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崛起模式与当代中国国家战略

2017-11-21张可云邓仲良蔡之兵

社会观察 2017年2期
关键词:战略国家经济

文/张可云 邓仲良 蔡之兵

国家崛起模式与当代中国国家战略

文/张可云 邓仲良 蔡之兵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面临转型压力以及国际国内形势都使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创新型经济与传统制造业并存、资本过剩与消费不足并存、国际贸易冲突与区域合作并存的战略挑战和机遇期。为保持可持续发展,2013年以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力图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增强我国综合国力。通过总结国家崛起模式的一般性规律来为当代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预期可达性推演提供政策依据,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当今中国发展面临的阶段性挑战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和中国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增长速度及动力都发生了转变,总体来看当今我国发展面临如下阶段性挑战:

1.当前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压力,国际贸易低迷、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人民币国际化等不确定性问题突出。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出口贸易总量增加,但增速降低,中高端产品较少;国内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较快,低端产能过剩。人民币国际化及对外投资将改变中国全球资本的配置格局,外汇储备近期可能会进一步降低。

2.国内区域发展差距扩大。中国经济增长空间分布差异性大,中原、成渝、关中平原等内陆地区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差距仍较明显,但潜力巨大;中国城市提供的就业规模和效用水平总体上仍偏低,且增长动力不足。

3.文化多元化冲击、经济全球化、领土争端对国家治理、政府职能提出严峻挑战。西方文化产品、宗教信仰与价值观输入对中国传统文化及观念认知产生巨大冲击;经济全球化也使得国家职能的发挥受到挑战;国家周边主权争端与国家分裂势力并存,国家安全问题严峻。

国家崛起模式的一般规律

通过对国内外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国家崛起模式进行分析,国家崛起模式大致可分为七种,分别是重商主义模式、重农主义模式、国际贸易模式、殖民模式、军事扩张模式、社会变革模式、技术进步模式;而相对应影响国家崛起的因素也基本可概括为政治架构、制度保障、经济水平、国际环境、文明内涵、科学创新、军事实力。

国家崛起由诸多因素共同决定,而非简单地归因为政治或经济因素。国家的发展存在生命周期的现象,早期的国家崛起模式主要是基于财富获取和领土占有的军事扩张,单一的因素可能对国家崛起有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军事实力。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现代国家崛起模式往往体现为综合国力的提高,既有文化传承的凝聚力形成的强烈民族认同感,也有以坚实的军事实力为基础,并伴随稳步增长的经济水平、完善的政治运行架构、持续的技术创新等。其次,国家间竞争更多地体现在政治影响、经济增长和文化内涵的领先程度上,这也使得近现代国际性的区域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以及贸易中心等逐渐增多。另外,通过制度和社会建构的一体化崛起模式已经成为当今国家和平崛起的主要模式,而强调战争打击与领土占领的军事征服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主流社会的发展潮流。随着国家经济实力差距的日益缩小,新兴国家从公共权力架构与运行方式、普及法制治国理念等方面全面提升国家崛起速度。

国家崛起模式与当今中国国家战略的关系

不同的国家发展是国家崛起一般规律在地理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演变过程,保证这种演变过程的可持续性需要建立基于国家发展战略的国家发展模式。

(一)当代中国国家战略的解构

从“战略”一词的含义上来讲,国家战略的本质就是实现国家总目标而确定的蓝图性谋划,而战略的成功实施则需要多种政策支持。从我国国家发展战略演变来看,改革开放后我国发展战略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1980~1990年,主要为以“改革开放”为基本脉络,将经济发展作为中心,解放思想,发展生产力。在这段时期,中国局部开放沿海地区,设立了14个开放沿海口岸城市和5个经济特区,并给予税收、项目审批、外汇等政策优惠,以期利用国际资本和技术输入,提升我国产业发展水平。

2.第二阶段为1990~2004年,为“扩大开放”时期,又加设了13个陆地沿边开发城市,进一步利用国外引进的先进技术发展对外贸易。同时重视本土精英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在这一时期制定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战略;由于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国家开始着手制定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期平衡区域发展水平。

3.第三阶段为2004至今,为“深化改革开放”时期,这个时期呈现出由单一发展战略向多重战略演化的趋势。面对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贸易波动的国际背景,我国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制造业升级的相关战略措施,并开始探索技术与资本输出并重的国际区域合作发展模式,制定了“一带一路”战略。

(二)从国家崛起模式看当代中国国家战略

从影响国家崛起模式的因素,对比分析当代中国国家战略,发现中国当代的国家发展战略的着力点与国家崛起模式一般规律中的影响因素基本吻合。当代中国国家战略中涉及“制度保障”、“经济水平”和“科学创新”的战略谋划较多,并呈现了如下特征:

1.当代的中国国家战略中不仅包括对象单一的战略模式,例如,食品安全战略等,还存在同时影响多种崛起因素的复合国家战略,且不同战略之间的互补性较强,存在互相影响的联合作用机制。以“一带一路”战略为例,其体现了多重的战略目标定位,带动中国全球化战略、对外开放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新型工业化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

2.当代中国国家战略更加注重创新的引领和带动作用。立足于优化传统制造业的产业结构,通过制造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积极推动形成新业态产业驱动模式,培育产生一批以高技术核心为特点、垂直和水平关联性强的产业体系,最终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

3.中国国家战略的空间特征越来越明显。之前中国的国家战略较为侧重国家内部的战略安排,长期以来,对外开放只是经济发展的辅助手段,当今中国的战略设计逐步转变为国内外统筹兼顾的发展战略架构,区域协同发展成为我国国家战略中优化国内经济空间的重要抓手。

4.文明内涵和国际环境的隐性作用与军事国防保障性支撑作用同等重要。尽管“文化强国战略”并没有被正式列入国家发展规划中,但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了文化软实力对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这使得关于文化内涵方面的战略制定也将成为中国国家战略演化的方向之一。周边领土主权争端、国际分裂与恐怖势力渗透也使得军事国防实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启示与借鉴

现代国家的崛起更加依赖于综合效应的发挥,片面地绝对强调政治制度改革或经济增长转型的国家发展模式都是不可取的,因此当代中国国家崛起可持续性的政策体系需要系统地全面建立:

1.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与传承。在影响国家崛起的一般规律中,文化的作用短期内可能并不显著,但长期来看,文化往往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崛起的基础性前提条件。具有强大文化凝聚力的国家,通常易于脱离短期困境,而迅速崛起。例如,二战后德国、日本、以色列、中国等国的发展。

2.坚持科学创新与人才强国战略。国家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通过发展科学技术,加大培养创新人才等措施有利于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塑造我国特有的国家优势;解决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也要依靠科学进步和技术创新。

3.强大的国防和经济实力是实现国家崛起的基础。国家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国家的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社会稳定。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而经济实力则为国防体系的建立提供支持。

4.坚持改革开放与社会改革。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伴随许多社会问题,并制约中国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如国内城乡差距、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等。只有不断地深化制度改革,推动社会运行体制不断完善,并着力解决我国阶段性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与实际问题才是实现当代中国崛起的现实基础。

5.坚持国际交流与区域合作。从国家崛起模式的一般规律中可以看出,单一、孤立的国家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现代国家的发展更多地依靠于制度创新、技术进步带来的溢出效应。维护国际和平发展环境可以为国家崛起提供良好外部性条件。

从微观上来看,宏观战略的细化需要全面地从经济、产业、市场、政策和环境的角度统筹和协调好以下关系:改革市场体系与转变增长模式的关系、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创新驱动和传统产业的关系、缩小地区差距与控制大城市增长的关系、国有企业与民营经济的关系、科研管理体制与创造动力的关系等。另外,如何更好地高效执行与贯彻国家发展战略是影响国家崛起效率的重要问题,而相应的配套政策机制也需要深入研究。

【张可云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教授,邓仲良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蔡之兵系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博士生;摘自《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5期】

猜你喜欢

战略国家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央视与中移动战略合作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