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习魅力无限
2017-11-21张卫卫
张卫卫
摘 要:探究性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探究性教学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
常言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小学教师要在教学中,采取多样而有效的方法,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乐于学习英语的情感,促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探究性教学方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一、探究性教学方法的含义
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当前教学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二、探究性教学方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我在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探究性教学方法的优势,进行了有效的探索与尝试。
(一)探究性教学方法在语法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探究性学习方法对于语法知识的教学可谓是大有裨益,孩子们在探究活动中感受并体会语法知识。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我是怎样利用探究性教学方法进行语法教学的。
1.任务型教学,引导学生作业探究
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Unit 5 Do you like pears?时,我设计了前置性作業单,让学生在课前尝试探究了冠词a和an的用法。
你会填吗?(选词填空a/an)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________apple(一个苹果) ________pear(一个梨)
________banana(一根香蕉) ________orange(一个橙子)
学生在经过了前置性作业探究之后,课堂中的学习更加有目的性了,也更主动了,学习效果也有了明显提高。
2.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
在教学PEP五上Unit 3 My favourite food时,我首先呈现多个西红柿和多个土豆的图片,要求学生自主探究tomato和potato这两个名词的复数,把正确和错误的复数形式都呈现出来,要求学生进行选择或判断,让孩子进行自主思考这两个单词的复数形式的变化规则。通过这样的自主探究活动,学生明白了以字母o结尾的名词复数形式要加es。
3.培养探究思维,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我在教学六上Unit 3 My weekend plan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be going to 结构的用法,在情境中操练了What are you going to do?I am going to ... 这组重点句型后,我抛给学生一个问题:
What can you find?(你发现了什么?)
I am going to take a trip.
I am going to the supermarket.
I am going to see a film.
I a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孩子们在小组的合作探究中,明白了be going to 后面跟动词原形或地点的用法。
综上所述,探究性学习方法将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内化语法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探究性教学方法在口语训练中的有效运用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刺激学生进行语言输出,这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四年级下册Unit 4 At the farm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制作蔬菜、水果单词卡片或准备实物,并要求学生尝试用以下的句子描述自己准备的蔬菜或水果:
Look at the ____. It is (so) ____.
Look at the ____. They are (so) ____.
课堂中,孩子们举着自己准备好的图片或实物,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在课堂中表达得流畅、自如,自信心也更足了。
(三)探究性教学在语音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要能根据拼读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探究性教学方法是能够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心理需要的一种高度有效的教学方法。
我在教学PEP五上Unit 1 Whats he like?的语音部分时,我先让学生听了有关的歌谣,接着把相关的单词板书在黑板上:baby,candy,sorry,然后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自行探究字母y的发音。
在教学PEP五上Unit 1 Whats he like?lets learn中的单词kind时,我出示了fine,life,nine这几个单词让学生认读,然后让学生根据发音规则,尝试读单词kind。
三、探究性教学方法的作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探究性教学方法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探究活动中,孩子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也在不断增强。探究性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较深入地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