良好的途径。基于劳动实践基地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积极的劳动态度,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深刻认识劳动是人类活动基础的劳动美德,为祖国培养热爱劳动的可塑之才。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 全国少工委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DB/OL].http://www.moe.edu.cn/srcsite/A06/s3325/201507/t20150731_ 197068.html.[2017-3-07].
[2] 苏霍姆林斯基.帕夫雷什中学[M].赵玮,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3: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