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路径研究

2017-11-22董微微

中国国情国力 2017年5期
关键词:示范区京津冀天津

◎董微微

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路径研究

◎董微微

本文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探究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特殊性,深入剖析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健全创新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完善创新政策支持体系等路径。

京津冀协同;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路径

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简称“天津示范区”)于2014年12月获批,国务院《关于同意支持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中明确指出,天津滨海高新区要结合自身特点,在土地节约集中利用、绿色发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加强与周边省市战略合作,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因此,探索京津冀区域协同视角下天津示范区的建设路径,对于开展区域协同下的创新组织活动、创新资源优化配置研究,并指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天津示范区建设的特殊性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背景和大趋势下,天津示范区的设立、建设和发展过程须始终贯彻 “协同发展”思想。

1.承载京津冀协同发展使命

与中关村、东湖和张江等其他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设立初衷立足于地方经济与创新发展,对本地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不同,国务院对天津示范区的批复明确要求,天津自主创新示范区要加强与周边省市战略合作,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

2.国家对天津的新定位须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下实现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天津的定位是“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要实现“一基地三区”的城市定位,天津需要充分发挥京津冀三地优势协同互动,在大的区域格局视角下提升先进制造研发能力,发挥金融创新对京津冀三地的示范作用。

3.京津冀三地围绕创新链条的分工与合作,为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支撑

从伦敦、北卡三角区等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展历程看,其创新范围呈现从单区域向多区域、甚至全球研发转变,创新空间由单极向多极演化,创新模式由封闭走向开放等趋势。京津冀三地在创新链条上的分工和定位分别为,在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天津打造先进制造研发基地、河北省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京津冀三地围绕创新链条的分工合作,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引领我国和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存在的问题

1.辐射带动和示范引导作用的发挥仍须加强

由于京津冀三地通过协同创新、获取协同效应的价值取向和自身出发点存在差异,导致不同行政区域的利益分割对合作创新效率产生影响。当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创新中心和节点,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下,中关村与天津滨海、河北保定等地合作共建科技园区、产业基地,其辐射作用不断强化。而天津示范区仍处于创新要素、创新资源的吸纳阶段,其辐射带动作用的发挥尚需时间。

2.自主创新效率亟待提升

天津示范区的创新基础较好,创新资源要素的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然而,天津示范区创新资源要素的配置状态并不合理,在“一区二十一园”的发展格局下,不同园区之间围绕吸引创新资源、创新人才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天津示范区与京冀等地的跨区域创新要素流动,受政策差异、体制障碍等因素制约仍存在诸多壁垒,制约了整体自主创新效率的提升。

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仍须提高

科技型企业在推进技术创新转移转化、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协同创新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天津示范区在全国率先启动“小巨人”计划,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不断承担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由于技术创新具有不确定性、技术创新转化成本较高,天津示范区的创新成果产出目前仍未大规模产生,尚未突破创新产出阈值,致使企业技术创新效率不高。天津示范区应探索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收益的政策路径,不断优化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企业整体创新能力。

4.科技成果产业化效率仍须进一步提升

围绕天津示范区建设的重点产业的关键技术领域,进行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进而取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形成产业发展的创新源动力,这是天津示范区建设的根本目标。然而,要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需要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如创新环境、市场需求、转化主体和资金支撑等,这是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普遍性问题。天津示范区还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有效支撑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问题。

5.跨区域创新体系和政策体系仍须进一步完善

当前,京津冀三地在区域创新协同发展规划、重大科技政策与项目建设等方面已形成一定的协作机制,然而,京津冀跨区域创新体系还不够完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示范效应与作用发挥仍受到地域限制。跨区域的人才流动机制、创新创业政策仍存在较大差异,跨区域产学研合作体系、研发转化平台、技术人员与高端人才的交流机制仍须进一步健全。因此,探索以天津示范区为载体,发挥其政策优势与示范效应,形成优势互补、区域互动的良性机制,对促进整个京津冀区域形成完善的协同创新体系至关重要。

建设路径

1.产业发展路径: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

创新型产业集群是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是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创新和降低创新不确定性的重要途径。立足天津示范区比较优势和发展基础,统筹新兴产业空间布局,着力打造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轨道交通和智能装备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壮大发展以新能源汽车、绿色电池、风电、光电和智能电网等产业链为主的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围绕集成电路、智能交互、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领域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围绕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生物试剂、健康产业和现代中药等领域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集群;围绕节能产业、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和海水淡化等领域打造节能环保产业集群。

2.创新生态路径:构建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是指企业、政府、高校院所和天使投资等多种创新主体以协同创新、产学研合作为目标进行的优势互补、协同互动、知识分享,通过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的耦合,提升创新能力的整个创新生态系统。通过构建跨区域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天津示范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与中介组织的资源优势,以知识分享、协同创新为主要内容构建社交网络与创新网络,促进跨学科、跨领域主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促进高端创新人才的集聚与互动,为企业之间创新合作提供载体,搭建全方位优质资源对接及互动增值的多元应用服务平台。同时,鼓励知名创业服务机构在天津示范区设立分支机构,推动“创客”体系建设,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地生根。

3.创新服务平台:实现公共服务区域共享

创新服务平台在推进创新成果转化、促进区域创新协同体系建设、提升创新效率上具有重要作用。为推动京津冀创新协同发展,应充分发挥天津已有的创新服务平台功能,发挥天津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和拓展创新服务平台在京津冀三地的共用共享。

(1)搭建科技成果交易服务平台。依托北方技术交易市场的基础和优势,按照专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构建科技成果信息发布、研发转化信息对接和知识产权转让等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搭建跨区域知识产权平台,推动知识产权京津冀区域联动。深化知识产权协同,提升知识产权开放发展,创新知识产权转让体制机制。

(3)搭建孵化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根据天津示范区不同园区的特色与优势,建立多层次、多种类型的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孵化器等载体,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共同参与建设孵化器,助推成果转化。

(4)加快构建企业信用评级服务体系。以滨海高新区为龙头,牵头组建和完善信用促进专业化机构,联合人民银行、各园区管理机构和中小企业,联手打造全市初创期小微企业信用评级服务体系。

(5)创新构建政府服务银企对接新平台。打破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和企业上市服务三个传统平台相对独立运行的格局,深入整合现有平台资源,将不同类型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汇聚起来,提高其融资能力与融资效率。在具备一定基础的前提下,实现京津冀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的互通互融。

4.人才培养路径:健全创新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

健全人才培养与流动机制,积极引进海外留学人才及国内科研人员到天津示范区创新创业。

(1)推进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创新。创新高端人才跨体制、跨区域和跨部门流动机制,促进人才在天津示范区内自由流动与高效配置。

(2)引导和支持创新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向示范区集聚。引进人才政策逐步向“有效使用”转移,建立高端人才来示范区从事阶段性、攻关性工作的小环境,提高引进智力的利用效率。

(3)加强科技创新型企业高端管理人才培养。加强优势产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研究与开发中层骨干队伍建设,采取院地、校企和政企等多种模式培养创新人才,加强产业技术工人的专业技能培训与文化素质提升。

5.政策创新路径:完善协同创新的政策支持体系

(1)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加大对天津示范区内创新平台的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京津冀创新平台专项发展资金,支持创新平台升级,对区内创业服务机构、优质创业项目给予补贴和启动资金,为创业人员提供专业化的创业指导与培训。

(2)创新科技金融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风险投资领域,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信贷补贴,并给予适当税收优惠,特别是加大初创型科技企业扶持力度,完善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

(3)完善支持企业成长的政策措施。针对创业企业生命周期和不同阶段的政策需求差异,采取适合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举措。对处于种子期和初创期的企业,从技术平台、创业导师、融资服务和信息服务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服务。对于成长期企业,给予融资指导、上市服务及战略规划等方面的扶持。对于龙头企业,研究制订支持其走向国际化发展的相关政策。

★本文系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京津冀视角下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编号:TJLJWT16-00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京津冀及城市群发展研究中心)

TU984

: A

10.13561/j.cnki.zggqgl.2017.05.016 ■ 编辑:张涵

猜你喜欢

示范区京津冀天津
如果天津有“画”说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守护天津卫 “疫”线显担当
天津之旅
《天津之眼》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向纵深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
今年前两月中关村示范区企业共申请专利12609件
图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