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特点及对策研究进展

2017-11-20吴凡

卷宗 2017年3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心理健康

摘 要: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有效性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性重视。本文将近几年有关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分析,包括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特点,研究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等多个方面。通过对学界相关研究的归纳总结,分析当前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大幅度提高。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6年国民经济和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在校研究生200.4万人。高校研究生是我国培养的对社会建设极具生产力的高层次人才。长期以来,研究生培养部门对于研究生综合素質教育、培养质量上都进行了卓越的改进,提高了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道德素养。但是,对研究生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视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将近几年有关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研究进行归纳分析,分析当前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1 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特点的研究

学术界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及特点的研究很多。其中,朱华,司文超(2013)发现女生的心理问题比男生的心理问题更多,且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洪盈盈(2013)认为由于研究生正处于学业、求职、恋爱、婚姻等人生的关键阶段,与本科生相比,不仅要承受来自学术和就业上的压力,更要承受来自经济和家庭责任的巨大压力,不断出现的研究生自杀事件表明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着高校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影响研究生家庭的健全和社会的稳定。臧伟伟,刘斌斌,王斌(2015)指出,当前我国研究生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并且研究生心理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累积性,其心理压力在研究生不同阶段呈现出一定的规律,如新生入学时期、毕业论文开题前后、毕业论文答辩前后、离校前是研究生心理问题比较集中爆发的时间段。

2 关于研究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的研究

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有很多,诸多学者分别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层面进行探讨。赵丽娜(2006)一方面将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归因于适应方面、经济方面、学习方面、就业方面、恋爱、婚姻、家庭等多重交错的压力;另一方面,将其归因于异质文化冲击所导致的在选择精神享受与物质享受的心理冲突等社会因素。李世珍(2007)认为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研究生群体承受着来自于人际交往、经济、就业、群体差异、形象定位等方面的压力;二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诸如教育地位受轻视、方法体系雷同、心理问题德育化等系列不足。李燕,赵曰峰等(2015)认为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是复杂的,主要存在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当前社会经济环境复杂,研究生面临着不稳定的就业形势及经济发展形势;其次是家庭因素影响;最后是个体自身因素影响。

3 关于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问题的研究

武成莉等(2011)认为当前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及过多关注心理消极面,偏离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等问题。陈瑾(2015)针对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特点,认为我国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仍存在很多不足。第一,相对本科生,学校缺乏对研究生心理健康的关怀机制;第二,大部分学校仍缺乏符合研究生心理特点、独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及模式;第三,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由德育工作者承担,不能起到有效解决研究生心理问题的作用。谢晓庆(2016)在研究地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时,指出地方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问题主要存在于:①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难以满足现实需求;②许多地方高校缺乏独立的研究生心理教育机制,在思想上忽略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在管理上弱化相关教育;③导师首要责任人角色缺位,导师只重视知识传授及科研成果,不重视思想引导。

4 关于创新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研究

张新颖,修丽(2016)提出了“六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议学校构建“学校-导师-朋辈-社会-新媒体-自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郑舒婷(2016)从管理到体系提出了全面的创新教育方式。首先,学校应建立新生心理普查、毕业生心理普查、特殊群体心理调查、研究生心理问题排查等一系列从研究生入学到毕业离校期间的心理调查,主动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其次,在对研究生群体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做好心理保健课程的开设,规划好心理危机预防工作;最后,要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如公选课、举办讲座等方式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建立独立完善的、符合研究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加强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

总之,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归纳分析,可以看出研究生作为承担国家和社会建设重任的关键人才,除了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身体素质之外,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衡量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其有效性及可行性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性重视,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关于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主要将关注点放在本科生群体上,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探讨较为薄弱,此外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创新模式的研究较少。本人将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实际工作经验,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进一步研究,最终提出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创新路径。

参考文献

1.朱华、司文超:《研究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03。

2.洪盈盈:《新时期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探析》,《科技资讯》,201305。

3.臧伟伟、刘斌斌、王斌:《研究生心理健康现状探析》,《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1。

4.赵丽娜:《浅析当代研究生的心理危机及应对策略》,《台声.新视角》,200601。

5.李世珍:《和谐社会视野下的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2。

6.李燕、 赵曰峰、肖斌、胡敬安:《硕士研究生就业心理危机及预警干预策略》,《中国成人教育》,201212。

7.武成莉、王淑敏、宋宝萍:《积极心理学对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教育与职业》,201102。

8.谢晓庆、《地方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5。

9.张新颖、修丽:《女研究生“六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构建》,《北京教育(德育) 》,201606。

10. 郑舒婷:《试论如何加强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8。

作者简介

吴凡(1987-),女,研究生辅导员,硕士研究生,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