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撑起“一带一路”公共外交半边天
2017-11-22王娅奇
王娅奇
妇女撑起“一带一路”公共外交半边天
王娅奇
随着“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逐渐拓展和深入,以妇女、女性、性别平等为主题或特色的活动日益增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妇女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促发展的模式正处于不断摸索和机制化过程中。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女性公共外交要注意发展以下四方面:充分发挥女性的性格优势和能力优势、增加妇女在各层级“一带一路”外交中的参与数量、现有“一带一路”妇女活动的相互学习与合作、与性别平等的全球治理进程相协同。
早在建国初期,毛泽东主席就提出“妇女能顶半边天”,这是对当时合作社内部男女同工同酬的支持,也是动员女性力量参与新生国家建设的需要;从《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对照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我国基本实现了妇女解放与社会发展同步,大量女性广泛活跃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教、社会公益等各领域;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6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中国性别平等国际排名第99位,这对于一个拥有数千年封建历史、14亿人口和地区性民族性显著差异的东方大国来说实属不易。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与更加强调公平正义,妇女的潜力和角色正在众多领域得到进一步开发和显现;在“一带一路”公共外交的诸多平台,妇女议题受到关注,妇女能力得到重视,妇女价值得以发挥;女性已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公共外交力量,推动着“一带一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以及构建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的宏伟目标的实现。
“一带一路”公共外交中的女性活动
现有与妇女议题相关的“一带一路”活动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妇联主导项目、民间团体有关女性角色的活动、女性国际会议等,议题涵盖文化传承、经贸交流、女性就业、女性社会地位、女性推动“一带一路”发展等。
妇联对接“一带一路”项目。2013年以来,咸阳市妇联先后组织妇女群众参加“陇原巧手”妇女手工编织产品展销会、“我的家乡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陕西省女摄影家作品展”以及“指尖上的丝绸之路”系列活动,立足于所在地理位置的特定文化内涵,发展当地妇女的民间技艺,传承历史与文化,扩大“一带一路”在基层妇女界的影响,使“一带一路”成为每一位妇女有机会参与并展示自己的平台。2015年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妇联成功举办2015中阿博览会—妇女论坛,这是自治区妇联主动落实“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开放宁夏建设”的实际行动,参与方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各界妇女代表、中国妇联代表和女性企业家等。此次活动侧重于国家间经济融合与贸易畅通,涵盖国内外广大经济界女性,对于更好发挥女性在经济领域的作用以及促进国内外女性同胞交流合作与情感沟通等不无裨益。另外,全国妇联也极力推动各界妇女的国际交流,并为地方妇联搭建平台。
民间团体推动“一带一路”进程中的妇女角色。2013年由马来西亚陕西商会会长王云珍创办的“新丝路智慧女性俱乐部”及“西安新丝路国际交流促进会”,致力于推动女性在“一带一路”民间公共外交中发挥柔性力量,塑造群体影响力。这两个已拥有来自法国、阿根廷、喀麦隆、巴西、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等11个国家百余名志愿者的爱心组织,践行“经贸落地、公益先行”理念,致力于“一带一路”上的民心相通,近年来陆续组织了商务礼仪与传统文化沙龙、新丝路车友俱乐部、“丝路女性话未来”座谈会、慰问养老院老人公益活动等;也与陕西省洛川县政府联袂打造新丝路苹果产业联盟,与中国农业健康产业联盟推进中韩双边贸易,和铜川市耀州区孙塬镇共同组建中国第一支留守儿童足球队“新丝路孙塬少儿足球队”;参与“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论坛、“一带一路”机遇下的企业转型与发展高峰论坛、洛川苹果“重走丝绸之路”—哈萨克斯坦大型文化商贸交流活动等:通过主办、合办、参与等三种方式在经贸、文化、公益等领域开拓“一带一路”女性民间外交的多彩平台。
女性国际会议。2015年6月,第十届中国—南亚女企业家圆桌会议在昆明举行,这是由双方妇女和女企业家共同搭建的“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平台。2016年7月,首届主题为“责任担当与发展共享”的“一带一路”亚太女性高峰论坛在深圳举行。同年9月在第五届中国—亚欧博览会框架下举办的主题为“妇女创业就业的机遇和挑战”首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妇女论坛,下设“互联网+”女性发展空间、女性领导力与经济效益、妇女创业与就业三个分议题,有近30名来自丝路沿线各界女性精英参会。2017年3月,由博鳌亚洲论坛秘书处、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女性圆桌会议,主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一带一路’建设:女性贡献与发展”。期间,众多专家就女性教育、女性发挥建设作用、女性领导才能培养、男性角色的调整、性别多样化和文化多样化、生活方式平衡性等问题发表前沿观点。从上述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女性国际会议可以看出,会议主办方较为多元,关注议题较为多样,学理性较为强,其中许多还是性别平等全球治理进程中的重大议题,具有很大的理论研讨和实践推进空间。
“一带一路”女性公共外交的发展空间
“一带一路”女性公共外交已取得不小成就,获得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但形式上相对单一、机制间合作程度不高、女性参与数量不足、理论化程度不够,这些都是未来拓展“一带一路”女性公共外交空间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充分发挥女性的性格优势和能力优势。女性独有的宁静之力、柔弱之力在沟通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不同文化背景、民族种族、年龄段、生活阅历的女性的理念和知识结构不同,其中有许多值得推广和交流的闪光点。另外,面对沟通不畅、矛盾和误解等,女性工作者往往更具备调解和协调能力;女性的语言优势、做事细致、隐忍与坚强、可塑性强等特征在推动政治、经贸、文化项目中都能发挥独到的作用。“一带一路”强调的“五通”,最终要归于民心相通,因此要为女性充分发挥性格和能力优势提供更为广泛高效的平台。
增加妇女在各层级“一带一路”外交中的参与数量。“一带一路”需增加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负责人群体中女性的数量。在“一带一路”有关经贸合作、民间艺术、文化旅游、社会治理等领域,女性工作者尚有巨大潜力值得开发。在扩充队伍过程中如何避免形式上扩充而无实权、如何真正培养政界学界企业界的女性精英,则是需更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
现有“一带一路”妇女活动的相互学习与合作。现有的妇女活动类型在各自领域具备一定的经验与优势。妇联主导的交流与经贸活动号召力强,是沟通基层妇女与丝路沿线妇女的重要平台;民间团体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工作内容带有鲜明的地区性理念性特征,事务设置细致丰富和机构常态化是他们的优势;女性国际会议通常附于在某一更高级别的会议议程内,其常态化和重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但也正因为拥有更广泛的平台,女性国际会议关注的议题更为前沿和深入。三种模式目前都处于摸索、创新、发展过程中,其主体都是“一带一路”女性公共外交事业的中坚力量,各机制间需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分享和学习经验教训。短期来看,合作的基点可以是地区,如“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内外城市;也可以是议题,如女性教育、女性促进丝路经贸合作、家庭和谐等。长期来看,可以基于前期合作的经验,将针对某一地区或某一议题的机制常态化,形成“一带一路”经贸层面或文化层面的固定议程,集中力量解决问题。
与性别平等的全球治理进程相协同。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中国北京召开,会议发表《北京宣言》并形成包含12个战略目标在内的《行动纲领》。然而,多年来,在全球几乎所有领域都缺乏相应行动以推进妇女和女童生活的真正转变。自1947年联合国妇女地位委员会成立,至2016年《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出台,联合国一直致力于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性别平等。然而,性别平等议题的全球治理面临国别性和私人性的多重复杂状况,推进效果不佳。“一带一路”女性公共外交不仅关注国家层面的宏观发展,也注重微观层面实现女性的人格尊严、培养自立能力、提升社会地位等,这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目标5——“实现性别平等,增强所有妇女和女童的权能”及其下属9项条款有诸多共通之处。体系层面全球治理所拥有的权威、资源及经验,与国家层面“一带一路”女性公共外交相结合,有望形成更为有效的治理途径。
推进性别平等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女性完全有必要而且有能力在公共外交领域发挥更大作用,而女性公共外交的成果也将惠及丝路沿线国家的妇女、儿童、男性和家庭,这无论对于国家间实现“五通”还是全人类可持续发展都意义重大。
王娅奇: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家庭发展与妇女权益保障研究中心讲师,外交学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