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稳中有进
2017-11-21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课题组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课题组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稳中有进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课题组
2016年,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统筹内外两个大局,沉着稳健,运筹得当。这包括成功举办二十国集团峰会,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动国际发展合作,获得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和普遍认同,为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国际秩序做出特殊贡献;主动运筹大国关系,稳妥应对周边变局,为国内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进一步拓展和维护海外利益,给中国外交提出更高要求。时代已把中国推至潮头,中国正在以特有方式履行大国责任,必将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外交 全球治理 大国关系 周边环境 一带一路
[作者介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课题组,组长:王鸿刚;成员:韩立群、姚琨、孙茹、方华、任卫东、陈向阳、付宇、唐新华、韩一元。
2016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国外交更加稳健自信,在改善全球治理、运筹大国关系、维护地区安全和促进国际发展合作等方面,充分体现世界级大国的时代抱负与责任担当,国际空间进一步扩大,国际影响稳步提升。
一、参与引领全球治理
深度参与和主动引领全球治理,是中国推动国际秩序变革、塑造外部发展环境的重要着力点。2016年,中国紧扣重点领域,重在建章立制,对全球治理实现从参与到引领的重大跨越。
(一)进一步提升全球经济治理主导权。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成果丰硕。2016年在巩固既有成果基础上,充分运用经济领域优势,高举发展合作大旗,在提振增长、防范危机、政策协调和结构改革方面全面阐释创新理念、强化机制建设、着力推动落实,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也进一步把自身优势转化为制度性影响力。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等场合全面阐释了以平等为基础、以开放为导向、以合作为动力、以共享为目标的全球经济治理观念,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共鸣。特别是,杭州峰会成为全球经济治理进程“里程碑”,推动二十国集团从短期危机管理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也标志着中国发展理念上升为国际共识,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在历史新起点上继续前进。同时,由中国主导的各类机制也在不同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大幅提升了中国对全球经济治理的影响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年初开业以来已累计批准9个项目,发放贷款总额约17亿美元,20多个新成员等待加入*“亚投行成绩单: 首年放贷17亿美元 二十多个新成员待加入”,《21世纪经济报道》,2017年1月2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年内批准7个项目,总金额超过15亿美元,覆盖所有成员国*“金砖银行投资覆盖所有成员国”,《人民日报》,2016年11月28日。,均对完善全球发展合作提供了重要动力。10月1日,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是改革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重大成果。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中国努力维护全球贸易自由化多边体制,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利马峰会,继续号召推动亚太自贸区建设,对于推动地区和国际经济秩序开放包容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性作用。
(二)积极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取得新成果。积极发挥建设性推动作用,为完善全球气候治理做出重要贡献。一是在双边层面,同主要国家进行密切磋商。中美继续保持在气候变化领域合作良好势头,3月签署第三份元首气候变化联合声明,6月举办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型/低碳城市峰会,9月二十国集团峰会前共同发表气候变化合作成果文件,联合呼吁各方积极推进全球气候变化。同时,继续与欧盟、德国、瑞典、韩国、俄罗斯等国积极开展气候双边磋商,举行气变合作机制双边会议,不断加强政策对话,深化务实合作。二是在多边层面,积极参与引领相关国际进程。2016年,积极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项下各次谈判会议。率先批准《巴黎协定》并交存批约文书,做出积极表率。同时,还积极参加其他多边场合下的气候合作,特别是作为主办方,将气候变化列为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重要议题,为落实相关成果做出重要贡献。三是将气候变化作为国际发展合作重要内容,深化南南合作。2011~2016年,除对外援助外,累计支出7.2亿人民币用于开展应对气变的南南合作。*发改委:《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6年度报告》,2016年11月2日, http://www.sdpc.gov.cn/gzdt/201611/t20161102_825493.html.(上网时间:2017年1月6日)2016年以来,加快筹建200亿人民币的应对气变南南合作基金,加快落实基金相关项目,率先在发展中国家启动“十百千”工作,与埃及、伊朗签订双边物资赠送谅解备忘录,向马尔代夫、加纳赠送大量环保设备。*同上。一系列务实举措赢得相关国家高度认可,为中国在气候治理领域树立了良好形象。
(三)为国际互联网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主动发挥独特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中国互联网治理主张从理念向制度转化,推动构建全球信息网络空间新秩序。一是大力完善互联网治理工作,维护网络主权。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关于网络治理的系列主张以来,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政策落实工作。11月,《网络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其立法定位、规则框架和制度设计对各国的互联网治理产生重大示范效应,为国际网络空间治理提供重大参考,对巩固中国的网络大国地位、提升网络治理话语权带来积极影响。二是参与构建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主动提供公共产品。2016年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设计更趋完善,成果更丰富,一方面继续全面阐释中国的互联网治理主张,为各方共同探索建立互联网治理体系提供重要平台,同时也推动互联网经济发展,对拉动经济增长产生刺激效应,受关注度大幅提升。9月,举办首届国际反病毒大会,以“安全、共维、创新、共享”为主题,围绕网络威胁治理等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对推动改善网络安全环境做出重要贡献。三是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互联网空间国际合作。2016年,同美、俄、英、德、加、南(非)及欧盟等方共同举办各类高级别网络安全对话与合作。中美网络联合执法进入新阶段,就网空规则建设展开积极对话,中俄发布《关于协作推进信息网络空间发展的联合声明》,中英搭建安全合作平台,中欧就加强信息技术交流达成共识。同时,积极参与联合国框架内网络安全工作,在打击网络犯罪、网络反恐和网络反洗钱等多方面发挥重要建设性作用。
(四)在国际热点问题上采取更多积极行动。针对恐怖主义、国际维和与难民危机等国际热点问题积极行动,主动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一是大力推进联合反恐。2016年,中国反恐工作在国内立法、国际协调和联合行动方面成果尤为丰富。1月,《反恐怖主义法》正式施行,为维护国家安全和推进国际联合反恐提供行动指针;中美就反恐展开积极协调,美正式将“东伊运”列为恐怖组织并支持将其列入联合国综合制裁清单;积极参加联合国和上合组织等多边合作机制,中国、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四国军队反恐合作协调机制正式成立,主办“全球反恐论坛”,同俄罗斯启动“合作-2016”联合反恐训练。二是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承担更多国际责任。2016年,中国缴纳联合国维和摊款8.44亿美元,占总额10.2%,已升至第二位。我国维和官兵总数达2496人,涵括9个任务区。中国主动提出部分维和待命部队达到60天快速部署等级,同美方共同承诺就非洲第三国出兵、出警展开协调,均大幅提升维和能力*“中国军队为联合国维和任务作出突出贡献”,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6-07/20/c_129163786.htm.(上网时间:2017年1月6日)。三是为解决国际难民问题贡献力量。9月,李克强总理在联合国难民和移民问题峰会上指出,国际社会要切实对难民施以援手,人道主义精神必须弘扬,道义底线不能突破,要充分发挥联合国机构的协调作用。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愿承担与自身能力相适应的责任,在原有援助规模基础上,向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再提供1亿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把“中国-联合国和平发展基金”的部分资金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难民和移民工作,探讨同有关国际机构、发展中国家开展难民和移民问题的三方合作。
二、主动运筹大国关系
2016年,面对大国博弈复杂局面,中国外交趋利避害,占据主动,努力在平衡互动中取得新突破。
(一)积极把控对美竞合博弈。2016年,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两面性更为突出。中国从维护中美关系大局出发,既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又积极回应美方接触,通过高层会晤、战略对话及军事合作等渠道,处理好中美在亚太的互动关系,确保摩擦不至影响大局稳定,保持两国合作正轨。特别是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分别于3月、9月和11月实现三次重要会晤,11月美大选结束后与当选总统特朗普通电话并同其团队保持接触,通过领导人直接沟通有效管控分歧和敏感问题,持续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建设,深化双边务实合作,在地区和全球性问题上保持沟通,对于维护亚太乃至全球战略稳定做出重要贡献。在国际安全大环境趋紧的情况下,中美仍保持良性互动态势,在经贸、军事、人文、网络、防扩散和反恐等不少领域有所加深。据估计,2016年中国对美直接投资达到456亿美元,是2015年的3倍。*“投资合作促进中美双赢”,《人民日报》,2017年1月4日。尽管美国不断挑起经贸“口水战”,但两国经贸紧密程度仍进一步拉近。6月,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七轮人文交流高层磋商如期举行,共达成278项具体成果,涵盖双边、地区、全球层面众多领域;7~8月,我军三大舰队5艘军舰参加环太联合军演,参演舰船数量、科目及时间均为历来之最。9月二十国集团峰会前,中美发布气候合作成果联合声明,携手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成为中美在全球层面互动的亮点。
(二)推动中俄战略协作提质升级。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俄两国强化战略协作,加大相互借重,互信合作顺势而上。6月25日,习近平主席会见来华访问的俄罗斯总统普京,强调中俄双方要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问题上相互支持,不断巩固和深化政治和战略互信,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的协调和配合。两国元首共同签署“关于加强全球战略稳定”等三份重要《联合声明》,批评“个别国家和军事-政治同盟”公然无视各国安全不受减损的安全基本原则,企图以牺牲他国安全换取自身安全;强调《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应统一适用,不能损害缔约国的权利和合法利益,同时不能破坏《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建立的法律制度的完整性。9月4日,习主席在杭州会见来华出席二十国集团峰会的普京总统,强调中俄双方要更加紧密地加强全方位战略合作,坚定支持对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努力。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能源、航空、航天、高新技术等领域务实合作,加强军事交流和安全合作。10月15日,习主席在印度果阿会见普京,强调中俄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主要新兴市场国家,要密切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内的协调和配合,共同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维护好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利益。中俄两军于9月12日至19日在广东湛江以东海空域举行了代号为“海上联合-2016”的联合军事演习,展现了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共同决心。
(三)推进中欧务实合作更趋深化。2016年,中欧关系逆势而上,双边合作不断拓展。一是双边关系质量进一步提升。2016年是中欧关系第五个十年的开局之年,预计欧盟将连续第十二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年度往来人员也将超过600万人次。根据中欧在北京举行的第十八次领导人峰会,双方将继续巩固政治互信,拓展合作,加强在国际和地区事务的协调。峰会宣布正式启动2017年中国-欧盟“蓝色年”和2018年中国-欧盟“旅游年”等活动,并继续就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等问题深入磋商。二是中东欧国家成为中国推动中欧关系发展的新热点。2016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以国家主席身份访问东欧国家,“一带一路”合作成为此访的重要议程。根据统计,目前中东欧国家已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数的1/4,中国与东欧国家贸易额2016年预计超过600亿美元。*参见“‘一带一路’引领中国与中东欧合作发展成世界经济新亮点”,1996至2015年中国与中东欧的贸易年均增速保持20.70%的速度,2015年中国与中东欧贸易额达到562亿美元,2016年有望超过600亿美元。http://auto.chinanews.com/cj/2017/01-03/8112739.shtml(上网时间:2017年1月12日)。中东欧国家在推进欧亚合作中的战略意义凸显。鉴此,2016年11月初,李克强总理在出席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时明确提出将中东欧作为中欧关系新的增长点,并提出加速扩大双边贸易规模、深化互联互通、强化产能合作、创新金融合作模式、挖掘旅游合作潜力等五大倡议。三是理性应对达赖窜访欧洲所带来的冲击。针对欧洲议会不顾中方强烈反对邀请达赖访问,中国有理有节,既据理力争又保持克制,维持了中欧关系健康发展的大方向。
(四)继续强化与新兴大国合作。以开启金砖国家合作10周年为契机,积极参与金砖五国合作,致力于推动新兴大国团结互助。9月4日,就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即将召开之际,金砖五国领导人举行非正式会晤,习主席明确指出,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是当代国际关系中意义最为深远的变化之一,金砖国家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领头羊”,要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国际大势,加强协调和配合,推动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国际治理中占据更加主动有利地位。10月16日,习主席出席在印度果阿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发表题为《坚定信心共谋发展》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国是金砖机制的坚定支持者和参与者,把金砖国家合作作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方向。明年中国将接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和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同各成员国一道,携手努力,规划金砖国家发展新蓝图。
三、稳妥应对周边变局
2016年,面对周边严峻复杂局势,中国在主权和安全问题上决不让步,在经贸、人文等领域敞开合作大门,对周边局势的塑造能力不断提升。
(一)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面对南海和台湾新情况,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外部施压。一是在海洋主权问题上,增强实际控制和战略存在。征用民航飞机实施永暑礁机场校验试飞、在永兴岛部署导弹系统和战机、组织多型战机对南沙岛礁空域实施战斗巡航、驱离擅入南海岛礁领海的美舰艇,特别是妥善应对所谓“南海仲裁案”。与文莱、柬埔寨、老挝达成解决南海问题的多项共识,上合组织成员国首次就南海问题阐明一致立场,全球约有70多个国家支持中方立场,在争取舆论主动、政治和外交支持上取得成效。在“南海仲裁案”结果公布后,中国发表声明,表达“不接受、不承认”的严正立场,驳斥美日澳发表“南海问题”的声明。习主席在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上会见日本首相安倍,告诫其不要为中日关系制造新干扰。中俄首次在南海举行演习,演练夺岛、反潜、联合反导等科目,对日企图加入南海巡航形成一定震慑。同时,积极推动局势转圜。与东盟达成《应对海上紧急事态外交高官热线平台指导方针》和《关于在南海适用〈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的联合声明》等文件。二是在台湾问题上,强调坚持“九二共识”的政治基础,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表明基本政治态度与立场。*王建民:“从全国两会看大陆对台政策走向”,《世界知识》,2016年第7期,第60页。大陆有关方面敦促台湾当局新领导人蔡英文接受“九二共识”,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等多边场合坚持“一中”原则,坚决维护主权。此外,在钓鱼岛问题上, 中国军舰和执法船加大前出钓鱼岛附近海域力度。军舰首次驶入钓鱼岛领海毗连区,10多艘执法船进入钓鱼岛附近海域,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
(二)稳定巩固周边关系。面对周边各类新旧安全挑战,沉稳应对、主动协调,积极营造有利的地区安全和平环境。一是针对朝鲜半岛严峻形势,既坚决反对朝“氢弹试验”和第五次核试,支持安理会通过对朝最严厉的第2270号决议及第2321号决议,也反对美韩发动“先发制人”军事打击,坚持和平解决核问题,提出推进半岛无核化和停和机制转换的“并行思路”。对美韩部署“萨德”损害中国战略安全利益,*“王毅接受路透社专访谈叙利亚和半岛核问题”,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02/13/c_128715245.htm.(上网时间:2016年11月10日)坚决反对并采取必要措施,通过严正阐明立场和中俄大国协作等方式予以反制。二是针对地区政治中的新变化,推动中菲、中越、中缅关系平稳过渡。抓住菲新总统杜特尔特上任契机,推动南海局势降温和中菲关系全面改善,带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缓和。结合越共新领导层对华态度务实契机,对越积极保持高层来往,推动政府间最高级别协调机制“双边合作指导委员会”顺利进行。抓住缅新政府期望对话合作契机,积极接待昂山素季访华,在大项目合作、缅国内和解等问题上达成共识。三是应对地区非传统安全问题。通过中美巴阿和中阿巴塔两个四国机制,进一步推动阿富汗重建工作,加大反恐力度。同缅甸、马来西亚等国加强安全合作,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向东南亚地区扩散问题。
(三)扎实推进经贸合作。发挥经济优势,推动周边经济合作与机制建设进一步深化。一是大力推动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尽管地区热点干扰不断,中国仍积极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努力巩固“10+3”机制主渠道地位,并提出将加强宏观经济监测、推动农业和减贫、创新产能合作模式和联合应对老龄化等作为未来重点合作领域,推动地区合作机制进一步深化。同时,上合组织经贸合作开始加速,各方积极探索更加全面、紧密、高效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2016年批准的《2017~2021年上合组织进一步推动项目合作的措施清单》涵盖七大领域38项措施,上合开发银行加快商谈,区域融资机制不断完善。二是强化经济伙伴关系。隆重纪念中国-东盟对话关系建立25周年,推动自贸区升级成果尽快落地,签署《中国东盟产能合作联合声明》,提出将人文交流作为第三大支柱。进一步提升和丰富同柬埔寨、老挝、吉尔吉斯斯坦和孟加拉等国经济伙伴关系内容,进一步深挖合作潜力,推动各领域合作,在边贸、能源管道、多边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三是拓展周边发展合作。通过双边和地区性机制对接发展战略、促进周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同周边国家签订逾百项各类发展合作文件,涉及基建建设、技术援助、债务减免、教育培训等数十个领域。特别是3月份“澜湄合作机制”举行领导人首次会议,“澜湄合作专项基金”正式启动,确定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三个支柱及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五个优先合作领域,进一步带动周边发展合作大幅提升。
四、大力推进“一带一路”
2016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三周年,尽管国际安全和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但国际社会高度重视,中外合作不断扩展,进度和成果超出预期,积极效果加速显现。
(一)顶层设计更加完善,战略定位日趋清晰。经过三年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在思想认识、规划设计、统筹协调、推进落实、金融创新、民心建设、舆论宣传和安全保障等方面明显大幅提升,倡议更加系统完善。2016年,各具体领域进展尤为显著,相关工作更趋务实。国内相关部门和各省、市、自治区继续推出具体领域规划和各类新行动规划近百项;第三批七家自贸试验区落地,同“一带一路”紧密衔接;舆论宣传更加成熟,首次召开“一带一路”全球媒体合作论坛;围绕“一带一路”的文化与学术建设逐渐成形,高校、科研机构、媒体、出版业良性互动,旨在评估倡议进展和风险的研究进展尤为明显;国开行、进出口行等金融机构优化相关项目储备库建设,配套软硬件设施更加完善。整体看,“一带一路”已圆满完成起步阶段的各项筹备,未来将实现加速推进。8月17日,中央召开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习近平主席指出,“一带一路”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三大发展战略之一,对我国全方位谋划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以更积极姿态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二)参与方日益增多,“一带一路”朋友圈扩大。2016年,中国在二十国集团峰会、金砖国家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晤等场合重点阐释“一带一路”,在领导人出访中大力推动“一带一路”,得到热情回应。截止2016年11月,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积极支持和参与的态度,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20多个国家同中国开展产能合作,相关各类双多边产能合作基金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已在5个沿线国家设立人民币清算行,推出银行间市场区域货币交易,降低市场主体交易成本。中国人民银行与21个沿线国家或地区的央行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规模约为1.4万亿元人民币,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获得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额度3300亿元。*“央行:‘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资金融通力度加大”,《人民日报》,2016年9月22日。9月22日,中国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订共同推进“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是国际组织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创新。8月31日,加拿大宣布申请加入亚投行,或成北美洲第一个加入的国家。从机制上看,经由倡议开创了国际产能合作新模式,把欧亚大陆的陆海空网连接起来,为彼此合作创造更好条件,形成了具有广泛影响的国际合作框架。目前,沿线各国都在努力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探讨各种类型的自贸区一体化进程。
(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一带一路”成果大量涌现。2016年,亚投行正式开业运营,丝路基金顺利组建,一大批重大项目付诸实施,在能源、公路、港口、通信、产业园区等方面多点开花,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16年前9个月,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61个国家新签合同4191份,合同额745.6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0.4%*商务部:“2016年1~9月我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合作情况”,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tongjiziliao/dgzz/201610/20161001411963.shtml.(上网时间:2016年12月30日)。2016年前8个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金额达8600亿元*“央行:‘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资金融通力度加大”,《人民日报》,2016年9月22日。。同时,一批有影响力的标志性项目相继落地、完工或继续深化。6月22日,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帕普”铁路隧道正式通车;8月24日,塔吉克斯坦“瓦赫达特-亚湾”铁路正式通车;10月5日,中国-格鲁吉亚自贸协定结束实质性谈判,是中国在欧亚地区开展的第一个自贸协定谈判;11月9日,中国同中东欧16国发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里加纲要》和关于开展三海港区基础设施、装备合作的联合声明,经贸合作快车再提速;11月13日,中巴经济走廊联合贸易车队首次试联通成功,瓜达尔港首次大规模向海外出口集装箱,中巴经济走廊取得重大进展。此外,印尼青山工业园、白俄罗斯中白工业园、德国中德科教创新园、哈萨克斯坦中哈产能合作项目、中英核电项目、匈牙利-塞尔维亚铁路等持续推进,取得大量实际效果,示范效应不断扩大。
五、海外利益保护任重道远
2016年,中国海外利益整体进入高速拓展期、风险高发期,相应保护机制和手段也随之进入重要的调整转型期,以适应海外利益迅速扩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一)海外利益进入高速拓展期。第一,从数量看,海外投资大幅提升。继2015年中国首次实现资本净输出,对外直接投资量首次位列全球第二,2016年中国海外利益进一步高速拓展。前8个月,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延续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实际交易金额超过2015年全年的并购金额。1~9月,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约为1342.2亿美元,同比增长53.7%。*“2016年1~9月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简明统计”, 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tjsj/ydjm/jwtz/201610/20161001411968.shtml.(上网时间:2016年11月8日)安永发布第四期中国海外投资报告,预计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将超过1700亿美元,有望创历史新高,并称未来数年中国海外投资年增速仍将保持两位数增长。*“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或超1700亿美元”,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6/1012/c1002-28771985.html.(上网时间:2016年11月8日)
第二,从对象看,发达国家成为首选目的地。据英国报道称,2016年第二季度,北美和欧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主要目的地,两者吸纳了同期中国海外并购总投资额的91%、总项目数的76%,*“中国海外并购步伐缘何放缓?”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9134?full=y.(上网时间:2016年11月8日)并有中国化工集团收购瑞士种子和农药巨头先正达、美的收购德国领先机器人制造商库卡公司等大额交易,大幅拉动中国对外并购金额。1~10月,中国内地对中国香港、东盟、欧盟、澳大利亚、美国、俄罗斯和日本七个主要经济体的投资合计1091.5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74.8%,对美国投资增长迅速,增幅达173.9%。*“商务部举行1~10月对外投资及市场运行等情况发布会”, http://www.scio.gov.cn/xwfbh/gbwxwfbh/xwfbh/swb/Document/1519953/1519953.htm.(上网时间:2016年11月25日)
第三,从主体看,从国企主导转变为国企民企并重。商务部自2014年施行新的境外投资管理办法,涉及敏感国家和地区、敏感行业的境外投资需由商务部核准,其他情形只需报商务部或省级政府备案,大大便利了私营企业“走出去”,非公经济类企业已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一支重要力量。非公企业境外并购继2015年在数量和金额上均首次超过公有经济企业后,2016年继续大幅上升。据普华永道发布的报告,2016年前三季度,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交易数量达449宗,比2015年民企全年交易数量208宗翻番,是前三季度国企交易数量的近5倍。前三季度民企海外并购交易金额为809亿美元,是2015年全年交易金额的4.3倍以上。前三季度前十大海外并购中,有六宗为民企主导。*“普华永道:前三季度民企海外投资交易额首超国企”, http://finance.caixin.com/2016-10-20/100999131.html。(上网时间:2016年11月25日)
第四,从行业看,加大对高科技高消费产业投资趋势明显。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由能源、矿产、化工等领域转向互联网、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以及金融业和先进制造业,消费类和文化娱乐产业也成为新增长点。在一季度前十大对外并购中,没有一笔是资源类投资。*“2016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及特点”,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i/jyjl/k/201606/20160601332292.shtml.(上网时间:2016年11月8日)2016年4月,中国虚拟运营商分享通信收购尼日利亚电信运营商80%的股权,首开中国民营企业收购海外电信运营商先河。*“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或超1700亿美元”,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6/1012/c1002-28771985.html.(上网时间:2016年11月8日)安永报告预计,电信行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同时航空制造业有望成为继高铁与核电之后,中国高端制造“走出去”的“新名片”。*“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或超1700亿美元”,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6/1012/c1002-28771985.html.(上网时间:2016年11月8日)
(二)逐步进入风险高发期。随着企业和人员“走出去”步伐加快,在政治、安全、金融、法律、社会与文化等多重领域面临风险上升,中国海外利益保护问题日趋严峻。2016年,中国海外利益综合风险进入高发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受他国政经动荡、社会治安影响依然较大。中国企业往往深入非洲、中东、拉丁美洲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安全局势相对不稳的地区,加上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多国遭遇政经动荡,对中国企业的海外经营生产以及中国的海外利益造成严重影响,人员在境外的生命、财产安全遭遇威胁。委内瑞拉经济萎缩、政治动荡导致中委高铁项目陷入困境;津巴布韦推行外资本土化,作为津最大外商投资来源,中国企业深受影响;哥斯达黎加单方面终止与中资企业合建炼油厂项目;处于停建中的密松水电站项目仍是中缅双方绕不开的话题。2016年,中国商人在海外遭遇敲诈勒索甚至抢劫、绑票的犯罪行为,以及对中国商铺的哄抢行为频频发生。华人遇袭身亡甚至引发1.5万华侨华人在巴黎游行示威,成为法总统奥朗德上任以来,旅法华人为呼吁改善治安开展的最大规模示威游行。
二是非传统安全威胁剧增。恐怖主义蔓延严重威胁世界安全形势,也对海外项目、资金与人员安全造成严重损失。中国工程师在巴基斯坦南部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中受伤,驻马里维和人员遭遇恐怖袭击,造成重大伤亡。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驻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目前有2400多名中国维和人员正在马里、刚果(金)、利比里亚等七个非洲任务区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2016年6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主持例行记者会”, http://www.fmprc.gov.cn/web/fyrbt_673021/jzhsl_673025/t1368537.shtml.(上网时间:2016年11月8日)安全受到较大挑战。此外,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的恶性疾病,也对中国的海外利益构成了较大影响。
三是高端领域中企并购摩擦频发。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德国经济部等频频为中企并购设阻,继中化收购先正达一度被推迟后,德国对中企并购爱思强案重启审查。西方政府、社会对中国资金从经营不善的公司转移到更先进、更成功的公司深表担忧,称很多中企并购案的幕后推手都是“政府资助的计划、基金和投资者网络”。*“德国政府撤回许可,中资收购爱思强受阻”,http://cn.nytimes.com/business/20161025/germany-china-technology-takeover/.(上网时间:2016年11月8日)针对中国企业通过境外并购参与国际分工合作,不少西方媒体担心此举将造成先进技术悄悄流向中国供应链,并使欧美流失高级工作岗位。
(三)海外利益保护体系需进一步加强。保护高速拓展的海外利益,必须根据切实需要,不断推进各领域各部门能力建设,推进更加高效顺畅的综合保障体系建设。第一,加强海外公共安全管理能力。国内各部门应理清各自责任,加强统筹协调,不断加强海外风险危机预警和综合处置能力;鼓励维护海外利益的新兴社会组织规范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强海外利益保护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媒体也应强化导向作用。第二,提升军事行动能力。大力培养更多适应新时期需要的军事人才,不断强化军队完成多样化安全任务,特别是维护海外项目和人员安全的能力。深化双边防务合作,强化情报共享、联合执法、联合打击,着力提升部队反恐、解救人质等能力。第三,加强智力支持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拓展和维护海外利益综合咨询机制,通过政府规划和市场竞争相结合,营造各方面积极建言的良好局面,逐步培育一批符合时代要求的安保咨询机构。第四,提升对外安全合作能力。借助各领域现有双多边合作机制,根据需要创建新的合作机制,培育和引进更多对外安全合作专业人才,结合海外安全总体需要和各部门具体分工,通过情报共享、联合执法等多种方式,大力加强中国海外利益保护能力。○
(责任编辑:新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