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戏曲表演程式及人物塑造

2017-11-21李峰

戏剧之家 2017年20期
关键词:塑造人物表演

李峰

【摘 要】戏曲表演的程式化给演员人物的塑造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为此,演员应该灵活运用自己的表演技巧,继承传统,创新传统,同时也应该增添不同的演出效果,通过观众的反应来确定最佳的演出内容。塑造好不同的人物形象,在舞台人物塑造上革故鼎新,不断地去适应观众,为达到最佳的舞台效果而努力。

【关键词】戏曲;表演;人物;塑造

中图分类号:J8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20-0047-01

戏曲艺术,源远流长,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戏曲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艺术,戏曲表演程式及人物的塑造,是戏曲艺术创作的主要任务。

戏曲表演,如何塑造好人物,值得我们深思。在众多说法的背后,有人主张继承传统,用传统的表现形式来塑造人物形象,但是也有相当多的一部分人主张创新,借用别的艺术门类,手法手段来表演塑造人物。我通过从艺三十多年来的实践理论,认为中国戏曲是以程式化的表演为特征,如果抛开、脱离了戏曲程式作为表演这一特征,就不会成为戏曲艺术了。特别是地方戏曲,“尤为重要”。因为,地方戏曲更有自己的特点及程式,离开这些特别的特点,地方戏曲也就不是地方戏曲。地方戏曲独有的特点、戏曲程式,其形成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所以说,戏曲,地方戏曲在表演及塑造人物时,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继承老传统,更有更新,故而,“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取其糟粕,留其精华”。

戏曲艺术,拥有自己的表演特征及塑造人物的程式,要跟时代同呼吸,不然就会被时代所抛弃。

我在导排《烙碗计》这个剧本的时候,我们既要还原传统,又要有所革新,这也就使得《烙碗计》在表演过程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提升。该剧目的成功主要体现在对不同人物的塑造和表演上,经过新老结合,让这台剧目得到了最佳藝术效果,赢得了专家、同行及观众的一致好评。

戏曲人物,有自己的行当,生旦净未丑,各自表现不同的人物,不同的行当,不同的情景,塑造不同的艺术人物。塑造表演不可局限性,表达更为复杂的人物,不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有些演员表演,习惯于只演行当,不演人物。特别基层和院校刚毕业的演员,更为严重。演出繁重的基层,缺少实践的院校毕业生尤为突出,我搞戏曲表演,塑造人物,特别注重这些问题,故而同行们称为“有心的演员”,用心表演及塑造人物的演员。《烙碗计》中刘子明是老生,但是根据剧情需要,仅仅靠老生表演还不够完美,也很难达到对人物塑造的要求,我对这一角色,突破老生行的藩篱,汲取了武生、武老生等不同行当的表演,运用了吊毛、僵尸、抢背、跪蹉等,非常全面地诠释了这个人物,不仅丰满了人物形象,也提升了人物高度。对于彩旦马氏,并没有简单地把她归为彩旦,根据不同的剧情需要,我们在人物的情感表达上适当加入了表演程式塑造。这样的表演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的,这样做的目的并没削减戏曲的行当,不但没有削减,还突出了人物的鲜明性格。固定的角色表演是戏曲表演的一大特点,这种程式化现象是在戏曲逐渐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改良后形成的,这种表演极具规范性,在后人的不断丰富下,游走在舞台表演的每一环节,演员的“唱做念打”都有程式可循,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如果把握不当,就会造成人物情感性格塑造的缺失,很多戏曲演员都不去思考人物的情感世界,简单地照搬照抄。作为演员,我深知表演程式化的弊端,这种表演中行当的塑造,绝对不会把人物的细腻情感完全呈现给观众。好多演员在表演过程中不注重规定的情景,以表演的繁琐化,来填补情感表演的不足,这样的表演略显空洞,其结果是分散欣赏者的注意力,观众游走在剧情的外部世界。这种演出削减了人物的情感,简化了表演程序,将观众的眼睛和心灵完全集中到了人物身心和人物情感上。

戏曲是综合性艺术,各个艺术门类,都有着自己的特征,有着表现自己的愿望。因此,不能只为了表现自己,而忘了表演塑造人物,表演程式,塑造人物相互结合,非常重要。

戏曲表演的固定化模式,必然有它的局限性,但在局限性的背后,也必然有它潜在的潜能。综上所述,只有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继承传统,创新舞台表现形式,新老结合,才会将表演发挥到最佳效果。

探索研究,戏曲在人物的表演、塑造、程式的运用,就有突破性的发展,使戏曲艺术这一奇葩民族艺术,永不凋谢。

猜你喜欢

塑造人物表演
论如何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