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评估与动态监测的护理策略

2017-11-22蒋珍李加玲霍宁侠芦静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重症动态常规

蒋珍,李加玲,霍宁侠,芦静

(西安一四一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0)

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评估与动态监测的护理策略

蒋珍,李加玲,霍宁侠,芦静

(西安一四一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0)

目的分析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评估与动态监测的护理策略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被确诊的160例神经内科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60例患者按照数字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评估与动态监测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干预之前,两组的Fug1-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Fug1-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评估与动态监测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

神经内科护理;重症脑卒中;临床护理评估;动态监测

近些年,伴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老龄化趋势越发明显,神经内科当中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提高,其中重症脑卒中疾病的发生率也逐年呈上升趋势。重症脑卒中患者出现偏瘫为最为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之一,这一疾病会伴有严重的抑郁等并发症,会对患者形成严重的身心影响,导致患者不愿意接受临床医护服务[1-3]。对此,为了更好的提高神经内科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本文以我院重症脑卒中患者为例,探讨临床护理评估与动态监测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并被确诊的160例神经内科重症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60例患者按照数字数字法分为实验组(n=80)与常规组(n=80)。实验组患者男性41例,女性39例,平均年龄为(58.4±6.2)岁,左侧偏瘫44例,右侧偏瘫36例;常规组患者男性40例,女性40例,平均年龄(64.8±9.8)岁,左侧偏瘫40例,右侧偏瘫4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并借助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被确诊。所有患者均无任何明显精神障碍与严重意识障碍,不存在合并性精神或肌肉骨骼疾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在常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评估与动态监测进行护理。具体措施:准确监测并评估患者的病情,主要监测患者的体温、脉搏与心率、血压、瞳孔变化状况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对于病情较为严重或临床症状存在异常的患者在动态监测方面更加严密。对患者的颅内压、血糖、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压疮以及营养风险进行评价。GCS是临床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意识水平障碍评价表,在临床中可以对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非常严密的评价,同时根据评价结果给予患者相应的护理服务。例如,如果患者存在压疮的症状,需要适当的提高患者的下肢,并且督促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预防压疮。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运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状况。采用Fug1-Meyer评价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采用BartheL评价患者的生活能力。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1-Meyer评分、BartheL指数。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差异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干预之前,两组的Fug1-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Fug1-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干预前后运动能力、生活能力对比(Mean±SD)

3 讨论

临床护理评估与动态监测的护理的目的为借助各种护理方式提高治疗手段的整体效果,并且在早期、积极的康复训练的帮助中,促使患者能够更快的进行肢体方面的康复训练,从而降低病程,减少患者的压力,促使患者以更快的速度、更好的康复,从而促使患者能够更快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4,5]。临床护理评估与动态监测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对患者给予及时有效地评估以及针对性的护理服务。例如,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脑疝之前会伴有Cushing征,表现为呼吸频率减慢,同时伴有PaCO2提升的情况。对此,在监测到患者存在上述症状时,首先需要给予患者吸氧,对于存在舌后坠患者,可以采用侧卧位和口咽通气道,从而推动排痰,改善肺部通气功能。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治疗干预之后,实验组患者的Fug1-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组。本研究结果充分证明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给予临床护理评估与动态监测的护理,能够更好的优化患者的预后效果,恢复患者的正常机体功能,促使患者能够更好的重返社会生活,优化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精神、身理压力,提高预后效果。

综上所述,重症脑卒中患者临床护理评估与动态监测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

[1]刘欣敏,高岚.预防重症脑卒中患者误吸的集束化干预护理培训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1): 826-830.

[2]桑文旭,王波,李淑红.三种护理措施在预防重症脑卒中偏瘫长期卧床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中应用比较[J].山西医药杂志,2016,45(24): 2963-2966.

[3]石爱俭.监护设备对重症患者的心理影响与护理措施探讨[J].世界中医药,2016,32(b03): 521.

[4]汪学丽.研究压疮预防护理模式干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效果[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s2): 155-156.

[5]李笑,王金凤,李宁.早期康复护理对重症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与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J].世界中医药,2016,23(b03):866-867.

猜你喜欢

重症动态常规
国内动态
国内动态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国内动态
常规之外
动态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别受限于常规
常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