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之我见

2017-11-20何小华

西部论丛 2017年7期
关键词:课外书习作文章

何小华

凡是从事语文教学的老师都知道,大多数学生对作文都是“惧之如虎狼”,写作文“咬笔杆”、“挠头皮”、“抄范文”是常有的事,令老师头痛不已。有不少专家学者就作文教学著书立说,企图给学生“点石成金”之术,如“快速作文”、“作文秘笈”之类,可欲速则不达,作用并不那么明显,特别对农村学生来说效果甚微。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并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我谈谈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留心生活,累积素材,重现"源头活水来"

农村学生因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信息闭塞,孤陋寡闻。他们不喜欢读课外书,甚至有个别学生连一本课外书也没有,有的学生因家庭困难买不起课外书。到写作文的,因缺乏积累而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这成了学生和老师最无奈的事。要让学生不怕写作,有兴趣写,有东西可写,就要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农村的生活其实多姿多彩,作为教师,一定要正确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观察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让他们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美,然后指导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事物、自己的亲身经历、自己的喜怒哀乐写下来。其实这一点,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再三强调要求的。但如何观察,如何积累,我们的学生真的不会,那就要求我们的老师身体力行,“手把手”地教。

记得有一次,我带学生去秋游,几个孩子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我说在一棵树上看见了一只奇怪的虫,很吓人。我忙着跟着过去,一位同学指着一个棕色的东西说:“老师,您看!”哦,原来是一只枯叶小螳螂。这只螳螂混杂在树叶中是很难发现的,我惊叹他的发现之余,突然灵机一动,这不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吗?于是,我把学生都叫来,让他们认真观察这个小精灵,并指导他们先观察周围的环境,再观察它的姿势、样子,猜想它在干什么。大家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看着,热烈地讨论着。回校后,我让孩子们把他们看到的、想到的在班上说一说,然后动笔把它写下来。一篇佳作《秋游的发现》就这样诞生了。事后,我启发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就要这样用心多观察身边的事物,觉得有趣的就把它随时记录下来,并养成习惯。

语文教师就应随时随地把握生活,与学生一起观察生活,引导学生发现并积累习作材料。这样日积月累,材料积累多了,就算不是“巧妇”也能做出一锅香喷喷的"好饭"来呢!

二、"下水"指导,师生互动,增强效果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都会再三强调要把文章写生动、写具体。但怎样抓、怎样写却缺乏实质性的指导。要指导学生把文章写生动、写具体,教师必须要“下水”指导,师生进行”实战”训练。

我在指导习作《我的妈妈》时,不少学生都写有妈妈下午在校门口等孩子回家的情景,可是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不生动、不感人。我就抓住“等”这一细节描写进行“下水”指导,首先进行“情景剧表演,”我扮演母亲,找个学生扮演孩子,到讲台前面来表演母亲焦急、孩子急切、双方相见高兴激动的情景。让学生把他们所见所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然后我接着读我写的“下水文”,是小时候我妈等我回家的一段真实经历。读完后,让学生比较一下,说说老师写的和他们写的哪个好,好在哪里。

这样一“下水”指导,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写清楚,写具体就要这样写,原来一个“等”可以写得这样细致感人。

三、文改三遍,好文自见

作文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修改,不断完善的一個过程。“文章不厌百回收”,“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特别重视修改文章的过程。每次作文时,我都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习作,草稿写完之后,让学生反复读自己写的文章并进行修改加工,然后与同学交换阅读,学习修改别人的文章,取长补短。

在批阅学生作文时, 应重视赏识与鼓励,特别是对于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不要只是一句批评“作文差,重写!”在批阅时,用不同的符号加以提示,让学生明白该修改什么。在讲评作文时,让学生把自己写的“好词、好句、好文段”读给同学听,看谁的好句、好段写得多。把不通的地方自行修改,或请教同学老师帮助修改。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就是获得方法的过程,就是提高习作能力的过程。

总之,要提高学生的作文,又特别是农村学生作文教学的实效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不断地长期地进行有效的训练。

猜你喜欢

课外书习作文章
课外书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
《新高考·数学版》调查问卷
习作展示
有话直说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