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定海神针”
2017-11-21夏周青
文|夏周青
党的十九大报告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观视野、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使命担当、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理论勇气,把“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并相应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和要求,为新时代实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新时代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定海神针”。
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特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模式,政治制度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实践证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符合中国发展实际的民主,也是最有利于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民主形态。与外国政治制度模式相比,“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显著优势和特点。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的民主。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在宪法的基础上,我国的普通法律进一步规定了公民的具体权利;另一方面,民主主体具有广泛性。在我国现阶段,民主主体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他们都平等地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权利。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真实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一方面表现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上,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在制度保障方面,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定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法律保障方面,我国宪法和法律详细规定了人民享有的各种权利;在物质保障方面,人民选举的经费均由各级政府开支,在选举期间国家掌握的报刊、电视、广播等均为人民选举活动提供相应的服务。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也表现在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寓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中,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努力缩小差距,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实惠,切实增强了自身的获得感、幸福感、共享感。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最管用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社会协商和社会善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国家坚持制度特色,坚定制度自信,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在国家领导层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以及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等八个方面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充分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发挥了人民的首创精神。正因如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得以激发全社会的活力,进入新时代。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人民掌握好国家权力,管理好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各项事业,切实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可靠的政治保证。同时,要按照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要求,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这样才能够将全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力量和意志凝聚起来。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离开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当家作主的权利,党的领导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会主义政治法律制度也会因此失去前提和基础。由此,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当家作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一方面要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另一方面,要不断巩固基层政权,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特征的体现。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要用法律手段实现和保证党的领导、人民民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一方面,要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另一方面,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
我们要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程序化,保证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其一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其二要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加强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发挥代表在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方面的独特作用;其三要不断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其四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要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协商民主贯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全过程;其五要深化依法治国实践,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建设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其六要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要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明确职责,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其七要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并对新时代如何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政商关系做出系统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