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切口与传统开放术式单节段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对比研究

2017-11-22顾玉强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融合术节段椎体

顾玉强

(江苏省张家港市香山医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小切口与传统开放术式单节段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对比研究

顾玉强

(江苏省张家港市香山医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目的探讨小切口与传统开放术式单节段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对比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采用PLIF术治疗邻近节段退变进行小切口PLIF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将我院2010年前采取传统开放式PLIF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身体质量指数(BMI)变化以及上、下邻近节段降低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邻近节段退变采用小切口PLIF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使用传统开放式PLIF治疗,建议在临床手术中使用。

小切口;传统开放式;单节段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邻近阶段退变

邻近节段退变属于常见的一种腰椎融合术后并发症,目前,医学上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大部分医学专家认为椎体融合后邻近节段生物力学改变的重要原因是小关节负荷量、椎间盘内压力以及邻近节段活动度的增大[1]。为了研究对邻近节段退变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中对我院收治的行单节段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PLIF)手术的邻近节段退变的80例患者采用小切口和传统开放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采用PLIF术治疗邻近节段退变进行小切口PLIF术治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40岁-65岁,平均年龄(53.6±6.1)岁,平均体质量为(66.5±7.1)kg,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4.0±2.3)kg/m2。同时将我院2005年前采取传统开放式PLIF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41岁-66岁,平均年龄(54.2±6.6)岁,平均体质量为(66.1±7.3)kg,BMI为(24.2±2.5)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式PLIF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小切口PLIF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行气管插管麻醉,取患者俯卧位,腹部架空,并及时调整手术床,确定腰椎呈轻度前屈。采用C臂X线机透视定位腰推病变节段,在患者双侧棘突旁开切口,长度约为3 cm,并将皮肤、筋膜纵向切开,直至推板,采用微型推板牵开,使其完全暴露,但不暴露横突,进针点为下关节突最低点和人字嵴顶点,定位无误后将四枚推弓根螺钉置入两侧,将部分上下推板和关节突关节切除,并将骨块制成颗粒状做成推间植骨材料,并切除推间盘,观察两侧神经根是否有压迫,若没有异常再进行推体前方打压植骨、推体骨性终板以及推间融合器植入。最后将连接杆装上,调整患者体位,锁紧接头,给两侧插入负压引流管。

1.3 评价指标 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评价。记录患者术前术后BMI变化情况和上下邻近节段的降低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BMI变化以及上、下邻近节段降低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情况比较(Mean±SD)

3 讨论

邻近节段退变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工作造成影响。临床上常采用传统开放式PLIF术进行治疗,但是疗效不佳,患者的治疗时间较长,术后恢复较差,不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小切口PLIF术中对多裂肌的影响最大,传统开放式手术可使多裂肌发生废用性萎缩,缺血性坏死,肌肉组织纤维化和脂肪组织沉着以及肌肉萎缩性退变[2]。而采用小切口PLIF术可以避免对多裂肌的剥离,术后肌肉上的瘢痕较小,减少出血量,进而降低缺血性坏死的几率,同时减少了对肌肉的牵拉,最大化的减少对多裂肌的损伤,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的情况一致[3]。小切口PLIF术后患者的恢复较好的原因是对多裂肌的保护和后方张力带结构的保护,这可以预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情况。近年来,因为临床上采用融合术对邻近节段退变患者的治疗越来越多,但是临床发现治疗后的并发症以及对患者自身的损伤情况较为严重,因此,对其开始重视,在医学上不断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患有邻近节段退变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手术治疗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BMI指数变化以及上、下邻近节段降低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邻近节段退变的患者采用小切口PLIF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临床上治疗邻近节段退变的患者可使用小切口PLIF术,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综上所述,邻近节段退变采用小切口PLIF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高于使用传统开放式PLIF治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的VAS评分,改变患者的BMI指数,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建议在临床手术中使用。

[1]周志杰,范顺武,方向前,等.小切口与传统开放术式单节段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对比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15,33(2): 136-141.

[2]陈垍航.小切口与传统开放术式PLI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3.

[3]陈一衡,徐华梓,冯永增,等.小切口单侧固定的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下腰椎退行性疾病中期疗效评价[J].中华外科杂志,2016,48(13): 989-993.

猜你喜欢

融合术节段椎体
顶进节段法最终接头底部滑行系统综合研究
经斜侧方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应用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CT引导下椎体成形术骨水泥渗漏的控制策略探讨
椎体内裂隙样变对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疗效的影响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关节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单侧和双侧内固定联合髓核摘除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的预后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