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干热河谷,助推红河县脱贫攻坚
2017-11-22云南省工青妇干部学校李嘎欧
□ 文 / 云南省工青妇干部学校 李嘎欧
开发干热河谷,助推红河县脱贫攻坚
□ 文 / 云南省工青妇干部学校 李嘎欧
红河县位于云南省南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南部,地处红河谷绿色经济走廊前沿,是红河州对接玉溪市、普洱市的重要门户,是连接昆河高速、昆曼高速两条国际陆路大通道和滇中、滇西、滇东南三大经济圈的交通节点。同时,也是一个集边疆、民族、山区为一体的贫困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国土面积2028.5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6%。全县辖1镇12乡,总人口34万人,世居哈尼、彝、傣、瑶、汉等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5.6%。
党的十八大以来,红河县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综合开发30万亩干热河谷土地助推精准脱贫,促进红河县跨越发展。
气候土壤优势明显
红河县热区土地面积361.53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的17.82%。主要集中在迤萨镇,东至大黑公曼车,西至大羊街乡大水塘,北临红河,南涉及石头寨、甲寅、宝华、乐育、浪堤、大羊街等6个乡海拔在1200米以下土地,农业人口约5.5万人。
红河县红河谷属南亚热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3℃,最低气温7℃,年最高气温39.6℃。区域内降雨的季节性较为突出,多年平均降雨量600-850毫米,从4月下旬至9月下旬,雨季降水占全年总量的82%,年均日照总时数2048.3小时,年积温6200-6800℃。历年相对湿度81%,全年无霜。
土壤主要有燥红土、冲积土、水稻土、壤土等类型,土壤有机质和矿物质含量丰富。而且由于气候炎热,土壤熟化程度高,土壤耕层厚达20-60cm,适宜热区农作物及经济林果生长。
开发条件成熟
干热河谷是红河县难得的资源,但一直以来干热河谷土地利用价值都比较低。红河谷热区传统农业以甘蔗、木薯和粮食作物种植为主。近年来,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全国糖价和淀粉价格低迷,坡耕地作物种植产出经济效益低,造成部分土地闲置。红河急需进一步完善产业规划,培育新主导产业。
红河县委、政府牢牢把握国家“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红河南部山区综合开发机遇,把红河谷热区综合开发作为脱贫攻坚的重大民生工程来推进,规划了30万亩干热河谷土地,通过招商引资,整合产业基地、农业园区、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资源,推行针对性、精准性、实效化扶持,加快现代农业庄园建设,培育一批有基地、有市场、竞争力强、带动面广的龙头企业,促进产业转型发展。
红河谷30万亩热区综合开发分为:阿底坡、牛多乐、红旗山、大黑公、虎街河五大片区。按照“农业农场化、农民职工化、生产园区化、产品标准化”的农业新“四化”要求,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努力打造热区产业发展的“绿色品牌”“生态品牌”。对产品、产业、组织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发展种养殖、科研开发、观光旅游为一体的集约化经营,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农场”,开发一批绿色生态、康体休闲、特色鲜明的“农家乐”旅游项目,使生态农业和观光农业成为红河谷农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开发有序推进
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支撑,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壮大产业”的原则,坚持“总体综合规划一片,基础设施配套一片,土地流转一片,招商引资一片,经济结构调整一片”的总体思路,整合中央有关农田水利交通建设资金和省、州、县发改、财政、农业、水利、国土、林业、畜牧、扶贫等部门相关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苗木补助和符合相关政策的补助,按照“统一规划、项目管理、渠道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以规划整合项目、项目整合资金,提高综合开发资金的使用效率。
先后建成水库17座,全县有效库容总计4165.58万m3,共有干、支、斗农渠4347km,为红河县干热河谷开发保证充足的水源;道路设施完善,2015至2017年改扩建5大片区34条热区开发公路,公路里程274.25公里;电力通信设施完备,热区内电力供应充足,信息网络畅通,区域内均有移动网络信息覆盖,为热区综合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开发。以库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例,流转土地4.1万亩,涉及农户880户,其中贫困户294户。带动就业127户,户均年收入6.3万元以上,基地建成后,预计带动农户700余户,实现就业2800余人。30万亩热区产业建成后,可实现年总产值35亿元,年纯收益20亿元。可提供10多万人的就业岗位。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农户土地得到有效流转,有效提高土地综合利用价值,增加农户收入,村民通过劳务派遣进入公司就业,农民变工人,极大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 赵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