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源“壮大”旅游产业
2017-11-22孟宝民
◎文/孟宝民
文化资源“壮大”旅游产业
◎文/孟宝民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提升旅游内涵,旅游兑现文化价值。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不断改革创新,做强文化旅游,讲好陕西故事。
项目拉动,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在旅游项目的带动下,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深层开发。
2013年,31个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全面启动。为保护好历史遗存,在建设中按照“以城镇为依托,以文化为形象,以旅游为路径”的方针,不搞大拆大建,尽量延续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留住文化“活”形态,让文化的种子、文化的魂魄能够沉淀、生长,使其变成可呈现、可体验的旅游产品。
目前,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铜川市耀州区照金镇、蓝田县葛牌镇,以商贸文化为主的山阳县漫川关古镇、镇安县云盖寺镇、宁强县青木川镇,以宋金文化展示为主的丹凤县棣花古镇,以汉中三国文化为主题的诸葛古镇,集驿站文化、知青文化为一体的文安驿古镇等一批文化旅游名镇成功推向市场。
31个文化旅游名镇中有青木川、照金、华阳、九成宫、漫川关和棣花镇等6个镇核心区域及马栏镇马栏革命旧址、双石铺镇凤凰湖、凤鸣镇周公庙、留侯镇张良庙、武侯镇武侯祠等5个景区成为4A级景区,建成中国历史文化名镇3个,全国特色景观名镇10个。
文化旅游古镇景区已经成为陕西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全省文化旅游发展新格局,不仅繁荣了一方经济,更让当地灿烂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美食文化等得以传承。据统计,2016年31个文化旅游名镇共接待游客2009.08万人次,旅游收入93.8亿元,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龙头。
挖掘内涵,让静态资源“活”起来
近年来,我省坚持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利用声、光、电等元素和现代展示方式,打造文化视听盛宴。
华清宫景区上演的大型山水历史舞剧《长恨歌》已经成为我省一张金灿灿的文化旅游名片;延安唐乐宫倾力打造的《延安保育院》被誉为全新红色演艺精品;诸葛古镇推出的《出师表》实景演出全景展现了诸葛亮忠贯云霄的一生,将三国文化全新演绎;于今年1月盛大首演的《法门往事》再现了真实人物舍身护法的传奇故事,以互动体验式的演出展示了陕西佛文化的博大精深;《12·12》西安事变大型实景影画还原了中华民族在危难时刻的艰难抉择。凤县打造的《凤飞羌舞》生动诠释着羌文化魅力;商南县推出的《风云闯王寨》在战马嘶鸣中重现李闯王的传奇人生;袁家村上演的《风情袁家村》以情景舞台秀的形式生动再现了袁家村丰富民俗生活的时代变迁。
这些演艺产品让我省存在于无形的深厚文化“活”了起来,以生动、唯美的艺术形式为游客展现了一幕幕文化故事,极大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塑造品牌,深度传颂陕西文化
经过对旅游节庆活动的精心策划,陕西成功塑造出丝路文化、秦岭文化、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文化品牌。
2013年5月19日“中国旅游日”,省旅游局首次策划推出大型主题活动——“秦岭与黄河对话”。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围绕如何把陕西历史文化、自然生态、人文精神之美与旅游业高度融合、共生共荣展开对话。目前,“秦岭与黄河对话”已经连续举办4年,成为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也成为我省文化旅游的又一形象符号。
面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重大机遇,陕西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总目标,大力打造“以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风情体验旅游走廊”文化旅游产品。2014年,策划组织国内首个以“丝绸之路旅游”为主题的行业盛会——“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紧抓丝绸之路文化主线,突出打造丝绸之路起点文化品牌。三年来,展会吸引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和国内各省市旅游部门、旅行商、游客走进陕西,切身感受陕西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盛况。
近年来,汉中油菜花海节、安康龙舟节、秦岭生态旅游节等活动,充分挖掘当地文化内涵,策划包装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既张扬了文化自信,又形成了新的旅游聚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