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靖安客家山歌的活态保护机制研究

2017-11-21王欣涂含笑

戏剧之家 2017年20期
关键词:客家靖安山歌

王欣+涂含笑

【摘 要】本文旨在通过靖安客家山歌申报“非遗”成功,抛砖引玉提出靖安客家山歌的现状,探讨它对客家音乐文化及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意义,并对如何延续这项“遗产”提出自己一些建议和设想。

【关键词】靖安;客家;山歌;活态保护机制

中图分类号:J64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0-0065-02

靖安县地处江西省一隅,客家文化是当地最具特色的地域标识。身为客家文化的担负者,靖安不遗余力展示出最具客家特色的方方面面,其中的客家山歌更是作为音乐方面的典范而被人津津乐道,同时成为客家文化里的一朵奇葩。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成功对靖安客家山歌的影响

非物质文化遗产,顾名思义,“非物质”则为非具象物质存在的事物,“文化”则可以理解为事物背后所体现出来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和文化意义,“遗产”必定是濒临灭绝而急需继承的。靖安客家山歌作为一种传统民间音乐形式,没有固定的作曲方法,没有专门的传播途径,属于老艺人们口口相传的地道传统民间音乐。这种特殊的存在模式,使其成功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目,可谓真正的实至名归。

“非遗”的申报成功,对致力于靖安客家山歌的传播者们来说,是喜忧参半的。喜的是,成功纳入“非遗”,对于靖安客家山歌文化无疑是一种高度肯定,以“非遗”的姿态存在于多种文化形态之中,实属靖安人民和靖安客家文化的骄傲,这一举动也进一步奠定了靖安客家山歌的文化姿态,这姿态体现在它不仅仅是以山歌本身,而是以一项专门且独立的音乐类目屹立在世人面前,它不是以狭隘的音乐艺术形式存在,而是以一种音乐文化的形式广义铺展开来,涵盖的不再是曲调曲式,而是整个大的超越音乐形式的文化气氛。

然而,正是这样的“喜”启动了我们深藏于心隐隐的“忧”。如果说“喜”的部分详尽表述了“非物质文化”的意义,那这“忧”便是剩下的那个“遗产”部分了。尽管靖安客家山歌作为靖安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它存活的特殊性,既没有教材范本,也没有正经教授,更没有专门的学校,这么多的不稳定因素,我们该如何将这“遗产”传承下去呢?

面对“非遗”成功,我们要怎样做才能不辜负?我们要如何发展它、保护它,才能让靖安山歌长久屹立在文化之海而不颓败?该怎么做才能让这宝贵的遗产真正使世人受益,且生生不息流芳百世?这样的“忧”让我们一时充满疑惑和焦虑。

所幸,“非遗”的肯定为我们这些倾力保护文化的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让靖安客家山歌的存在价值被更多人看到,给了靖安客家山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各部门愿意齐心协力为此做些什么,让我们可以尽情在它身上实施诸多设想。“非遗”的成功申报,就像照亮靖安客家山歌的曙光,让我们有信心、有希望将之推广及传播下去。

二、靖安客家山歌对中国民间音乐文化的意义

(一)靖安客家山歌对客家音乐文化的意义

靖安客家山歌扎根于世代靖安人民的生活中,在宁静朴实的田园气息里慢慢滋养。上一代,祖祖辈辈的靖安人每天从山歌陪伴中醒来,伴着晨起的鸟鸣开始一整天的劳作。担柴、打水、做饭、劳动,都能与山歌为友,使靖安山歌形成了丰富多元的题材和内容。靖安客家山歌充斥着靖安人民的生活,靖安客家作為客家文明的一部分,作为客家生活的微观缩影,无论与其他客家民系相隔多远,也依然心有所系,不忘根枝。靖安客家山歌表达着世代靖安客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客家音乐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靖安客家山歌对中国民间音乐的意义

中国民间音乐作为一个统称,实在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如果把中国民间音乐看成一支巨大的蒲公英,这些遗落在各地的小乐种、大乐种,就像是蒲公英散落在中国这片广袤土地的孩子。只是,中国民间音乐这位母亲都不确定自己的孩子会成长为什么模样。这些孩子会自己演变,自己发展,或健硕,或孱弱。中国民间音乐给这些孩子提供了一个广阔而自由的温床,笔者想说,这些散落各地的沧海遗珠们,如民间音乐之一粟,正因为散落才体现出它们存在的意义,它们默默扎根于成长的土地上,散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给了中国民间音乐深沉而坚实坚定的支撑,并形成一面巨大的民间音乐文化之网,正是这样的一点一滴凝聚在一起,才形成了深厚且坚韧的民间音乐文化。

三、靖安客家山歌的活态保护机制建立

近年来,总是听到众多学者在振臂呼吁,渴望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挽留挽救那些珍贵却逐步遗失的国之瑰宝,在民间音乐的范畴里,我们已经遗失了太多太多东西,我们希望这些呼声被听到。来自深山的靖安客家山歌也到了同样迫切的时刻。作为客家精神文化宝藏,作为客家音乐文化的一个标识性符号,笔者不愿它只存在于上一代人的记忆里,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事实上,靖安客家山歌已经形成了现在这样一种需要尽力去保护的现状。改善要从源头抓起,找到症结才能对症下药。从目前来看,靖安客家山歌的状况如下。

遗失较多。现阶段靖安客家山歌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遗失问题,老一辈人几乎没有保护意识,也许是太融入生活的缘故,不认为这是需要保护的对象。很多山歌曲调词就随人们能记多少记多少,记不住的就消失在历史长河和时间隧道里了。

记录不全。从目前保存的资料来看,很多山歌内容有的只有曲名却没有曲谱。还有一些包含曲调的山歌,乐谱也不是很规范。这为我们的搜集整理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

断层明显,传承青黄不接。就目前笔者走访的情况来看,靖安客家一些长辈能哼唱一些记忆中的小曲调,但年轻人基本上都对山歌兴趣不大,一些老艺人们去世之后,靖安客家山歌就出现了年龄层次上的断层。很多年轻人都认为这是古老而无用的事业,不知道传承下去意义何在。现今社会信息丰富多元,年轻人有更多其他的选择,从而形成了一种意识和情怀上的青黄不接。

四、靖安客家山歌活态保护机制的建立

“非遗”把靖安客家山歌以文化具象性姿态带入大众视野,如何用实质有效的手段把这种本身不具象的东西保持下去?正因为这种不可琢磨,故而鞭策着我们要仔细琢磨,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文化手段的新要求,需要我们用新的心态和状态去研究如何让这些“非遗”者们代代相传,且真正“活”下去。笔者根据个人理解,对于靖安客家山歌的传承问题提出了如下建议。endprint

(一)靖安客家山歌文化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扩大传播规模

靖安县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整体气候宜人,植被覆盖率极高,鉴于靖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使得近年来靖安县在全力打造生态县的主旨下,逐步开发旅游相关资源,成为江西省唯一一个拥有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和中部梦幻城两个4A级旅游风景区的县,另外还有九岭森林温泉、香樟林养生养老示范基地、金银岛影视拍摄基地等诸多开发中项目。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靖安拥有的这些天然馈赠是打造生态县的根本。在投入旅游开发的強大驱动力下,旅游资源日渐丰满和多元化,在宜人的环境中,有得看,有得玩,有得感悟,加入艺术文化元素格外必要。

在诸多有利的旅游因素中,我们都可以将靖安客家山歌融入其中,比如,在森林公园某些固定的时间内进行山歌演唱。游客们出行的目的无非是吸收天然空气,同时享受田园隐士般的淳朴,在漫步林间时,来一段山歌表演,有一种融入当地环境的感觉,让人深感脱离喧嚣城市的放松。

又如,在一些农家文化中加入山歌互动,比如改编一些山歌敬酒词,可以有专人表演,随机跟现场游客互动,对于旅客来说,也是一种有趣的与当地居民同乐的文化享受。

再如,可以举办篝火山歌会,可以租赁服装,让游客都换上自己喜爱的靖安客家服饰,围着篝火听山歌或跳舞。也可以随机选取观众跟演职人员临场配合表演,增强游客的参与感,解放身心。

靖安客家山歌融入旅游文化最终也会带来相关周边产业的发展,同时拉动当地就业率,不仅对靖安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也形成当地自给自足、加大自我生产力的良性发展模式。如此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二)靖安客家山歌活态保护机制在其他方面的设想

1.靖安客家山歌进学校

(1)改善从娃娃抓起。普及一项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娃娃抓起,这里说的从娃娃抓起,并不是说让孩子们每天都要唱客家山歌,而是把山歌作为孩子们音乐课的一部分,选择一些有趣又适合孩子们的作品,慢慢融入孩子们的记忆中。

(2)大学高校的涉入。这方面主要考虑到专业院校的学科设立,或者是选修课的设置上可以适度加入相关内容。艺术院校对于自己相关领域的知识传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体现于可以利用自己所学专业音乐知识进行作品的改编再创作,这样的创作可以是顺应时代变化、贴近现代生活的填词新作,也可以是全新的原创作品,甚至可以将山歌内容融入到歌舞剧的创作中,哪怕只是体现人民生活的一个小片段。

(3)启动专家名人领头作用。针对靖安山歌可以设置专门的大师欣赏课,制定专项讲座学习,这样的学习可以在任何地方开展。利用专家名人效应,哪怕有些人不能亲临现场去听,至少也能看到靖安山歌的存在。让人看到、听到、想到,也是传播的意义所在。

2.利用信息时代优势

(1)收集老一辈的录像资料。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现有的资料不定期进行收录,可以是老一辈艺术家的采访录,也可以是大家欢聚一堂的赛歌会,还可以是几代同堂的茶话会,在聊天对谈中,深入民俗,挖掘更多的山歌信息。

(2)利用网络分享音响资料。这一举措体现在将靖安客家山歌结合当地旅游生态,做出专门的具有旅游品牌特性的文化网站,甚至可以将做好的系列专题通过网络推向国际,吸引世界目光,也许会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同时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将“我们眼中的靖安”通过网路传播出去,让世人感受靖安客家山歌朴素大气之美。endprint

猜你喜欢

客家靖安山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防治水土流失 建设秀美靖安
山歌
苗山歌
苗山歌
客家传统女装结构设计初探
赣南客家传统器具设计的文化语境
论闽西钢琴音乐创作与客家民歌的融合
江西靖安李洲坳东周墓考古拾遗 “一冢多棺”惊世人
靖安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