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
2017-11-22陈耀
文|陈耀
红色文化
海南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
文|陈耀
红色旅游,是利用红色资源开发的具有特别教育与宣传作用、能促进各地特别是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旅游产品和旅游业态,是集专项旅游、形象宣传、教育研学、扶持“老区”经济、发展先进文化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意义的创新性实践,是独具中国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文化品牌。
海南红色旅游资源丰富
海南红色旅游资源可谓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海南有大小红色资源点500多处,其中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海口琼山区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琼海市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定安县母瑞山革命根据地纪念园、万宁市六连岭革命烈士陵园、文昌张云逸将军纪念馆、临高角解放公园、海口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等还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海口—文昌—琼海—五指山线”也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但实际上,只有琼海市红色娘子军雕像和红色娘子军纪念园被纳入海南旅游线路产品并向游客推出。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伊始,旅游线路产品中就有红色元素。《羊城晚报》曾组织大众评选出“海南5日游”黄金线路,红色娘子军雕像是其中重要的观光点,游客到此都要摄影留念。此旅游线路延续多年。此后,琼海市进一步开发红色旅游景区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得到国家和省专项资金支持。该景区最大特色,是请当时健在的红色娘子军老战士入园,游客可同老战士交流,一度办得红红火火。以红色娘子军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得到游客认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多年前电影《红色娘子军》和同名芭蕾舞剧在全国取得的巨大影响。
此外,2007年定安县推动南部四镇和母瑞山农场以母瑞山革命根据地为核心的整体开发,结合乡村生态旅游和当地历史文化,以“绿岛红区,古色古乡”为品牌,打造融“红色+绿色+古色”的综合性“百里百村”旅游项目。该项目得到了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旅游行业组织及媒体的广泛支持,但由于种种原因,项目发展较缓慢。海南其他市县也曾利用革命纪念园、馆等红色资源进行旅游开发,期望能作为红色旅游产品纳入海南旅游产品体系,但总体上效果不明显。
海南有关部门和市县一直在努力发展红色旅游。但是,同国内蓬勃发展的红色旅游和本省基于优质生态环境的滨海旅游相比,海南红色旅游发展一直处于“绿肥红瘦”的滞后局面。与全国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占国内旅游总数1/4的成果相比,海南红色旅游景区接待游客数量在全省游客总数中的比例微乎其微。
海南红色旅游发展滞后的原因
海南红色旅游发展滞后有多方面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在理念、认识、运作等方面缺乏创新。
一是海南红色资源缺乏比较优势。按照常规认识,红色资源中最重要的是具有高知名度的革命圣地,如与党的老一辈革命家、国家领导人、有全国影响力的英雄直接关联的重要纪念地和重大事件发生地等。这样的红色资源能得到政府更多的重视与群众更广泛的认同,在开发资金支持和吸引客源市场等方面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相对而言,海南红色资源虽多,但是比较优势不足,由此影响了对海南红色旅游的认识深度和重视程度。
二是对海南红色旅游规划重视不足。海南长期以来没有真正的红色旅游专项规划。套路型、通用性的规划思路,缺乏对海南红色资源的特别理解和深入挖掘,缺乏针对海洋型、岛屿型区域特点的红色旅游产品的谋划。这导致海南发展红色旅游宏观上缺乏科学部署,微观上缺少具体指导,以致海南红色资源开发层次浅,没能形成具有海南区域特点的有品牌、成规模、上档次的红色旅游景区,也没有配套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从而影响了海南红色旅游发展水平。
三是海南红色旅游缺乏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性运作和特色化经营,缺乏同其他资源的结合以及相关产业的对接。一些拥有和管理红色资源的单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到位,有的仅靠政府公共财政有限的投入运作,既缺乏同社会力量合作开发红色旅游的积极性,又缺乏有效吸纳利用社会资本开发红色旅游的办法,守着资源“等、靠、要”,自然会“门前冷落车马稀”。
海南红色旅游的创新发展
发展旅游的核心内容是资源、市场、产品,红色旅游也不例外。海南是我国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和省域国际旅游岛,其红色旅游必须有别于内地。但以常规认识看,海南红色资源缺乏比较优势,且岛屿型经济缺乏内需,旅游的主要市场在岛外。如何找出海南红色资源的比较优势,开发具有海南鲜明特色的红色旅游产品,是吸引规模巨大的岛外客源市场的关键。
2013年,习总书记视察海南时指出,“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经济特区,后发优势多,发展潜力大,要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范例,谱写美丽中国海南篇章。”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虽是对整个海南而言,但对海南红色旅游发展同样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与全国相比,海南红色旅游虽属“后发”,但发展潜力很大。而由发展潜力变为发展成果,则要深刻理解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既要敢“闯”善“创”,又要围绕“海南篇章”做出特色。这就需要创新发展海南红色旅游。
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部署,中国进入大众旅游、休闲旅游和全域旅游“三游”叠加的格局,为创新发展海南红色旅游提供了政治、经济和旅游转型升级等方面的背景。
(一)创新认识,凸显海南红色资源三大鲜明特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以新的理念来衡量和评价红色旅游资源。为祖国统一、维护主权、人民幸福作出贡献的代表性人物和事件,都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阶段红色旅游资源。因此,既要注重战争年代的红色资源,又要关注和平年代的红色资源;既要注重领导人物,又要关注“草根”英雄;既要注重典型的红色资源,又要关注维护国家海洋主权和南海区域稳定的历史资源。由此认识海南红色资源,可见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草根”性。海南借助《红色娘子军》文艺作品的宣传效应,洪常青、吴琼花作为基层战士和群体英雄的艺术形象代表,使历史上的红色娘子军成为具有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度的经典性红色资源。由此得到的启示是,借助文艺作品和其他适合方式,基层的“草根”性红色资源同样可以产生巨大的知名度。琼海潭门渔民视南海为“祖宗海”,在古代就总结出南海导航指南“更路簿”。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以潭门为主的海南渔民继承历代传统,坚守在广阔的南海耕海牧鱼。他们是为维护我国南海主权起到特殊作用的“草根”英雄,其事迹如果得到深入挖掘、提炼并借助文艺形式很好地宣传,应能成为新时代的“红色娘子军”。创新认识,则基层的“草根”性非但不是比较弱势,还体现出海南红色资源的一个特点,从另一层面丰富了我国红色资源的内容。
二是海洋性。无论是解放海南岛的渡海作战,还是收复被越南强占岛屿的西沙之战;无论是几十年来守卫南海岛礁的战士以苦为荣的平凡与伟大,还是近年开发南海的突出成就,都显示了海南红色资源中的海洋性。此外,如将红色基因联系历史文化基因,则汉代伏波将军马援平定交趾叛乱、维护国家稳定的事迹,就使海南红色资源的海洋性有了更久远的历史传承。大海之蓝,构成了与内陆省区红色资源一脉相承的革命精神和迥然不同的特色体现。
三是国际性。海南历史上的“下南洋”形成大批海南华侨。抗日战争爆发,海南华侨为抗战出钱出力,前赴后继回乡抗日,显示出伟大的爱国情怀和英雄壮志,促使中共中央发出“要把琼岛创造为争取九百万南洋华侨的中心根据地”的指示。上世纪,当一些国家迫害华侨时,我国在万宁兴隆专门设立华侨农场接纳和安置归侨,显示了祖国对海外游子的关爱。改革开放新时期,博鳌亚洲论坛成为我国首个非官方、非赢利、定期、定址、开放性的国际交流平台,我国领导人和各国首脑、各界代表人物在此共同发出“亚洲声音”。海南红色资源的国际性,是打造红色旅游产品新亮点的重要元素。
(二)创新开发,促进海南红色旅游产品融合发展
随着旅游发展和消费时尚的变化,我国旅游进入转型升级阶段。以革命历史中名人名地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旅游,在新形势下将以更生动的体验形式表现,向更广阔的范围发展。作为红色旅游“后发”地的海南,在新的历史时期既要借鉴内地发展红色旅游经验,更要根据本地红色资源和旅游市场特点,结合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试验田的重要定位,创新推进红色旅游的发展。
一要注重结合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利用“一带一路”倡议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的契机,突出红色资源的国际性特点,着力红色旅游的国际化开拓,开发具有国际元素的红色旅游景区,形成红色旅游的国际化经典;
二要突出红色资源的海洋性特点,将“红色基因”与中华海洋文化对接,重点开发体现国家海洋战略和南海战略、红蓝结合的海洋型红色旅游产品,丰富我国红色旅游产品体系;
三要结合文艺形式和现代网络的多种媒体形式,借鉴将“琼崖女子特务连”提升为“红色娘子军”的案例,对诸如潭门渔民、屯垦戍边、特区开放中的“草根”型群体事迹加以提炼与宣传,使其成为高知名度的红色资源,开发大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旅游产品;
四要同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结合,发展红色旅游既要对接海南具有优势的海洋、度假、健康、研学、乡村、生态、专项拓展等旅游业态,也要在其他旅游产品中植入“红色基因”,开发虽非典型的红色旅游,同样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爱国主义等教育功能的“红色基因”旅游产品,扩大红色旅游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三)创新海南红色旅游的建议
一是重视对发展红色旅游工作的统筹指导,设立省领导牵头的红色旅游创新推进领导机构,将红色旅游作为不同于其他旅游的、具有重要教育功能和助力老乡奔小康的重要工作,在新的发展阶段对红色旅游予以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尽快改变海南红色旅游发展的滞后局面。
二是按照创新发展理念,在“多规合一”统筹指导下,贯彻习总书记关于发展红色旅游的指示精神和《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组织修编《海南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真正做到在科学规划指导下创新推进红色旅游。同时,指导有关市县和企业编写本地红色旅游发展规划或项目规划,为高水平开发提供规划保障。
三是建立海南红色资源库和红色资源保护体系,一方面保护、提升现有红色资源和革命历史文化遗产;另一方面在加强海南红色旅游专项研究基础上,组织对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和提炼,为吸引多方面投入发展红色旅游做好准备。例如,2013年4月,习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相关活动结束后深入海港、乡村调研,期间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显示了对人民群众的深切关怀。“老乡论”构成了习近平思想的特色内容,是海南宝贵的红色资源。
四是组织专门力量,提供专项经费,策划海南红色旅游特色项目,形成红色旅游项目储备,实现以项目招商选商,推进红色旅游与优质自然生态、特色历史文化、海南民族风情、新型旅游业态等融合发展,培育一批红色文化主题和海南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
五是注重创新开拓红色旅游市场,将红色旅游同会展旅游、奖励旅游、节事旅游、研学旅游、旅居度假等市场对接,将海南红色旅游打造成为吸引游客的特色旅游。
按照习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突出海南红色资源的特点,发扬海南“23年红旗不倒”对信念坚守的精神和对事业坚持的态度,从多方面创新推进海南红色旅游,完全可以取得突破性增长并走上跨越式发展的道路。
(本文系省旅游委专项研究课题、海南红色文化研究与资源开发论坛专题论文)
本文责编/曹秋秀 邮箱/3648011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