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困境与改善路径研究
2017-11-21白芹
◎白芹
新时期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困境与改善路径研究
◎白芹
在中职学校的主要工作中学生管理是重中之重。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可以充分说明一个学校的学习风气,极大程度影响了学校的声誉。我国传统的管理时期,一般都是利用有关的规章制度限制学生,进一步实现管理目标。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越加突出,迫切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改革,从而提高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新时期下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其次探讨了新时期下中职学生管理现状,最后提出了新时期下中职学生管理工作改革措施。
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以及多项政策的支持,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新时期,各地也在进行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提升中职学校的办学水平。在中职学校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很多学校采取注册制,放宽了学生的入学门槛。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学校的学生生源被扩大了,但学生的情况也参差不齐,学生管理工作问题进一步凸显。随着教育的分流,中职学校的学生往往被人们视为“差生”,是经过考试“筛选”下来的,中职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学业成就的落后,以及很多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心理特点,使得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压力极大,对于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必须加强对学生工作的研究,探寻科学合理的改善路径。
新时期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困境
教育观念陈旧。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教育观点陈旧。大部分中职学校尚没有联系学生自身特点与社会要求实施改革创新,教育思想相对滞后。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不能将学生作为主体,亦不能从学生角度实施正确管理。职业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体现出主从依赖特点,学校是主动进行教育和管理的一方,学生则是被动接受和管理的另一方,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以管理者为本,如此一来,就无法实现“以生为本”的目标,也会影响学生管理的效率。
管理手段滞后。时代在变迁发展,相应的教学思想和手段也要做出一定的改变。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若无法及时更新学生管理手段,将会直接影响中职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效果。可是在实际中职学生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由于老旧思想造成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大部分教师都认为中职学校学生综合素质偏低,学习能力有限,所以在具体管理手段方面,一般选择强制性的传统管理方式。无法彻底突破传统管理模式造成的管理限制。目前,大多数职业学校还是选择刚性管理学生的方式,在管理学生事务中只要达到“管住学生”的要求即可,从而频繁发生重视管理、轻视服务的现象。正是由于这样的管理手段,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
管理体制不健全。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问题是管理体制不健全和管理方式单一。大多数中职学生管理工作都是辅导员或者是班主任的统一负责,这样的管理方式基本上忽略了专业教师的作用,无法使专业教师在管理和指导学生方面发挥专业技能。非学生管理部门的员工一般都没有形成对学生进行科学管理的工作意识,造成这部分教职工与学生缺乏必要的接触与交往,甚至有些教职工无视一部分学生在校园中做出的不良举动。不但阻碍了学生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同时也影响了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此外,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体制不完善,直接限制了学校对学生的管理作用,不能充分保证学生的健康发展。(郑红霞.职业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状考查与对策探讨[M].华中师范大学,2016)
新时期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的主体性原则。只有将学生作为管理核心,才能最大程度彰显学校的现代化教育理念。综合分析,学生管理工作“以生为本”的具体含义:一是全面综合学生的建议开展管理工作,努力争取学生的支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全部活动,真正保护学生的利益。二是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些优越条件,确保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一专多能。管理者需要不断深化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理念,尊重学生的意见,如此更加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贯彻实施。
民主性原则。随着社会文化的深入发展,学生逐步提高了对民主教育的需求,他们渴望参与管理工作,进而确保自身的权益。学生不再只是扮演被管理的角色,而是希望可以凭借自身努力推动学校的发展。因此,管理工作应当将为学生服务和满足学生要求作为重点,为学生创造积极参与学校事务讨论的机会,重视学生思想的深度,及时解决学生向管理员反映的任何问题。通过民主制度的构建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促使他们与管理工作人员更好地进行沟通交流,进一步提高他们支持有关工作的程度。
创造性原则。中职学生的独特身份造成了他们无法顺利接受普通高校的管理方法,出现的问题也与普通高校不同,无法借鉴前人的经验,出现问题只能结合自身经验开展分析,因此要求教师拥有一定的管理创新意识,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处理问题的方法。(钟进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管理中的“柔性管理”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 275.)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创新:第一种是基于工作目标实施改革,工作目标直接影响了培养学生的方向与特点,也对采取怎样的管理工作方式发挥了决定性作用,所以学生管理工作必须凸显创新性;第二种是基于管理者的思想实施改革,管理者必须抛弃传统的工作方法,善于引入先进的学生管理制度;第三种是对学生的课余生活推陈出新。现在的学生更需要积极参与丰富的团队特色课余活动,才有利于学生与集体的融入,使学生增加集体荣誉感,有要利于顺利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新时期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改善路径
转变观念,培养中职学生自信心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我国,学生管理工作的作用十分关键,其直接影响了我国人才培养的效果,我国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让每个中职学生都能提高自身综合能力。要想达到这一目标,要求学校将学生摆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为学生设置科学的目标,并且适当鼓励学生争取进步,在引导学生获得成功的同时鼓励学生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确定今后的努力目标,合理栽培与培养学生。
营造合作共享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只有形成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和谐的学习氛围才可以创建优秀的校园文化。在创造文化氛围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认清团队的作用,当今社会企业已经将团队合作作为了员工的基本素质。这就需要科学制定有关的行为规范培育学生,为其提供细致的指导,严格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引导学生逐步建立荣辱观。
学生采取正确的合作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应当耐心为学生讲解与他人合作的意义,使学生明白这是其今后在社会生存的主要技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能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小游戏,也可以通过组织其他课外活动使学生了解合作的重要性,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同感,还为创造文明校园奠定了基础。校园文化主要是将各种集体活动作为载体,科学利用“五四”、“十二九”纪念日,以及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组织开展内容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这样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的闪光点,产生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学生也可以通过科学的奖罚措施产生正确的合作理念。因为学生迈入社会后再学习怎样合作将会受到竞争的困扰,所以学校必须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防止出现恶性竞争。学校应奖励积极竞争,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竞争意识,并且在竞争过程中培养合作意识。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学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创新意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与岗位实践中勇于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能盲目认同教师的观点。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只需要拥有吃苦耐劳精神的工人,还需要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这就要求学校不断改革自己的教育方式,贯彻执行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
教管结合,以教促管
采取合理的方法,完善思想品德教育体系。中职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缺少相对成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学校学习过程中会逐步形成成熟的思想,对成功产生强烈的追求。这就要求学生管理工作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不同心理,只有如此才可以有效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很好应对社会新的发展形势。一般情况来讲,心理教育的发展与学生实际情况积极符合,结合他们成长中的不同特点提供对应的辅导,综合来讲,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是使学生严格遵守思想道德的行为标准,从而强化自身素质修养以便对新时期环境需求很好适应。
改善中职教育模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中职院校应当将学校健康发展和教师职业发展作为根本,帮助教师逐步提升专业能力,初步构建一个“不但能够教学,还拥有技术”的教师双重结构。同时,每个专业需要拥有超过两名的带头人,骨干教师数量超过半数,双师型教师比例应达到80%;创建兼职资源库,邀请企业专家构成顾问团队,改进师资队伍结构。在建设师资的过程中,除了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之外,还要为学校选择一些重点高校培养的工程硕士人才,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师资水平。(周晓群.关于中职学生管理的若干思考[J]. 文理导航 (中旬 ),2016(6): 72.)
市场导向,科学设计专业课程。中职教育主要是为本地区企事业单位输送优秀人才,这样就必须改革中职教育课程,要对本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全面分析。在国家规定范围内设置课程,兼备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因此在全面了解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的前提下研究校本课程,设置更加专业和目标指向性更强的课程十分关键。如此一来就要针对专业课程构建动态调整制度,设计三到五年的调整时间,全面开展调研工作。
互利共赢,深化校企合作。校企合作不仅将大量的办学资源提供给中职学校,还为中职学生创造了广阔的实习空间,使他们对工作形成深刻的体验,有利于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应当科学应用现代企业5S管理方式,基于学校的合理引导,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企业的价值,并且将学生置于虚拟环境中使其感受企业文化。在与校企合作制度有效对接的过程中适度应用订单培养模式,最大程度确保学校体制制度的实施,在队伍创新前提下与学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度建设特点积极符合。企业还可以渗入到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实践操作的场所,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实训方案,同时挑选优秀的学生为企业储备人才,使他们成为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
加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
建立立体式的学生管理网络。在中职教育发展过程中政府及有关的教育机构发挥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职业学校追加投入资金,加强办学能力等都要获得各级政府机构与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中职学校也需要各级政府和教育单位指导扩展投资渠道。在改变人们教育思想的过程中政府发挥了极大作用。所以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政府扮演了总工程师的角色,只有严格管控才可以最大程度发挥政府的监督功能。我们一般认为在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学校的高层管理、班主任才是管理阶层,拥有不可动摇的权威。可是由于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造成了上述力量无法对这一庞大的管理体系有效支撑。只有全校老师甚至是学生共同开展管理工作,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网,才能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水平。
积极建设学生管理队伍,提升队伍管理素质。决定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因素是高质量的管理团队,重中之重便是教师队伍建设。班主任作为教育和组织班级者,在培养与引导学生思想教育中班主任发挥了关键作用。所以学校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班级,其也是学生开展学习生活的根据地。因此,学生管理队伍建设迫切需要成立班主任队伍。学生管理是一个具有综合特点的学科,学生需要适合的管理人员和管理方式,同时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具备较强的工作责任心。管理人员注意积累有关的管理经验逐步改进自己的管理方法,学校也要为教师创造进修的机会,帮助教师培养工作成就感,从而更好的开展学生管理工作。
综合分析,新时期中职学校顺利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有利于贯彻落实学校的各项工作,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学校与教师必须对学生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利用有效的手段,成功解决目前中职学生管理工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最大程度提升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
(作者单位:安徽滁州技师学院)
安徽省职成教学会2016年教育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社会资本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内部治理结构改革研究”(项目编号:azjxh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