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在建设创新学院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7-11-21魏朝晖杜芳莉金文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应用型本科

魏朝晖+杜芳莉+金文

摘 要:以西安航空学院能源与建筑学院为例,充分剖析“突出应用、强化能力、注重创新、彰显特色”的内涵,并以此为出发点,以服务于航空产业和陕西省社会经济发展为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学校自身特点,提出“平台+团队+项目”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模式,以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强化与外校之间创新创业教育合作,最终实现校企、校所、校校和校地协同的育人机制。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创新学院;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32-0179-03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提出2015年开始全面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7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2020年建立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1]。国内专家对美国创新创业的做法进行分析,并针对我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构建指导服务体系等建议[2]。张旭等从高等教育“供给侧”角度出发,在创新创业的改革路径、文化保障、综合性人才成长培育环境等方面进行论述[3]。2016年,陕西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推进计划的意见”。该文件中指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十三五”全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建设100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系)[4]。

西安航空学院在建设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紧跟国家、省市政策,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主旨,在坚持应用型本科发展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创新创业发展战略。在学校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突出应用、强化能力、注重创新、彰显特色”为发展思路,其中,“突出应用”指的是建设应用型本科,“强化能力”指的是增强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基本能力、工程素养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注重创新”指的是创新创业,“彰显特色”指的是专业特色。而“突出应用、强化能力”可以合并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西安航空学院的发展思路可解读为利用特色专业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这里的人才指的是学生,学生的个人素养决定了思路实施后效率。因此,对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应用型、创新、特色专业、个人素养。

应用型、创新、特色专业和个人素养是一个整体,不可割裂。应用型是立校之基;特色专业是强校保障;创新是超越之源;个人素养贯穿应用型、特色和创新,是这三者能否顺利实施的根本。对于应用型本科,创新是应用基础上的创新,是特色专业的升华。应用型和特色专业是创新的着力点,没有应用型和特色专业,创新便无從着力,也便没有了创新。创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专业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最终又落到应用型上。应用型和特色专业的服务对象、创新的主体是学生。首先,学生创新的主观能动性是创新的关键所在。其次,学生不仅学校的学生,更是社会的学生。社会是缤纷多彩的,是复杂的,充满了诱惑。学生能否抵抗诱惑,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坚忍不拔的创新是创新成功的保障。最后,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人力终有限,与他人协作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选择。沟通、协作是创新成功的推动力。无论主观能动性、坚忍不拔的品质,还是沟通协作,都是个人素养,因此,学生的个人素养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保障。

因此,本文以西安航空学院能源与建筑学院为例,以国家和教育厅文件为指导思想,以“突出应用、强化能力、注重创新、彰显特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将专业建设成服务于陕西省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具体建设理念如图1。

一、建设目标

以服务于航空产业和陕西社会经济发展为人才培养的目标,结合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自身特点,借鉴国内外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政策和支持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教育全面融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和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中,初步实现创业教育2.0——学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在社会上获得成功后反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5]。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指导思想,通过改革各项教育教学制度和建立校内、校外创新创业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以创新创业实验班为突破口,以学生创新创业协会为推动力,实现具有创新创业潜质的学生带一般学生,全面提升各种类型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精神和能力。依托西安航空学院与阎良管委会、航空企业或研究所合作大平台,使地方政府、企业和研究所深度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借助各类联盟、行业协会或创新创业组织,强化与外校之间创新创业教育合作,最终实现校企、校所、校校和校地的协同育人机制。

基于学院“平台+团队+项目”的创新创业建设思路,具体目标如下。

1.建设创新创业培育平台。加强校内各院系和部门合作,构筑校内共享实验平台和创新创业基础课程平台;加强校校、校企和校所合作,共筑校外创新平台和专业课程平台;加强专业与地方政府合作,参与到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的建设;打造校内创新创业平台,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2.建设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改革学生管理模式,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文素质教育,以项目为凝聚力,以学生创新创业协会为平台,树立学生协同创新创业的思想,培养学生协同创新创业的能力。

3.创新创业项目培育。建立创新创业人才的选拔体系和培养管理制度,从学院、教师和企业三方面入手,共同给学生提供和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二、建设内容

1.将创新创业全面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中。结合陕西省社会经济的人才需求特征,发挥阎良航空城区域优势,联合一些高职高专和大学,共同制订应用型本科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

2.改革人才培养机制。依托创新创业培育平台,实现校企、校校和校所协同育人;改革学生管理模式,建设并完善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强化学生间互相培养的新模式。endprint

3.课程体系建设。协同学校创新学院,构筑校内创新创业通识课程平台;协同校内其他学院,建立一级学科或专业类下相近学科专业的基础课程平台;协同西安热力公司、方欣冷库、西安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和节能协会等,构筑专业和实践课程体系。

4.教学方法与考核方式改革。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式,推进小班教学,全面实现讨论式教学、翻转课堂以及互联网教学,促进师生交流。加强教师培养,促进教师将学科前沿、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教学内容。改革考试考核内容和方式,去除单纯知识记忆和标准答案式考核,增加实际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式和非标准答案式考核。

5.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积极申请中省共建项目、申请校内资金,运用校校合建和吸纳社会资源等多种方式,建设专业创新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BIM实验室、校内创业网络平台和节能技术创新基地。借助学校与阎良区政府的合作,积极参与到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的建设中。制定各种鼓励制度,鼓励学生成立和加入各种创新创业协会。举办校内创新创业比赛,通过学校投入、企业资助和个人募捐等多种方式设立专门创新创业基金,资助有潜力的项目。

6.加强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在职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鼓励教师以政策允许的各种形式参与到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活动中。聘请知名学者、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

7.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建设创新创业人才评价系统,实行定期评价、末位淘汰等制度,对不同潜力的学生因材施教。

三、主要举措

1.加强顶层规划设计。采取制度鼓励、合格考核等多种方式,鼓励教师进行创新创业研究,聘请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参与到学院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中。

2.强化教师队伍创新能力。首先,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引导教师成为双师型或双能型教授。其次,鼓励教师带领学生承担各种项目,在项目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同时,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培训。

3.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并完善创新创业团队管理与激励制度;建立并完善创新创业项目管理与激励制度;建立并完善创新创业实验室或实验基地管理服务制度;建立并完善创新创业课程开发激励制度。

4.建立创新创业人才的选拔体系和培养评估机制。(1)建立创新创业试点班。新生入学后,对全校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人才评估,得出个人评估报告,遴选出一些创新创业方面潜力较大的学生进入能源与建筑学院创新创业试点班。根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从全校范围选取最合理的师资授课。(2)建立长效、联动的创新创业人才评估机制。不因一时评估报告定学生终身,根据定时更新的评估报告增补确实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对于不适宜创业的学生候补或进入正常班。

5.建立符合时代特征的人才素养培养机制。依托“建群书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把人文素养渗透到每一个教育环节中,培養学生核心素养——和谐的人格、合作精神以及坚持不懈的作风。

6.采用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培训。首先,利用MOOC网站、超星尔雅等多种在线平台实施线上创新创业培训。其次,与先进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让学生参与到企业日常项目运行中。再次,定期邀请创业成功的企业家开展各类创新创业讲座,以其实践经验和切身经历给学生更好的建议与引导。最后,定期邀请行业大家以项目形式讲授项目建设中的创新思维、创新工具、创新理念等。

7.采用多种形式推进创新创业实训。(1)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积极申报各类创新创业项目,通过项目建设服务基地,同时基地为学生参与相关创新创业培训、活动提供便利。吸引社会资源扶持创新创业活动开展,赋予项目孵化的有机土壤。(2)建设专业特色鲜明的校内创新创业平台。申请各级资金,建设专业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的“能建虚拟仿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以学校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以学校基建项目为聚力点,与基建处合作共建“BIM创新教育平台”。与行业协会合作建设“节能创新基地”。完善平台管理制度,实现全天全面向学生开发。开展校内合作。(3)积极联系行业协会,申请把技术先进、经济价值高的项目相关培训设在能源与建筑学院,为学生拓展创新视野,提供创新实践单位。

8.采取灵活多样的创新团队建设。(1)扶持学生成立创新创业协会,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以老生带新生形成创新梯级团队,以学生管理学生,促进创新创业良性发展。创新创业协会,以项目组队,从而达到创新创业团队建设,也促进创新创业项目的顺利实施。(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科研,在教师科研中形成创新创业团队。(3)支持创新创业团队走出去,承接各种社会项目。(4)组织学生以相对稳定的团队形式申请各种创新创业比赛。(5)开设团队协作、管理等相关课程。

9.大力建设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多渠道申请建设经费,在调研学习的基础上,谋划与学院专业群相适应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平台建设项目;开发创新创业培训、服务实践教育课程内容,拓展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范围,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10.创新创业项目开发。与企业、行业协会共同共建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基地,使创新创业教育与培训紧密联系发展前沿和实际需求,孵化创新创业项目;举办校内各种创新创业活动比赛,设立校内创新创业基金,资助有潜力项目的建设。鼓励教师以各种形式带学生做科学研究。

四、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采用项目管理办法,成立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以学院院长为龙头,全院所有教职工参与。细化建设内容,分配到具体课题小组。课题小组以骨干教师为主的研究小组,详细分工、责任到人,确保研究工作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

2.制度保障。建立并完善创新创业人才评估选拔体系,实现学生创新创业人才数据库定期更新,因材施教,实现每个学生的发展;建立健全教师创新创业培训制度,实现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提升;建立并完善学生创新创业激励制度,鼓励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的积极性;以学生为本,建立并完善学生创新创业管理服务体系。

3.经费保障。严格执行方案中经费支出,编制经费专项预算,专款专用,保障重点为学生创新创业协会的建设、校内创新生态的建设、教师培训以及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

4.质量控制。依据目标管理方式,责任细分到人。制定课题考核细则,详细进度计划、目标要求,做好过程管控。

5.人员保障。学院设立专门的创新创业联络人,负责学院与各级、各种项目的对接。学院设立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指导教师库,专门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将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作为教师合格考评的因素之一,增强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热情。

6.场地保障。以学生创新创业协会等为形式,使学生参与到创新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公社工作中,最终实现实验实训室对学生全天候开放。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应用型本科
岗位、证书、课程“三位一体”教学方案设计改革研究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提高实验动手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