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孵化器运营众创空间的实践与思考
2017-11-21黄永鸿
◎黄永鸿
国有孵化器运营众创空间的实践与思考
◎黄永鸿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国家战略,作为双创时代的重要载体,众创空间从2015年开始集中爆发,民营资本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主力角色,但国有经济也并未缺席。本文从国有孵化器的内在需求、竞争压力、利益驱动等因素解释其运营众创空间的动因,通过观察及简要分析2家代表性的、由国有孵化器运营众创空间的实践,来归纳国有孵化器运营众创空间的特点和存在问题,进而探讨未来的发展路径。
2015年是“双创”元年,各类众创空间星罗棋布,传统孵化器与新型孵化器并行不悖。若以数量而论,众创空间经过一两年的发展,或已超越孵化器三十年的积累;从投资主体来看,众创空间更加受到民营资本的青睐,大家耳熟能详的创新工场、车库咖啡、柴火空间等,都是纯民营的。但国有经济也在积极尝试,公立高校和科研机构、国企和央企,纷纷建立基于自身优势的众创空间,其中国有孵化器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
国有孵化器运营众创空间的动因、实践及特点
国有孵化器运营众创空间的动因
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众创空间是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开源技术,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具有创新主体由小众变为大众、创新范式由传统转向开放、创新理念由技术供给转向需求导向、创新推动力由政府引导转向市场驱动等特点。
众创空间对传统的孵化概念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更宽阔的视野,它不拘泥于物理空间,它强调服务与新技术的结合。长期以来,国有孵化器偏重载体建设、收入模式单一、服务层次有限,面临着向孵化3.0、4.0版本升级的迫切需求,众创空间可以作为一块试验田,为国有孵化器转型升级提供契机。
同行竞争的外在压力。孵化器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引入中国,早期的孵化器基本是地方政府主导的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2005年以前,国家级孵化器是清一色的“国家队”,直到这一年成都天府新谷改成为首家民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之后,民营孵化器的发展速度空前,并且以灵活的机制优势在孵化事业方面颇有建树,典型代表如北京汇龙森科技园、深圳科兴科学园等,给当地的国有孵化器带来明显的竞争压力。
政策扶持的利益驱动。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随后各省市陆续发布了支持众创空间发展的政策举措,各地众创空间呈“井喷”之势,国内对双创热度较高的城市主要有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杭州、厦门、武汉等,支持力度都非常大,有的可以达到3000万元。
国有孵化器对政策有天然的敏感性,有政策的支持,运营众创空间的意愿更强烈。
国有孵化器运营众创空间的典型案例
因篇幅所限,本文结合地域、孵化器类型、众创空间特色等因素考虑,选取了2家作为观察样本:一是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打造的“创途在XIAN”,二是上海集成电路设计孵化基地联合运营的“麦腾集创众创空间”。
纯国有的创业苗圃。“创途在XIAN”是纯国有背景,2014年10月启动运营,“创途在XIAN”有几个做法值得借鉴:控制项目质量,每批申请项目都要参加路演进行筛选,因而在一年多的时间内有17个项目获得天使投资6930万元 ,整合创业资源,“创途在XIAN”引进了3D打印公共服务平台、泥巴创客空间、DO+创业咖啡吧,与100多家投资和创业服务机构紧密合作,还在积极寻求清华大学、西安交大、长江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商学院同学会的支持,聚拢西安当地读过EMBA的企业负责人,形成一批兼具创业导师、投资人、合作伙伴的创业资源;树立良好品牌,“创途在XIAN”对外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陕西省首家国有背景、创业园运营的创业苗圃,西部第一个众创空间等标签,成为大量创业者的首选之地。
混合制的众创空间。2015年9月,上海集成电路设计孵化基地专门拿出2181平方米场地,与民营孵化器麦腾永联创投公司共建了“麦腾集创众创空间”,国有孵化器发挥传统优势,帮助创业者解决技术、市场、检测、产业合作等困难;民营孵化器擅长创业投资和创业培训,双方联手打造了“投资+孵化服务+资源整合+创业学院”的新型众创模式,在共享物理空间和服务资源的同时,团队意识、服务质量、创新理念得到较大提升。这种混合制的运营模式为国有孵化器的改革做出了示范。
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有限公司全景
国有孵化器运营众创空间面临的问题
国有孵化器运营众创空间的特点
明显的苗圃属性。本文的研究视角认为,众创空间在国有孵化器的定位是处于孵化链条最前端的创业苗圃,是创意孵化阶段。举个简单的例子,创业团队进入孵化器的第一步是成立公司,但进入众创空间则不必然,可以先试运作一段时间,等条件成熟的时候再注册公司,设置了“试错”的缓冲阶段。
突出的公益特征。国有孵化器一般不以盈利为目的,其重要使命是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培育创新企业和企业家。在运营众创空间时,同样不会有盈利的诉求。国有孵化器运营的众创空间一般都免费提供办公场地和基础设施,免费代办注册手续,增值服务也几乎不收费,收入来源多为现阶段的政府补贴和项目进驻孵化器后的房租等收入。
稳定的服务输出。国有孵化器的人力资源相对丰富,服务内容可以充分分解,员工的稳定性更好,在各自的业务领域都有长时间的经验积累,能够提供较好的基础性孵化服务。
强大的资源优势。国有孵化器一般运营时间较长,与当地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关系良好,资源整合优势明显。很多国有孵化器有机会参与到地方产业发展、人才吸引等政策的制订,在帮助孵化团队和项目申请政府资助方面更有经验。国有孵化器往往能够与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合作共建专业性平台,降低企业的研发成本;也有市场议价能力为入孵团队配置质优价廉的中介服务,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国有孵化器虽然普遍具备体量大、运营时间长、资源整合能力强等优势,但相比起民营众创空间,也存在着管理机制不够灵活、创新意识淡薄、缺乏名人光环的带动效应等问题。
管理机制缺乏灵活性
国有孵化器一方面受到行政干预,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及产业发展责任,另一方面又有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多重目标的交叉增加了许多隐性成本。在人员、资金、管理、政策等方面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均有欠缺。 以人员为例,国有孵化器的管理人员主要来自政府任命和社会招聘,薪酬都有既定标准,很难破格引进特别优秀的人才;以投资为例,地方国资委出于保护国有资产的初衷,对于国有资本投资进行严格规定,投前需要备案或核准,退出需要评估和挂牌,手续太繁复,风险容错低,以致于种子期和天使期的投资工作停滞不前。
服务内容缺乏创新性
《国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到:相对于活跃的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我国孵化器的服务水平亟待提高。目前来看,国有孵化器在运营众创空间时,只是将原有服务进行了延伸。在这方面,可以参考和借鉴纳什空间 的做法,成立办公服务联盟,打造办公生态圈。
外部形象缺乏辨识度
观察国内知名众创空间,名人的光环效应特别巨大,李开复之于创新工场,毛大庆之于优客工场,都是独一无二的资源禀赋。可以说,众创空间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哪些名声在外的创业导师,他们可以凭一己之力在短时间内构建一个资金实力雄厚的众创空间,让无数拥趸者慕名而来。国有众创空间不提倡个人主义,宣传手段单一,辨识度逊色于民营众创空间。
国有孵化器运营众创空间的对策建议
诚然,在众创空间这个新事物上,国有的运营主体有必要师法民营机构,但我们也需要充分认识国有孵化器在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改善和提升区域科技创业环境中的积极作用,在经济步入新常态、加大供给侧改革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如何更进一步巩固已有优势,激发潜在效能,建设和运营好众创空间及其他创业载体,是国有孵化器面临的共同课题。
坚持科技苗圃导向,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虽然众创空间鼓励大众创业,但国有孵化器运营的众创空间还是要设立一定的门槛,牢牢把握“服务科技创新创业”这个属性,发挥培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作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源头项目在众创空间内的孕育和产生,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坚持精品孵化思路,提高预孵化成功率
综观世界上著名的孵化器及众创空间,对待项目的申请和接收都是非常慎重的,数量从来都不是关注的重点。国有孵化器在运营众创空间时,也需要严把项目关,对有市场前景的,符合地区产业导向,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助力的高新技术项目予以特别关注,对进入众创空间的团队予以个别指导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帮助创业团队顺利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尝试联合运营模式,打造专业领域众创空间
众创空间未来一定会向着细分的专业领域发展,在孵项目行业集中度高,可以投资建设(或利用合作机构的现有资源)基于本行业的研发平台、公共实验室、产品检测分析中心等,利用率高,能较大幅度降低创业者成本。国有孵化器擅长的是创业团队进驻后的服务,对于行业前沿的研究和项目的评判有赖于更专业的人士。因此,与行业领军企业、科研机构、投资机构等合作运营,是值得尝试的路径。
探索持股孵化方式,激发国有经济活力
在当前国家鼓励混合所有制、多元所有制发展以及民营众创空间积极推进“投资+孵化”模式的大背景下,推进国有孵化器持股孵化是一种制度创新与改革探索,对促进国有和民营经济共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限于国有资产管理要求和干部管理条例,推进国有孵化器持股孵化需要多部门协调落实和良好的方案细则设计。
(作者单位:厦门高新技术创业中心有限公司)
国有孵化器运营众创空间的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