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在乡村生态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7-11-22云南民族博物馆科研部黄海耘
□ 文/云南民族博物馆科研部 黄海耘
民族文化在乡村生态旅游中的地位和作用
□ 文/云南民族博物馆科研部 黄海耘
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态,并不完全由该民族的生态环境所决定,然而生态环境对于文化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却是毫无疑义的。很多民族所具有的某些鲜明的文化特征,一定程度上是生态环境影响和作用的结果。文化与生态环境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构成了一个个奇妙无比的文化生态景观,它们就是乡村生态旅游必不可少的资源。
(一)乡村生态旅游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正是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异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满足了旅游者求新求异求美的精神文化需求,激发了其千里迢迢前来游览观光的动机。所以,没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就没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我们的乡村生态旅游也就失去了它的生命力。换言之,少数民族文化一旦失去了其传统与特色,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中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乡村生态旅游是利用民族地区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利用当地有特色的地理资源、生态资源走乡村生态化旅游道路。这种旅游形式之所以能存在并发展下去是因为现代化的经济发展浪潮给它提供了一个发展的空间。
传统文化是特定社会和自然条件下的产物,特定环境是传统文化生成和保持的土壤。因此,当这种环境丧失和改变时,传统文化也必然难以生存或保持原样。许多在原本生产条件下使用的生产工具无论如何在当代已不再有使用价值,它们被淘汰和消失也将成为必然,而那些适应原本生活状态的生活器具和习俗也将随着现代生活的来临而失去生存的意义。
现代化是一个进程和手段,传统文化在乡村旅游中的生命力是在现代化的社会中给予的,所以保护传统民族文化就等于是保护了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根基。现代化的社会中“保护中开发,开发中保护”是一条很重要的原则。这就要求旅游开发在决定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前必须对民族文化有一个全面和清楚的了解,以便能够准确把握民族文化的特点,将其中有价值的部分正确地阐释给旅游者,避免因盲目和功利性的开发对民族文化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所以,在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中孕育着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必须在现代化的社会中用现代化的手段展示给社会和人们。
此外,在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一个重点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必须在当地的文化承载力以内。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承载力是旅游发展考虑的一个重要内容。一般情况下,当弱势文化与强势文化相遇时,往往是弱势文化受到强势文化的影响与冲击。所以处理好文化和经济的关系,处理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是乡村生态旅游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三)乡村生态旅游中的经济功能与社会文化功能关系
乡村生态旅游既要推动当地的经济发展又要做好对当地文化的保护。文化生态保护与发展旅游并举,才是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在发展中,它的经济功能和社会文化功能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旅游发展所得的经济效益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保护有积极的正面作用和影响,所以保护文化和旅游开发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文化生态保护、保存得好,旅游便有了好的资源,就能吸引游客;旅游热了,经济效益好,又可为更好、更有效的保护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物质条件。所以,旅游固然会带来强烈的商品经济的诱惑,但它毕竟只是外因,如果内因缺乏抵御的文化机制,那么就容易变得低级和庸俗;如果内因具有稳定和成熟的文化机制,就可以有效地防止文化堕落。
(四)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可持续发展
乡村生态旅游必不可少的因素就是民族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旅游资源包括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的对象包括良好的生态系统和逆境生态景观;生态旅游实践有助于环境保护和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同时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消极影响。所以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实施生态管理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把文化渗透到生态旅游中是一项可行之举。生态环境的生态平衡程度,决定了旅游资源的生命周期,只有保持生态平衡的生态环境资源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资源,所以生态、经济、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是现代化旅游发展的一个可行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