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用盲穿和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效果评价

2017-11-21黄梨花谭庆麟陈锦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21期
关键词:机械性置管静脉炎

黄梨花 谭庆麟 陈锦英

采用盲穿和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的效果评价

黄梨花 谭庆麟 陈锦英

目的 探究盲穿与B超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进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效果差异。方法 120例接受PICC置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置管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行盲穿置管, 观察组患者行B超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 对比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及置管后舒适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3.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后2~14 d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5.0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后1个月舒适度评分为(88.2±9.5)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9±11.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20,P<0.05)。结论 PICC置管中采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成功率高, 且对患者创伤小, 能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值得推广。

盲穿;B超;改良塞丁格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机械性静脉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5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行PICC置管患者120例, 根据置管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 男23例, 女37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3.8±8.6)岁;其中胃癌11例, 肺癌14例, 脑肿瘤10例, 颅脑损伤18例, 脑血管疾病7例。观察组患者,男25例, 女35例;年龄24~69岁, 平均年龄(44.3±8.9)岁;其中胃癌13例, 肺癌15例, 脑肿瘤7例, 颅脑损伤15例,脑血管疾病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盲穿置管:患者平卧, 穿刺侧手臂外展45°, 用皮尺测量穿刺点到胸骨关节距离, 然后向下至第3肋间的距离, 即置管深度。进行常规的消毒铺巾后穿刺, 插入导管, 在穿刺点覆盖无菌纱布和透明敷料, 最后进行X线摄片, 观察导管尖端位置。观察组患者行B超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先用超声仪在肘窝上2横指位置扫查血管, 判断动静脉, 首选贵要静脉进行穿刺, 确定穿刺静脉后做好标记, 测量出PICC置入的长度和臂围, 然后暴露上肢, 进行常规消毒铺巾, 将耦合剂涂抹在超声探头上,使用无菌套罩住超声探头和导线, 再次评估血管状况, 锁定选择的血管, 安装合适的导针器、穿刺针, 穿刺针末端见回血后移开超声探头, 经针心递入10~20 cm长的导丝, 退出穿刺针, 控制导丝末端。然后对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 将皮肤扩张器置入血管, 退出扩张器的芯、导丝, 将导管沿着扩张器的套缓慢递入血管。当导管递入的长度到达测量的长度后,退出扩张器的套, 经B超检查导管的具体部位, 退出导管内的导丝, 修剪导管, 导管外露长度控制在4 cm, 安装连接器,用生理盐水进行脉冲式冲管, 连接肝素帽, 固定导管, 经X线摄片观察导管尖端部位。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置管后2~14 d内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置管后1个月患者舒适度(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让患者填写, 总分100分, 分数越高舒适度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和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3.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后2~14 d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5.0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和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置管后舒适度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置管后1个月舒适度评分为(88.2±9.5)分,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9±11.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20, P<0.05)。

3 讨论

B超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能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且减少穿刺损伤[5,6]。盲穿置管主要依赖医护人员的经验和肉眼观察, 在肘窝或是肘下静脉进行穿刺, 具有定位不准确、需要反复穿刺等缺点, 而且使用的穿刺针较粗, 对于部分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 置管难度大[7]。而B超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则是在直观观察患者血管的位置、粗细、弹性、分支、走向等基础上进行穿刺置管, 穿刺置管的全程均实时监测穿刺针、导管的走向, 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8-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3.3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盲穿置管中穿刺点选择在肘窝下表浅可视静脉,静脉管径较小, 留置导管期间, 导管随着关节活动, 容易与血管内壁产生机械性摩擦、向外的滑动, 容易与血管内膜产生机械性摩擦, 损伤血管内膜, 引起机械性静脉炎。而B超引导下的穿刺置管则在实时监测择血管管径较大, 避开关节,可避免关节活动时导管对血管的摩擦, 防止血管内膜损伤,最大程度减轻穿刺置管对患者血管内膜的损伤。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置管后2~14 d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为5.0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能有效避免穿刺对患者皮肤、皮下组织、神经、血管壁的损伤, 置管后合理固定导管, 避免导管移动对血管壁的刺激性, 减少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血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置管后1个月舒适度评分为(88.2±9.5)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9±11.4)分,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20, P<0.05)。

综上所述,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穿刺置管应用到PICC置管中操作简单、安全性高, 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值得推广。

[1] 李莉, 龚浩.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 12(10):766-767.

[2] 王家岸, 王莹, 吕雪, 等.B超引导结合改良塞丁格技术在上臂行PICC置管的应用.海南医学, 2014, 25(21):3240-3242.

[3] Pancholy SB, Sanghvi KA, P atel TM, et al.Radial artery acces s technique evaluation trial: Random ized comparison of seldinger versus 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 for arterial access for transradial catheterization.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Cardiac Angiography &Interventions, 2012, 80(2):288-291.

[4] Athikarisamy Sam E, Veldman Alex, Malhotra Atul, et al.Using a 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 is an effective way of placing femoral venous catheters in critically ill infants.Acta paediatric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ediatrics, 2015, 104(6):E241-E246.

[5]唐金美, 黄瑜, 龚兰娟, 等.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在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医疗装备, 2016, 29(1):179-180.

[6] 杨健舟, 汪颖, 张玉洁, 等.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的应用.内蒙古中医药, 2015(4):24-25.

[7]杨静, 宋迪 , 徐令婕, 等.2种PICC穿刺法致机械性静脉炎的对比分析.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4):635-637.

[8]徐晔, 徐巧侠.探讨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用于PICC穿刺置管中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内蒙古中医药, 2015(9):145-146.

[9]季云, 赵婷玲, 孙庆梅, 等.B超引导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技术应用于乳腺癌患者化疗的体会.肿瘤药学, 2016, 6(4):318-320.

[10] 王佳, 曾丽.2种导管鞘送入方式对改良塞丁格技术PICC置管出血的影响.护理学报, 2014, 21(14):68-6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1.032

523000 东莞市人民医院放疗科

对于长期需要静脉输液或是间歇性输液治疗的患者, PICC置管能有效减少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 保护外周血管, 提高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 目前已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1,2]。但与此同时, PICC置管也会出现机械性静脉炎、血栓等并发症, 而且对穿刺技术要求高。改良塞丁格技术与B超结合进行PICC置管, 能直观的观察血管状况, 实时引导穿刺, 保证穿刺的成功率, 避免穿刺引起的不必要损伤[3,4]。本研究探究盲穿与B超引导下的改良塞丁格技术的价值, 现报告如下。

2017-09-12]

猜你喜欢

机械性置管静脉炎
清热凉血散结方外用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疗效观察
从炎症细胞因子浅析血栓性浅静脉炎病因病机及治疗经验
微量泵结合PICC减轻5-Fu导致静脉炎的观察及护理效果分析
PICC导管所致静脉炎的早期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机械性眼球外伤100例临床分析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含金量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
不同深静脉临时置管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