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情感表达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2017-11-21胡静
胡静
【摘要】 音乐教学不仅只是让学生掌握音乐的技能、技巧或者演唱几首歌曲,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与审美水平,并能以此愉悦心情、陶冶情操。
【关键词】 音乐教育 音乐情感 鉴赏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0-126-01
一、学习音乐的初衷是什么
雨果先生曾说过: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字母、一把是音符。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看透音乐的本质作用,不是为了培养音乐家,而是为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使人类的智慧文明得以传承下去。每一个孩子在幼年时优秀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安抚情绪,还可以陶冶情操,激发音乐天赋。但在当今社会,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音乐的理由早已偏离音乐的本质作用。攀比、考试加分,更有甚者,将音乐直接做当作日后生存的技能。在这种功利性与工具性的学习动机引导下,不仅孩子失去了学习音乐的乐趣,也使得音乐教育失去了它的真正的价值。
现在的中学生爱听音乐的很多,但主动听古典音乐或者民族音乐的很少。古典音乐无人问津,流行音乐风靡的现象背后所反映的是现代快餐似的艺术形式以及现代人空虚低级的审美水平。这种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每一个艺术教育者认真思考?在应试教育的催发下,大多数学科教育的目标变得更加明确。人们试图用一切可见的标准,如分数、证书等去评价教学的效果。即便音乐教学也是如此。音乐教学被过度简化,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演唱的技能,技巧,或者合唱几首歌曲,已成为了绝大多数中小学的音乐课教学模式。有很多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上音乐课,可是直到高中还不识谱,把简单的do、re、mi、fa、so、la、si,念成数学里的1、2、3、4、5、6、7的学生大有人在。许多孩子学习过多种乐器,但却极少坚持到最后。磨炼意志、培养耐心、开发智力,是绝大多数家长的最初想法。但大多数情况下,或跑场作秀、或无疾而终,却成了最后的结果。挖掘音乐潜能,激发音乐学习兴趣,提升音乐审美水平,表现美创造美,这些更高层次的美学要求,已不能体现在我们的音乐教育当中。在这样的教育中,学生自然无法获得正常的鉴赏音乐的能力。
二、音乐鉴赏课应该注重音乐情感的表达
音乐鉴赏是使学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感悟音乐的美好,提升对音乐的兴趣,并开阔音乐视野,进一步提升音乐鉴赏能力。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视觉与听觉的充分结合,使得音乐鉴赏生动丰富起来,更能充分展现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十分有助于启迪心智、培养想象力,还能使学生在审美、道德层面上都能得到提升。每一段音乐都体现着作曲者作曲时的心情,每一首乐曲背后都有着意味深远的故事。而这一点则正是音乐教学技巧可以利用的的元素。老师可以将作曲者的生平与时代,音乐所表现的情节特征等,与音乐欣赏充分的结合起来。在欣赏乐曲时,结合情节、情感,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以便更好地理解作品。介绍音乐作品背后的故事,体会音乐情感,丰富音乐鉴赏教学的内容,对于乡镇一级中学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必要的。乡镇一级的学生,知识面相对较窄,接受正规音乐教育的机会较少,对音乐的认识不够准确,因而较难理解一些音乐作品的意义和内涵。只有从教学形式和方法上入手,才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与注意力,才能合理地引导他们进行音乐鉴赏。
三、结合当下流行的音乐模式、娱乐模式,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近些年来,一大批的娱乐选秀节目,重新燃起了人们对音乐的喜爱之情。许多人以此重新找回音乐的梦想。这些电视节目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例如《我是歌手》、《蒙面唱将猜猜猜》、《中国新歌声》等等。这一系列特殊的音乐电视节目一方面给普通大众们上了一堂很好的音乐鉴赏课,同时也给我们的音乐教育带来新的思考。从默默无名的草根,到红极一时的歌星,除了音乐自身的吸引力外,还包括舞台上无限的风光与激情。从这些电视节目受到的评价和追捧,我们就能体会到音乐梦想带来的连锁反应。而现在,似乎孩子们学习音乐的目的就是为了演出,有的学生甚至连一首乐曲都不能完整地演奏或者演唱就上台表演,其目的何在?意义又何在?学习音乐的初衷已经被误解,关于音乐的梦想已变得扭曲。
音乐教师不能单纯地以传授音乐技能为教学目标,而应从更高层次上制定教学计划。为了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笔者作为一线的高中音乐教师,策划组织了音乐知识竞赛、校园十大歌手比赛、班级合唱比赛等一系列的活动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音乐的能力。目前,我国教育正在从應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音乐教育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情感体验,应是音乐教育始终如一的追求。
四、通过本人的教学实例思索今后音乐教育目标
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与审美水平,是在后天的熏陶中逐渐培养起来的。音乐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除了帮助学生进入艺术的殿堂外,还应选择最优质的音乐作品,给学生以正确的审美引导。例如,在讲授《梁祝》这首名曲时,笔者并没有依照传统的“听——讲模式”,而是借用的G20峰会开幕式上的音乐节目,舞剧《梁祝》进行音乐分析:先给学生欣赏了舞蹈视频,让学生从舞蹈动作、灯光效应、舞台特技等等方面进行分析;再给他们讲授《梁祝》的音乐背景,从“相恋”到“抗婚”再到“化蝶”。整堂课下来,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且参与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高中阶段的音乐鉴赏课应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稳步提升鉴赏能力,与高水平审美应具备的敏感度。同时,老师也应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地将现代音乐中的一些经典元素引入到教学当中。贴近现实,也更贴近现代中学生的心理。
[ 参 考 文 献 ]
[1]吴昌.《音乐知识与鉴赏》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9.
[2]朱咏北.《音乐鉴赏》.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11.
[3]李玉泉.《音乐影响孩子的一生》.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 - 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