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导入与运用
2017-11-21张伟平
张伟平
【摘要】 历史学科是初中生必学科目之一,对于培养学生基础的历史知识、基本的历史观念、良好的历史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生处于个性养成的关键时期,对新鲜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很容易对事物产生认知上的偏差。初中历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容相差甚远,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具象的观感,对于历史理论缺乏主动探究的兴趣。如课堂教学过于单调,学生与教师缺乏沟通合作,就更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无法完成新课标的教学要求。本文从多个方面分析研究了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导入与运用,就历史故事的特性和原则展开探究,并为优化课堂教学方针而展开了策略研究。
【关键词】 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实践优化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10-054-01
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导入历史故事的目的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程开始前利用历史故事导入情境,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历史故事还有助于学生化抽象为具象,加快理解重点难点知识的速度。如在学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在为学生讲述抽象概念的同时,可以结合概念背景为学生讲述当时的社会状况,如沿海地区居民的生活变化等,让学生理解概念背后的具体含义,将概念化为己用。同时,历史故事还有助于教学环节的衔接与构建。要想让学生在课堂内持续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需要教师不断导入新内容,创造一个个小高潮。历史故事能够营造更良好的课堂效果,让理论教学更加立体可感。
2.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导入历史故事的原则
要让历史故事的课堂导入更具效果,教师需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结合一定的教学原则展开课堂实践。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历史故事的真实性。受影视作品的影响,部分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认识不全面。历史是严肃的,教师要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就要为学生讲述符合史实的故事,让学生辩证看待影视作品等中的历史事件,了解虚构历史与实际史实的差异。同时,教师需要加强历史故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故事在课堂上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调节气氛,增强学生的历史素养。为了构建新课改要求的高效课堂,教师应当选择趣味性的历史事件,并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带领学生探索历史学科的深邃与美妙。初中生对于“听故事”还具有较大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初中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导入问题,让学生思考历史人物接下来的行为,并分析行为会产生的后果。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结合历史事件,对故事进行删减,只选取与课程相关的部分,为学生讲述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才能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史学思维,帮助学生思考与探究。
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策略
3.1课前导入,引发学生关注在开始上课前,学生通常注意力不集中,需要教师合理引导才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利用历史故事进行课前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融入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让学生展开对故事内容的分析,进而引出教材内容。
3.2课中导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重难点。历史知识内容繁多,重难点也不少,课堂教学很难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学生只有理解了重点和难点,才能将教材内容相互联系起來,形成完整的概念系统。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故事,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历史现象体会抽象的理论知识,强化学生的记忆。例如,在学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概念时,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就会流于表面,容易对“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区别认识不足,给近代史的学习造成困难。为此,教师可以结合当时“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地区人们生活环境的差异,为学生讲述当时社会情况的历史事例和小故事,让学生先分别理解,然后结合起来,对这一概念有深入的了解。在历史事例的影响下,学生业更容易理解当时中国所处的艰辛环境,培养学生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情怀。在学习其他重难点时,教师也可以采用历史故事的形式,为学生讲述历史人物的生活轶事,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并非冷冰冰的教材内容,而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以古为镜,可以知兴衰”,学生记忆了历史故事后,也更容易与历史环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对历史学科的认识也会更深刻。学生在理解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和背诵,就能提高学习效率,达到最佳学习目标。
3.3做好课堂收尾,夯实学生基础。高效率的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在课上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也要做好收尾工作,强化学生的课后练习,让历史课取得完整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产生意犹未尽的学习心态。在一节课宣告结束的时候,学生经过45分钟高强度的学习过程,已经有一些疲惫。教师可以结合历史故事,让学生放松,并为学生补充课堂内容,引导学生课后探究,夯实学生基础。如在学习完“秦始皇统一中国”、“伐无道,诛暴秦”等章节内容后,教师可以讲述一些秦始皇相关的小故事,让学生对秦始皇有更加立体的认识。还可以为学生讲述秦始皇陵、兵马俑发掘的过程,为学生构建从古到今的桥梁。学生由此会对理论知识有更具体可感的印象,对于“秦始皇”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也会更加深刻和多元。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课后自行搜集、整理与秦始皇时期相关的文化、经济小故事,在下一节课师生共享,提高学生课后学习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在课后查漏补缺,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总而言之,历史故事服务于教学课堂,通过多种导入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理解重点难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 参 考 文 献 ]
[1]李艳.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成功:教育,2013(7).
[2]刘家钰.历史故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文史月刊,2012(S3).
[3]沈丽英.探究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应用[J].新课程(下),2012(9).
[4]金玲.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灵活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2(1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