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健康教育对布鲁氏菌病防治效果

2017-11-22王德武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布病布鲁氏菌防治效果

王德武

(临邑县疾控中心,山东 德州 251500)

探讨健康教育对布鲁氏菌病防治效果

王德武

(临邑县疾控中心,山东 德州 251500)

目的对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防治中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与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在因疑似出现布病进入本疾控中心接受诊治的患者中选取156例,其中72例接受常规防治指导为常规组,84例于常规指导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为教育组,对比两组防治效果。结果给予干预后,教育组布病知识知晓度评分明显较常规组高,且教育组确诊患者1年仅2.9%复发,对比常规组的17.4%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使居民对布病的认知程度提升,使布病得到有效防治。

布鲁氏菌病;防治;健康教育

近年来,在畜牧业发展、检疫不够严格等影响下,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发生率的上升趋势越来越明显[1]。对于此病,需不断对防治措施进行强化,对居民实施到位的健康宣教工作,使居民对此病的认知程度提升,从而使此病的发生、传染减少。为对布病防治中健康教育的实施措施与效果进行进一步探讨,本次研究将156例疑似布病患者分为2组,一组接受健康教育,一组未接受,现将研究过程与结果呈现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15年3月-2016年3月间因疑似布病进入到疾病控制中心进行诊治的患者中选取156例,男性和女性分别为79例和77例,年龄为21岁-67岁,年龄均值(42.3±7.5)岁。所选患者均明确没有认知、精神方面的障碍存在。研究之前与其展开沟通,都愿意配合参与。为方便研究,随机把156例患者分成为常规组72例、教育组84例,客观对两组一般性资料实施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分析可展开。

1.2 方法 72例的常规组给予常规防治指导,主要对布病传染途径、防治方法进行介绍。基于此,84例的教育组接受健康教育:①疾病知识。详细告知布病的相关知识,布病是一种人类、畜类都可发生,且会相互发生感染的疾病,布病发生后,治愈有一定难度,使人们对此病的认知程度提升。②传播途径。对布病的传播途径进行详细介绍,布病可通过人畜相互接触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进行传播。近些年,在流动人口增多、未对城市垃圾进行合理处理、环境受到污染、畜牧业发展等因素影响下,布病发生率不断增多,尤其是饲养员、畜产品加工工人、餐饮从业者、兽医等人员,有较大的患布病危险性[2]。③防治方法。第一,对乳制品、肉制品进行购买时,应该购买有明确检疫、消毒合格标志的产品。第二,对牛羊肉进行食用时,应该煮熟,尽量不要生吃,喝鲜奶尽量煮透。第三,对于布病高危人群,指导其对圈舍、屠宰场、挤奶厂等实施严格的定期消毒,对以上工作产生的垃圾与污物实施严格的消毒与无害化处理。同时,嘱咐以上工作者将个人防护工作做好,对家畜皮毛、流产物等进行接触时,需将手套戴好。第四,对于饲养家畜者,督促其对家畜实施规范的免疫[3]。④病情处理。一方面,详细对布病的常见症状进行介绍,嘱咐受教育者一旦有发热、肌肉酸痛、四肢无力等症状出现时,及时到医疗场所实施诊治[4]。另一方面,对于疑似或已经确诊为布病的家畜,需立即实施隔离,捕杀后实施无害化的处理,使此病的传播得到有效控制。

1.3 观察内容 ①对两组教育前后对布病的知识知晓度进行调查,调查表自制,共100分,分数与知晓度是正比关系;②随访12个月,对两组人员确诊者复发情况进行了解。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数学统计分析以SPSS 21.0软件进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两组布病知识知晓度 干预前,两组布病知识知晓度对照差异不突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干预后,两组布病知识知晓度均有提升,组间对照明显教育组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教育前后布病知识知晓度(Mean±SD,分)

2.2 对照两组复发情况 教育组84例患者中35例确诊为布病,随访1年,1例复发,复发率是2.9%(1/35);常规组72例患者中29例确诊为布病,随访1年,5例复发,复发率是17.2%(5/29)。两组复发率对照,教育组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布病属于人畜共患疾病的一种,有传染性,由机体中有布鲁氏菌侵入所导致,在我国传染病法中被纳入到乙类的传染病中[5]。此病不仅可经人畜接触感染,而且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感染。对于此病的防治,居民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提升极为关键,直接关系到防治效果[6]。而健康教育从布病发生原因、传播途径、防治方法等方面对居民实施宣教,可使居民对此病有正确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对此病进行防治。

本次研究中,接受健康教育的教育组布病知识知晓度评分明显较常规组高,且教育组确诊患者1年仅2.9%复发,对比常规组的17.4%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对布病实施防治时,可积极对全面性的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开展,使布病防治效果提升。

[1]刘立杰,张满花.布病防治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1): 66-67.

[2]王东梅,胡大勇,汪滢滢.浅谈布鲁氏杆菌病的危害和预防措施[J].吉林畜牧兽医,2014,35(2): 64-65.

[3]李春明,孙文莉,刘俊峰,等.牛“布病”的诊疗与防治思路构建[J].农民致富之友,2014(10): 228-229.

[4]韩青忠.布病流行病学暨防治工作调查存在问题与对策[J].兽医导刊,2015(12): 66.

[5]王永斌,杨科彬.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工作要点[J].兽医导刊,2015(16): 137.

[6]叶静丽,王新花.布病的危害及防控措施[J].心理医生,2016,22(21): 254-255.

猜你喜欢

布病布鲁氏菌防治效果
9例布鲁氏菌病并发感染性主动脉瘤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羊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与治疗
引种牛羊时布病防控策略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布病的危害、诊断及其防治
梅里埃API 20NE生化鉴定系统在布鲁氏菌鉴定中的局限性
中蒙医解毒化湿法治疗布鲁氏菌病
蒙药治疗老年性布病81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