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2017-11-22王思思
王思思
(云梦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 云梦 432500)
探讨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王思思
(云梦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湖北 云梦 432500)
目的研究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的凝血检验的患者500名,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凝血检验,对照组进行质量控制凝血检验项目的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中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0%,对照组为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凝血检验项目进行质量控制非常重要,其能够有效降低误诊率,对于后期的治疗非常重要,需要引起重视。
凝血检验项目;影响因素;对策;检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加大了医疗方面的力度,进一步促进了医疗事业的发展,对于全自动血凝仪的应用也是越来越受到重视,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应用的过程中其还是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1],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其的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我院选择2015年2月-2017年2月行凝血检验的患者500例,男女的人数分别为242例、258例,在男性患者中最高年龄和最低年龄分别为43岁、18岁,女性患者中最高年龄和最低年龄分别为46岁、19岁。将500例患者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凝血检验,对照组进行质量控制凝血检验项目的检查。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质量等方面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都在清晨空腹采静脉血适量,109 mmol/L构椽酸钠1:9抗凝,离心10 min(2,500转/min),分层,并且取上层的血浆,并且整个过程的检测使用全自动血凝仪。
1.2.2 影响因素 整个检验过程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是设备的安装环境和技术参数存在不匹配的情况、没有按时进行设备的调试工作、没有合理的设置相关参数、试剂选择与保存以及溶解溶液存在问题、患者在进行药物的使用前没有进行药物检查等[2]。
1.2.3 处理方式 对于上述的情况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检查结果,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控制:(1)选择合适的环境进行血凝仪设备的安装,并且需要确保整个过程的震源和热源,湿度要控制在70%以上,环境的温度控制的范围在15oC-30oC,电压需要控制在(220±10)V。(2)在应用过程中需要进行仪器的校正,确保仪器符合相关标准,在使用新鲜的混合血浆进行设备校正的时候需要严格的按照相关标准进行。(3)凝血检验的前1周,严禁使用抗凝、避孕、抗纤溶类等药品。(4)在采血的过程中需要控制好止血带的松紧度,确保穿刺过程的正确使用。
1.2.4 分析方式 对照组患者进行凝血检验的时候主要是使用全自动血凝仪,观察组根据上述的方法进行质量控制项目检测。对两组的数据进行准确统计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有效的进行汇总统计工作,确保检测的数据,同时将数据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检测结果比较 观察组中诊断的准确率达到90%,对照组为7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测结果比较
2.2 误诊原因分析 两组患者的误诊原因分析的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误诊原因分析
3 讨论
检验人员对凝血检验设备检查时要求非常高,从本研究中可以知道,凝血项目的检测会受到设备、样品保存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在进行仪器和设备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保养和调试,从而确保设备能够正常运行。需要加强患者的服药知道,并且要做好血液的样本采集工作。如今,在进行血液的样本采集的时候主要是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在进行血液样本采集之前需要向患者进行注意事项通过,防止影响检测结果,并且需要进行隔离控制,工作人员需要严格的按照规范进行操作。(2)样本处理需要按照专业的方法进行,合理的进行抗凝剂选择,并严格控制使用量和样本量,选择合适的离心机速度、离心时间,在进行血清的吸收时防止出现脂质或者白细胞的血浆层。(3)整个过程中还需要加强血液样本的多个环节控制,包括处理、保存等,确保溶血现象控制。总之,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凝血检验项目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应用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从而能够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度,从而为临床患者身体状况提供更准确的判断。
[1]贺华荣.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4): 396-397.
[2]任婷,郑磊.止凝血检验分析前阶段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及处理建议[J].血栓与止血学,2014(4): 204-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